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月月
來源 | 碧讀好書(ID:renshengbidu)
編輯 |慈懷讀書(ID:cihuairead)
著名校長李鎮西曾說:“學校教育非常重要,但無論多么重要,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補充。”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庭教育更是孩子一生的起跑線。
那么,什么樣的家庭教育才是好的家庭教育呢?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給出了她的答案: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
糖,是給孩子關愛與鼓勵;鹽,是教會孩子直面挫折;鈣,是讓孩子學會自強自立。三者齊備,孩子才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擋得住生活的風風雨雨。
先放“糖”,讓孩子成為一個溫暖的人
哲學家詹姆斯曾經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但遺憾的是,中國式的父母,總是相信“愛之深,責之切”,以為只有用指責表達愛,才不是溺愛,殊不知,父母脫口而出的差評,就如同一把鈍刀般,磨掉了親子之間的愛,也磨掉了孩子心中的溫暖。
今年四月,南寧的一名十歲孩子樂樂上了熱搜。原來,孩子迷上了抖音,前后共給主播打賞了27000多元,相當于樂樂媽一年的工資。
事情一出,樂樂的父母都有些不相信。因為樂樂平時在家里乖巧懂事,成績不錯,怎么會做出這樣荒唐的事情呢?
在追問之下,樂樂說出了實情:“平時都沒有人夸我,每次我送禮物的時候,主播都夸我,我很開心。”
樂樂的回答讓人感到心痛,打賞萬元,竟然只是為了一句夸獎。
父母或許不知道,童年時候得不到肯定和夸獎的孩子,長大后會有很深的挫敗感,甚至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當中。即便取得了再大的成就,依然還是不自信。
反之,如果父母能給予孩子多點尊重和認可,便能激發孩子巨大的潛力,讓他的未來充滿無限可能。
有一個小男孩從小頑劣搗蛋,不被老師待見。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學,卻又任性地輟學去創業。創業失敗欠了一屁股債,仍然不安分,還要四處借錢繼續創業。
后來,男孩創業成功,成為著名的企業家。當別人問及他成功的經驗時,他笑著說:“我能成功,是因為我有一個好母親。當所有人都認為我不好時,她也從來不曾打擊過我。”
這個男孩,就是后來的“蘋果之父”喬布斯。
的確,就如教育學家杰爾任斯基說的那樣:“只有用愛培養出來的孩子,才能成長為父母喜歡的樣子。”
成長路上,只有父母舍得放點“糖”,用溫暖的言語化成甜蜜的愛,才能滋養孩子,讓他成長成為最好的自己。
加點“鹽”,讓孩子成為一個堅強的人
有位哲學家曾說:“磨難、苦難、掙扎,這是成長的過程。”
的確,人生路上,總要遇到九九八十一難,如果父母不在孩子成長路上灑一把“鹽”,不讓他們學會直面挫折和痛苦,那么孩子就只能變成溫室里的花朵,永遠無法跨過生活的沼澤地。
《錢江晚報》曾報道過一名小學四年級的孩子絕食的新聞。
原來,這名孩子品學兼優,從一年級開始一直在班里擔任班長,可到了四年級卻落選了。孩子受不了這樣的打擊,當場崩潰,回到家更是用絕食相逼。
看到新聞的一剎那,我不禁為孩子捏了一把冷汗。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如果連落選班長都要絕食,他的未來要怎么過呢?
