孩子有這幾個表現需注意,將來容易“玻璃心”

全文2078字預計閱讀時間6分鐘

要問一個人能夠收獲幸福、成功人生的關鍵因素是什么,我想心理韌性應當排在第一。

因為人生不是短跑而是長距離馬拉松,途中不可避免會有很多磕磕絆絆,考驗的正是一個人持久的耐力與良好的心態(tài)。

有些人在人生中遇到挫折打擊,能夠較快地恢復狀態(tài),越挫越勇,掌握自己的命運;

而有些人卻很容易就被困難擊潰,屈服于失敗,缺乏積極進取的勇氣和斗志,碌碌無為。

生活中,很多人的表現就像第二種,心理缺乏韌性,非常脆弱,稍微遇到一點不如意就像玻璃一樣碎掉。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玻璃心”。

“玻璃心”的人,敏感自卑、說不得、心理承受能力差、扛不住事,很難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生存下來。

這種“玻璃心”的特質,與一個人小時候的經歷和教育密切相關。

如果孩子有以下幾種表現,家長需注意,警惕孩子將來變成“玻璃心”。

01

聽不得批評

現在的家庭都把孩子當個寶捧著,還沒做個什么事就趕緊夸起來。

“寶寶真棒”、“寶寶真厲害”······

久而久之,孩子依賴上表揚,聽不得批評,接受不了別人說他半句不是。

有時候家長只是客觀地指出一些錯誤,并無責怪的意思,孩子就難過得掉眼淚。

02

輸不起,抗挫折能力差

還有一些孩子,怕輸,害怕失敗所以不敢挑戰(zhàn)有難度的事情。

比如和爸爸媽媽玩游戲,要是自己輸了,就發(fā)脾氣再也不要玩這個游戲。

同事家上一年級的孩子,經常拿100分,有一次考試犯了個小錯誤考了98,回來就開始不高興,賭氣說不喜歡老師了,不想上學了。

這些都是抗挫折能力差的表現。

03

動不動發(fā)脾氣

有些家長對于孩子過分溺愛,在家庭中給孩子特殊待遇,在孩子面前沒有原則,要什么滿足什么。

久而久之會導致孩子以自我為中心,自私霸道,形成一種局限思維:只能自己是最優(yōu)秀的,最好的東西必須是自己的。

于是每當遇到一點不順心的、讓他不滿意的事就愛發(fā)脾氣、哭鬧、甚至動手打人。

比如不讓孩子玩手機,就對大人拳打腳踢;吃了他愛吃的菜,就哭著不愿意。

反映出孩子個性、情緒控制能力上的問題。

一首叫作《挫敗》的詩歌中這樣寫道:

“像在大雨中被吹壞的一把傘,有人學會買堅固的傘,有人學會雨天不出門。”

成人社會中,最怕的就是輕輕一碰就碎的“玻璃心”。

當孩子有以上三種表現,提醒我們家長需要及時采取正確的教育方式,引導孩子,幫助他們練就更強大的內心、建立穩(wěn)固的自信、培養(yǎng)優(yōu)秀的抗挫折能力、學會如何處理情緒。

關鍵有以下三點:

01

豐富成長經歷

家長不要因為愛孩子而把孩子保護地太好,什么事都幫他處理好,不舍得讓孩子經歷挫折,承受失落失望失意的情緒。

真正的愛,應該是讓孩子自然而然地經歷真實的生活,培養(yǎng)獨立性,通過各種生活體驗得到身與心的成長。

可能會遇到挑戰(zhàn)、嘗到失敗的滋味、犯一些錯誤,于是體會到壓力、懊悔、沮喪等等感受。

這些經歷,都將成為孩子生命中的財富,幫助他學會思考、獲取經驗教訓、鍛煉心理韌性。

別讓孩子成為溫室里的花朵,只會享受舒適與快樂,偶爾經歷風雨,吃點苦,受點挫折,不是什么壞事。

02

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積極的認知

一個人如果“玻璃心”,通常會把失敗和挫折看得特別可怕,認為自己整個人都不行,于是開始自我懷疑和否定,難以走出負面情緒。

所以很多時候擊垮一個人的,不是失敗,而是對于失敗的解讀。

因此教孩子對事物有更正確、積極的認知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對于生活中的挫折和打擊。

首先家長要能正確看待,允許孩子犯錯和失敗。在錯誤和失敗中反思,這是孩子成長進步的機會。

其次,在孩子遇到挫折時,教孩子學會正確歸因,從可以改變的事情上找原因,比如努力的程度、方法是否恰當、夠不夠細心等。

而不是否定孩子整個人,“笨、沒出息”之類的指責。

另外重要的是,引導孩子正確處理那些沮喪、難過等負面情緒。

可以通過大哭一場,跑步、聽音樂、放空休息一會等途徑釋放情緒;可以難過一會,但不要一直處在負面情緒中,被情緒帶著走。

幫助孩子及時調整狀態(tài),眼光放遠,把注意力放在接下來的行動中,從失敗和挫折中總結反思,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這樣孩子才不會把挫折和失敗看得那么可怕。這種認知需要家長在具體的事情中教給孩子、影響給孩子。

03

提升自信心、掌控力

很多人覺得“玻璃心”說不得、一點批評都受不了,是自尊心太強,其實這是低自尊的表現,也就是不夠自信,甚至自卑。

因為自卑,內心對自己不認可,所以格外在意別人的看法和評價,拼命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

從這一點出發(fā),幫助孩子接納自我,建立穩(wěn)固的自信非常重要。

這種自我接納和自信,一方面來自家長的接納、無條件的愛與支持。

家長給予孩子溫暖的陪伴、互動,孩子在心里建立起充分的安全感;

出現問題想辦法幫助、指導孩子,而不是總否定打擊孩子,威脅拋棄孩子。

另一方面需要靠孩子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來建立自信,這也是最牢固的自信來源。

這個能力包括很多方面,生活技能、學習能力、興趣特長的培養(yǎng),讓孩子在一次次能夠獨立完成各種事情的體驗中,有一種掌控感、愉悅感,進而產生自我認同與肯定。

建立起穩(wěn)固自信的孩子,對自己的認知會比較全面,不會被他人的一句評價就擊垮了自信心。

從這三個方面引導,孩子的內心會更加強大、心理有韌性,更加經得起事、扛得住事,不會輕易被未來人生中的不如意打倒。

END編輯 | 八月插畫 | 在在-推薦閱讀-點擊圖片即可閱讀全文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skh9.com.cn/muying/view-181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