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玩機總部”,“星標或置頂公眾號”
精彩內(nèi)容,第一時間送達
作者丨不山大叔
來源丨不山大叔(ID:ouba798)
最近,在微博上看到了一則新聞,很是吃驚。
美國有一位媽媽,以四個兒子的母親身份,公開向所有女大學生喊話:
不要再穿緊身褲了,因為形同裸體讓人感到害臊。
甚至她還想找條圍巾系在兒子眼睛上,以保護他們不受誘惑!
面對如此匪夷所思的新聞,網(wǎng)友們的評論也是精彩紛呈。
甚至還有人說:為了保護,那位媽媽干脆把兒子鎖在家里不讓出門算了。
這些評論,或許話語粗糙,卻是句句在理。
為人父母,不教育自己的孩子,反把過錯都推到旁人身上,可不是強盜邏輯?而這樣的舉動對于孩子,又會有怎樣的影響?
有時候,別把自以為是的深愛,變成了對孩子無法估量的傷害。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你見過哪些不可理喻的教育方式?
最高贊的回答很簡潔,舉了個事件:迪士尼里一位打人的媽媽。
那天,一個8歲的小男孩碰到了一位年輕小姐姐的屁股,小姐姐說了男孩幾句,男孩媽媽就炸了,不僅粗暴地上手打人,甚至現(xiàn)場飆起了臟話。
摸一下怎么了,你這個x樣!
碰就碰到了一下!你屁股沒給人摸過嗎?
你TMD有被害妄想癥吧,長這個x樣,誰還摸你屁股啊!
這位媽媽的全部底氣,都來自于孩子還小。簡直令人毀盡三觀。
8歲了,還小嗎?
這個年紀,弄明白整個世界或許太過困難,但弄清楚事情的邊界和做人的基本道理,還是不太費力。
小男孩不管是無心還是故意,那位小姐姐只想告訴他,不能隨便觸碰女孩子的身體。媽媽也完全可以順勢而為,給他上一場生動鮮活的性別教育課。
可是呢?那位母親選擇了最為不堪的方法。而這整個過程,就發(fā)生在小男孩的身旁,被看在眼里,記在心底。
真不敢想象,日后他會被母親教育成什么模樣?
《母愛的羈絆》一書中說,愛來自父母,令人悲哀的傷害也來自父母,而這種愛與傷害隱性而沉重。
身為父母,下意識地保護孩子本無可厚非,但若是矯枉過正,后果就不言而喻了。
因為你的舉動,孩子會不自覺地銘記,下意識地模仿。
2017年,央視推出過一部紀錄片《鏡子》,深入探討了家庭情感教育。
其中有句臺詞,先生記憶猶新:
我是一面鏡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誠于父母。無論外表還是內(nèi)心,與他們是多么的相似。
去年,鹽城環(huán)湖,一場13歲少年弒母的慘案,印證了這句臺詞。
13歲的邵某因不服母親管教,一氣之下拿起了刀,殘忍將母親砍殺致死。
事后,他出奇地冷靜,再沒去上學,花幾塊錢點了杯水,在一家店坐了近40個小時,直到警察將他帶走。
是不是很可怕,讓人難以置信?
然而,更多的細節(jié)經(jīng)新聞披露后,你會發(fā)現(xiàn):悲劇并非事發(fā)偶然,早已有跡可循。
小邵喜歡寵物,母親卻認為是不務正業(yè)耽誤了學習,當著他的面將寵物狗狠狠摔死在地上。
13歲的少年是變成了魔鬼,只因為母親提前讓他看到了魔鬼的模樣,教會了他對生命的不敬畏。
淌血的悲劇背后,隱藏的是令人揪心的緣由。熊孩子和殺人犯之間,往往只隔著無知的家長!
專業(yè)從事犯罪心理、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的李玫瑾教授曾指出:很多毫無人性的殺人犯,都是生命初期的撫養(yǎng)出了問題。
有忽視教育的家長,就會有誤入歧途的孩子;有三觀不正的母親,就會有走向毀滅的少年。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無論孩子是喜歡抑或討厭父母,都會不自覺地模仿他們的言行舉止,潛移默化地滲入自己的一生。
這是來自原生家庭的烙印,無法抹除。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
千年流傳的古話,一語中的。為人父母,若是不懂以身作則,何談教育孩子?
最近,微博上火了一則泰國的公益廣告。
一位賣菠蘿的普通媽媽,沒有讀過書,想要教導孩子的時候,總是苦于認知不足,講不出道理。
但是,這位媽媽沒有放棄,她選擇了從小事開始,一點點示范給孩子看,讓她模仿自己,總結經(jīng)驗,從而學會獨立解決問題。
影片的最后,孩子很爭氣,順利獲取了本科學位,拿到了獎學金。
媽媽也很欣慰,她說:
“要是有一天我不在她身邊了,我知道她也能過得很好。”
在這對母女的身上,我看到了教育最好的模樣:言傳身教、循循善誘,讓孩子在成才之前,先學會了“成人”。
意大利教育專家蒙特梭利提過一個觀點:每個孩子一出生,天然就有一個精神胚胎。而這個精神胚胎以后會變成什么樣子,父母的引導至關重要。
當你憤憤于孩子太過于聽話淘氣時,可有反省過自己的言行是否妥貼?
當你郁悶于孩子不如別人家小孩時,可有想想自己與別人家父母的差異?
有人說,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jīng)過考試,就覺得太可怕了。
誠然,為人父母是不用考試,但是你的低分,換來的會是孩子人生的差評。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為了孩子,愿我們都有刻進骨子里的教養(yǎng),有正確得當?shù)娜^,讓孩子在最好的環(huán)境下成長,讓優(yōu)良的品格能夠代代相傳。
作者:山叔,來源:不山大叔(ID: ouba798),讓思考更有效率,讓時間更有價值,每晚9點35分準時與你見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