白巖松曾說:“一個人只有在不怕輸的時候,你才能贏。”可遺憾的是,在對孩子的教育中,我們常常記得教孩子如何去贏,卻從沒教孩子如何去輸。可一個人,若是輸不起,便永遠贏不了。
在《最強大腦》中,意大利少年安德烈和中國天才少年李云龍對戰的那一集,讓我印象深刻。
比賽進行到一半,李云龍以為自己輸了,當場崩潰,哭得癱在座位上。后來得知自己贏了,才展露出笑容。
僅僅12歲的他,對輸就如此恐懼,讓我看后心中五味雜陳。
相比之下,安德烈雖敗猶榮。
李云龍痛哭時,他感同身受,也流下了眼淚;李云龍成功時,他給了他一個大大的擁抱,還和他說,剛才看他哭得那么傷心,很想過去安慰他。
安德烈雖然輸了比賽,但他贏了不怕輸的勇氣。而這份勇氣,終將讓他贏得更加長遠。
周國平在《只有一個人生》中說:“人應該具備兩個覺悟:一是勇于從零開始,二是坦然于未完成。”一個人,只有學會輸得起,才能直面挫折,超越自我。一個人,只有學會輸得起,才不會瞻前顧后,患得患失。
身為父母,我們要在孩子教育的這口大鍋中加點“鹽”,讓孩子學會直面人生中的失敗。讓孩子知道,不經歷輸的累積,就永遠等不到贏的飛躍。只有輸得起當下,才贏得到未來。
補點鈣,讓孩子成為自立的人
龍應臺曾說:“真正的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所謂父母之愛子,必為其計之深遠。既然我們無法為孩子遮風擋雨一輩子,就該讓他長成獨當一面的參天大樹。
曾看過一個泰國勵志視頻。視頻中的媽媽是一名水果小販,和女兒相依為命,過著清貧的生活。
一天,孩子放學后看到同學們吃冰棍,心里很羨慕。可家里窮,媽媽沒有辦法滿足孩子這個小小的愿望。夜里,媽媽突發奇想,把菠蘿切成冰棒的樣子,塞進了冰桶里。
第二天,女孩吃著媽媽做的冰棒,心里很開心,她還興致勃勃地幫媽媽多做了一些,想要賣出去。
可是,整整一天的時間,女孩連一支冰棒都沒有賣出去。媽媽沒有幫她,而是建議她到菜市場里看看別人是怎么賣東西的。
女孩學習了一天,有了靈感。她用蠟筆在冰桶上DIY,畫上了可愛的冰棒模樣,并寫上5塊錢1根,10塊錢3根的字樣。
漸漸地,女孩的菠蘿冰棒越賣越好。媽媽在一旁欣慰地笑了,她知道,即便有一天自己不在孩子身邊,她一定也能過得很好。
遺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這樣的智慧和遠見。
幾年前,一則新聞曾經轟動整個中國。
一個名叫楊鎖的23歲年輕人,智商正常、身體健全,可竟然活活餓死在自己的家里。
原來,楊鎖有一對“愛他如命”的父母。雖然家境普通,但父母將他寵上了天。奢侈的豬油饃,別的孩子一個月都吃不到一次,可父親每天給楊鎖買兩個,他常常吃了兩口就丟掉;楊鎖長到八歲,父母還舍不得讓他走路,每次出門都要母親用擔子挑著他走。
幾年后,楊鎖的父母積勞成疾,相繼去世。楊鎖不愿干活,居然寧可餓死,也不肯自己做飯吃。
他去世的父母若是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自己花了十幾年的時間,把原本天資聰穎的孩子養成了一個廢物。
盧梭曾說:“你知道用什么辦法,一定可以讓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那就是對他百依百順”。所謂“慣子如殺子”,愚蠢的父母從不知道,每一次跌倒,都是孩子成長的機會;每一次嘗試,都在激發孩子的無限可能。
原來,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愛,是在適當的時間學會手放開。只有給孩子適當地補點“鈣”,才能讓孩子成為一個自強自立的人,才能讓孩子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好的家庭教育,能為孩子的一生打上幸福的“底色”,讓他們成為溫暖又堅強的人。
好的家庭教育,就像一鍋濃湯,必須五味俱全、營養全面,才能給孩子最好的滋養。
先放糖,是給孩子關愛和鼓勵,讓他們變得自信、志氣昂揚;
再放鹽,是教會孩子直面挫折,讓他們變得堅強、百折不撓;
再補鈣,是教會孩子自力更生,讓他們變得獨立、自強不息。
糖、鹽、鈣缺一不可,只有三者具備,才能讓孩子羽翼豐滿,在屬于自己的藍天里展翅翱翔。
作者:月月,碧讀好書簽約作者,一個追求“琴棋書畫詩酒花,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佛系媽媽。本文為“碧讀好書”原創,好書像碧玉般珍貴!原創美文、好書好課、新書資訊等,伴你成長!部分圖/攝圖網更多延伸閱讀請點擊......一本精英女性力量故事集獻給想沖出舒適區、快速成長的你慈懷新書《所有的答案都在人生里》火熱銷售中↓↓↓人生最大的捷徑,不是多讀書,
而是多讀經典書籍。
小編推薦這一套《世界文學名著》包括:
《巴黎圣母院》、《傲慢與偏見》
《呼嘯山莊》、《茶花女》
《紅與黑》、《雙城記》
《高老頭》、《羅生門》
定能幫助你開闊眼界,
汲取精神養分,提升思考力。
詩,是一種生活態度
走進慈懷詩會
以詩會友,以文養神
追尋獨屬于你的詩意人生
溫馨提示::微信公眾號系統已經改版,好多書友說,和慈懷讀書失聯了,如果大家還想第一時間看到慈懷讀書,歡迎置頂“慈懷讀書”,我們每天在這里等你哦!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只賣知識與美好的慈懷小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