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綜合自上海疾控、中國健康教育、中國疾控中心、西安市衛生健康委以及網絡等,本文配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6月入夏
氣溫升高、天氣濕熱
提醒大家在防控新冠的同時
也不要忘記下面這些高發病
并注意防暑降溫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多發生于學齡前兒童,尤其是托幼機構的小朋友。多數寶寶突然起病,一般癥狀較輕。
預防措施:●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飲食習慣,飯前便后洗手、勤洗澡。●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飯剩菜要徹底加熱后再食用。●孩子居住的房間要經常通風換氣。●盡量少帶孩子去擁擠的公共場所,避免與其他有發熱、出疹癥狀的兒童接觸,減少被感染的機會。●合理搭配孩子的膳食營養,保證充足的休息,適當曬曬太陽,增強自身免疫力。●做好居家衛生清潔工作,家庭成員的衣服、被褥要定期在陽光下曝曬。猩紅熱是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飛沫傳播。臨床特點為起病急、發熱、咽峽炎、彌漫性皮疹、繼而脫皮。
登革熱是由登革熱病毒引起,經伊蚊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登革熱流行于全球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主要發生在夏秋季。
預防措施:●保持環境整潔,及時做好居家和生活區域的清潔工作,清除積水,消除蚊蟲孳生場所。●采取有效的防蚊防蟲措施,如家中安裝紗門紗窗、使用防蚊用品、戶外活動時穿著長袖長褲、涂抹驅避劑等。●6月將迎來端午小長假,中/高考結束,外出旅游人數增多,若計劃前往東南亞等登革熱流行地區旅游,應注意準備長袖衣物(最好是淺色衣服)、防蚊水等,避免蚊蟲叮咬,降低患病風險;市民如出現突發高熱、皮疹,頭、肌肉、關節痛等癥狀,應馬上到正規醫療機構就醫并主動將旅行史告知醫務人員。細菌性食源性疾病逐漸升高的氣溫為細菌迅速增殖創造了條件,濕熱環境中食品的腐敗變質速度明顯加快。因此,細菌性食源性疾病將出現發病高峰。
從6月開始,氣溫將逐漸增高。當溫度太高,體溫調節中樞的調節功能出現問題,就會出現體溫逐漸升高、身體無力、心跳加快、頭暈眼花、惡心等癥狀,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中暑。
預防措施:●及時補充水份、適量補鹽、飲食清淡、保證能量充足,不要飲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飲料。●盡量待在涼爽的室內。居室內可以開啟空調降溫,或前往有空調的室內場所避暑。●避免正午時段外出。外出時,應著輕薄、透氣、淺色的衣物,佩戴遮陽帽或使用遮陽傘,佩戴太陽鏡,并涂抹防曬霜。●高溫作業,或者白天長時間戶外露天作業時,應采取必要的防暑降溫措施,并注意合理休息。兒童青少年意外傷害夏季是兒童青少年意外傷害的高發期,家長如果疏忽大意容易導致意外發生。夏季也是兒童青少年溺水的高發季節。
最后提醒大家
新冠肺炎防控依然不能放松警惕
往期精彩
【聚焦】視頻驚心!女醫學研究生摔成完全性截癱,竟是因為玩了它!
【健康】12天18例癌癥,竟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醫生:悲劇本可避免,只需做好...
【注意】“身體很好”的運動員,一次確診4種癌!這個習慣很多人都有
戳“閱讀原文”進入“抗疫專題”攝影大賽投稿,展現醫護風采!
覺得有用就點個在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