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九點,500萬人陪你讀好書。
實踐出真知,生活即教育。
”作者:江曉白
來源:碧讀好書(ID: renshengbidu)
1
去田間地頭
在勞動中體驗農作的艱苦常常聽到一些笑話說,學習優良的孩子,把小麥認成小蔥,不知道胡蘿卜是長在土里的,以為花生是掛在樹上的……其實,這也怪不了孩子,他們大多數是在鋼筋水泥里長大的,田野和農事,的確是太過遙遠而陌生的存在。以致于,嘴里背著“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但腦子里卻并一定都能明白這首詩的真義。那么,如何讓孩子體會到勞動的不易呢?霍啟剛和郭晶晶給出了答案。去年,他們帶著5歲的兒子霍中曦,到農田體驗插秧,這一舉動,獲得了無數網友點贊。對此,霍啟剛在微博中回應道:“現在的孩子們成長在幸福的時代,沒餓過肚子,挑食和浪費變成了習慣,他們更需要知道食物從哪兒來,學會珍惜,學會知足!”2
去體育館
在競技中完善人格教育在希臘體育圣地奧林匹克山上,刻著這樣一句話:“你想得到健康嗎?就去跑步吧。你想得到聰明嗎?就去跑步吧。”現如今,好玩的電子產品、繁重的課業負擔,占據了孩子的大部分時間,以致于很多人因為運動量不足,成了“小胖墩”或“豆芽菜”。所以,帶成長發育中的孩子,去體育館做做運動,就很有必要了。3
去圖書館
在書香中愛上閱讀兒童文學作家楊紅櫻說:“圖書館是個好地方,是個使人終生受益的地方。不要老讓孩子們坐在教室里,帶他們到圖書館去吧!他們一生都會感謝這個帶他們走進圖書館的人。”的確如此。曾經有人對全球35名各領域大咖做過研究,發現他們的童年有兩個共同特質:一是和父母的親子關系良好;二是經常被父母帶著泡圖書館,以培養閱讀興趣。閱讀,是孩子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也是認識社會和自然界的主要渠道。而圖書館,是幫助他們培養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的第一站。4
去大學校園
感受校園氛圍、樹立讀書目標可能這些問題,是每個孩子腦子里的問號:讀書是為了什么?我將來要做怎樣的人?在長成大人之前,我要去哪里、做哪些準備?……彼時,孩子還是一顆小草,稚嫩而懵懂,而作為父母,我們有義務告訴他,這些問題的答案,可以在大學校園里尋找到。5
去爸媽工作的地方
了解家庭成員的社會價值
網上曾有一篇很火的小學生作文,標題是《我的媽媽是個沒用的中年婦女》。孩子在作文中說自己的媽媽“天天喊累”,還“什么都不會”:“小青的媽媽會開車,她(指自己的媽媽)不會;小林的媽媽會陪著小林一起打乒乓球,她不會;小宇的媽媽會畫畫;瑤瑤的媽媽做的衣服可好看了。我都羨慕死了,可是她什么都不會。”短短一段話,道盡了孩子對媽媽的嫌棄之情。事情的真偽和始末究竟是怎樣的,我們暫且不論,但可以肯定的是,子女對父母,缺乏全面而客觀的了解。所以,如果條件允許,帶孩子參觀一下我們工作的地方吧。6
作家龍應臺曾經說過:“上一百堂美學的課,不如讓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個鐘點的建筑設計,不如讓學生去觸摸幾個古老的城市;講一百次文學寫作的技巧,不如讓他在市場里頭弄臟自己的褲腳。”實踐出真知,生活即教育。為了讓孩子看到、學到、做到、體會到、醒悟到,就帶他去這5個地方走一走吧。作者:江曉白,來源:碧讀好書(ID:renshengbidu),好書像碧玉般珍貴!提供原創文章、新書資訊、必讀書單等,伴你成長。家有小男孩
我們為您推薦一個優質的育兒平臺
男孩派(微信號:boy666dj)
每一個男孩,都是媽媽的軟肋,也是鎧甲。
養得好聰明又紳士,養不好費心又勞神。
關于養育男孩的干貨,這里都有;
關于養育男孩的苦甜,我們都懂。
家有男孩,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關注,
我們的故事,就開始了...
你若喜歡,別忘了點個在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