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點請各位家長務必必須提醒孩子,這是一個用實力說話的時代,更是知識當道的時代。
告訴孩子,在家別再混日子了,現在的你加倍努力,將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的自己。當學習累了,別放棄,讀讀老師這5句話。1
孩子,學習不可能輕松,但學習最靠近成功
孩子,那些你崇拜的偶像、羨慕的名人,其實都沒有“輕松”的童年。
柯潔,排名世界第一的中國棋手,小時候因為學棋經??薇亲印?/p>
他自6歲開始學棋,其他孩子還在父母懷里撒嬌的時候,他已經獨自一人到北京學棋,每次輸了就哭,哭濕了半個枕巾。
周杰倫,華語樂壇最有影響力的音樂人,小時候被媽媽鞭打著學琴。
他從4歲開始學琴,因為多動,媽媽就拿著藤條在旁邊督促,慢慢的,他終于能沉下心來認真練琴。
他在一次采訪中說,很感謝母親,自己的音樂底子都是母親用藤條逼出來的。
董卿說過:不讀書,換來的是一生的卑微和底層。
人生在不同階段就有不同使命,對于孩子來說,學習就是現在最重要的責任。
不論學習有多辛苦,但不學習,就要飽嘗無知的代價。讀書,是寒門子弟改變命運的最大轉機。
2
孩子,一個不閱讀的孩子就是潛在的差生!
有人說,不會閱讀的孩子會淪為潛在的差生。
我覺得還不僅如此。
因為愛閱讀的孩子,在不斷閱讀過程中,會積累豐富的經驗。
他們會把從書本上獲取的知識,跟自己的生活經驗聯系在一起,讓自己的經驗迅速提升。往往擁有了遠超其他同齡人的知識量。
而且眼界和格局都要大很多。
我建議所有的父母,趁假期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不要等到高考后才后悔。
如果一個孩子養成了閱讀的習慣,他不會沉迷于手機、電視。
因為他有一種快樂的時光叫閱讀,還有很多獲取知識的途徑。
但是一個孩子從來沒有接觸過閱讀,而一直喜歡手機和電視。
你想要讓他放棄電視,愛上閱讀,那簡直比登天還要難。
3
孩子,讀書雖然苦但父母更不容易!
讀書很苦很累,你的父母其實都知道:你也一直在用自己小小的肩膀扛起學習的重任。
多少個夜里,你伏案窗前;寒冬的早晨,坐著電動車去上學,小臉被凍得通紅。
為了取得好的成績,你付出了很多很多,也承受了很多壓力。
但是孩子,我想跟你說:其實父母一直在背后默默地支撐你。
一個環衛工為了圓女兒的體操夢,7年堅持每天只吃2頓清水掛面,就為了每天多省出兩塊錢。
深夜的街頭,一位外賣小哥暈倒在地,醒來后放聲大哭,堅持要繼續送餐,因為家里還有生病的孩子,不能被投訴。
媽媽靠賣毛絨玩具為生,每天要背著重貨走街串巷,卻連一塊餅也舍不得買。
從你出生的那一刻開始,你的父母就開始無怨無悔地付出。
他們不辭辛苦,努力工作,就是為了你能坐在一個安靜舒適的教室里學習,為了你能有一個美好的將來。
所以,不要抱怨讀書苦,你在為青春拼搏的同時,你的父母也付出了百倍辛勞。
4
孩子,管你最嚴的老師其實愛你最深!
孩子,我想告訴你,老師不嚴厲,吃虧的一定是你。
俗話說:“嚴師出高徒。”
上網課老師嚴格,受益的一定是學生;老師不嚴格,吃虧的一定是學生。
去年,深圳大學一次性清退317名研究生。
其中未注冊218人,學習年限超期89人,成績不合格10人。
考上研究生是多少學子的愿望,這些人得此結果,不禁令人唏噓。
有人認為,現在的學生太散漫了,將來很難有出息。
也有人認為,現在的學生自由散漫,就是因為被寵壞了。玉不琢,不成器!
老師若不嚴格,學生憑什么成才?
憑愛的熱情?憑違心的贊美?還是憑無底線的縱容和寵溺?
對學生的錯視而不見,對學生的學習置之不理,這樣的老師,絕不是好老師。
這樣環境下的學生,也絕不可能出人頭地。
孩子,你要明白一點:老師的教育,唯有嚴格,才能見效。
5
孩子,害怕失敗,比失敗本身更可怕!
楊瀾在一次采訪中說道,她的女兒先是在一所公立小學讀書,然后在北京的國際學校上中學。有一次她在餐桌上問女兒,兩種學校的教育方式有什么不同。
女兒想了想說:“在公立小學讀書,老師總是讓我們別犯錯誤;在國際學校,老師鼓勵我們不要怕犯錯誤。”
這句話令人心生感慨,為什么我們的老師、家長、孩子都這么怕自己犯錯誤呢?
因為犯錯誤就意味著失敗。失敗就意味著自己輸了,不會是受人尊崇的王者。
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便是“失敗是成功之母”。但這句話,似乎只是為了讓暫時失利的孩子迅速爬起,重新回到競爭的隊列,寄希望于下一次的勝利。
而很少有父母會告訴孩子,這一次的失敗,該如何面對,如何跨過去。
很多家長唯恐孩子在各種大大小小的“競賽”中落后于別人,總想著為孩子找到捷徑,替孩子鋪好前行的路,讓孩子少失敗一次,少經歷一次打擊。
但是,無論是誰都會面對失敗,家長們與其想著如何讓孩子少失敗一次,不如幫助孩子正確面對失敗和挫折。
再優秀的孩子,也需要不斷成長。知識是無限的,但每一張試卷的考試內容是有限的,每一天學習的東西是有限的,所以,永遠不要驕傲。
最后的話
不要高估自己,不要低估對方,互相配合,共同努力。
來源:育才家園(ID:edu683),文章有刪減。“鄭州教育”微信公眾號刊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或依法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