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丨凱叔講故事
ID:kaishujianggushi
1周末,閨蜜帶著孩子聰聰來家里串門。一進屋,聰聰跟我打過招呼后,就坐在大廳沙發上看電視了。蕓拉著我進了里屋:“快幫我想想辦法,你看我家聰聰成了電視迷了?!?img data-backh="374" data-backw="558" src="http://www.skh9.com.cn/img.php?url=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VF6kXIiaYIllnIicvEVP7r8VCmhFn7R6yEfrdvOSic3rMGia41NqApOS4oicgibGlwQ5DMvvQxhKwvdyJ3Dp7wT8ZXDw/640?wx_fmt=gif" >原來,放假的時候,蕓就跟聰聰定好上午做作業,下午的時間自由支配。但還不到半個月,聰聰就成了一個“電視迷”。蕓說:“孩子在電視面前根本挪不開眼睛,感覺孩子已經不是自己的孩子,是電視的孩子了?!痹幸环輥碜匀珖鞔筢t院的匯總報告,提醒我們為人父母者注意:每年的寒暑假過后,開學之前,醫院里的眼科就診兒童人數猛增。我們不知道,有多少孩子會像聰聰一樣,一不小心,就成了電視迷。2
為什么孩子那么容易迷上看電視?
孩子對電視的沉迷其實僅僅是表象,背后的主要原因是父母之愛的缺乏。0-6歲的孩子,正是對愛的需求高峰期,一旦需求得不到滿足,沒有與父母建立起安全型的依戀關系,那么他就缺乏對他人和世界基本的信任。內心的需求促使他用自己的辦法去尋找,而電視里的節目、動畫,設計完美的情節與故事,往往能滿足他們內心的需求。因此,心理學家對無數個電視迷與網癮少年研究后得出結論:容易成癮的孩子心理原因,排名第一的是父愛的缺失,排名第二的就是不良的親子關系。可以說,如果夫妻關系和親子關系比較融洽,孩子就能健康成長,這樣的孩子是不太容易出現網癮問題的。夫妻關系不和睦,父母與孩子之間沒有良好的相處模式,往往會促成孩子成癮性人格的形成。

所有的行為背后都有著他們的心理需求。我們對孩子錯誤的教養方式,往往會造成孩子的心理空缺。無論是溺愛還是控制,往往只注重我們成人自己的想法,沒有關注孩子內心的實際需求。孩子的心理始終處于空缺不滿足的狀態,這對于孩子而言,是一種無法言說的痛苦。成癮是解決痛苦的一種方式。所有的成癮都是人感到痛苦后,想要找個東西依附,或者依附于人,或者依附于物。而電視里的動畫情節,往往能滿足他們內心的向往與渴望,成癮在所難免。
孩子看著電視能跟著唱歌跳舞做游戲的時候,我們往往認為電視對孩子的智力有促進作用。而更多的時候,因為孩子在看電視時,能安靜不吵鬧,讓我們能夠放松休息,所以不知不覺間,電視就承擔了一部分“保姆”的責任。當孩子吵鬧不休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因為一時的偷懶,打開電視讓孩子安靜下來。時間一久,孩子沉迷于電視就是習慣成自然。
當孩子逐漸長大,我們會認為看電視和學習是相矛盾的,看電視必然影響學習,從而嚴格阻止孩子看電視??墒?0歲左右的孩子開始了青春期,逆反心理重,我們的阻止反而會讓孩子產生強烈對著干的念頭:你不讓我看,我偏要看。我明里不看,我暗地里偷偷看。我在自己家不看,到別人家去看,反正我會找一切機會看電視。3
孩子到底該不該看電視?
幾年前,英國就有專家向國會遞交報告,建議政府制定法律禁止家長讓年齡低于3歲的兒童看電視。美國兒科協會建議2歲以內的孩子不要使用電子產品,2歲后直到學齡前有選擇性地使用。而澳洲明確禁止2歲以下的孩子觀看任何電視節目,2-5歲的孩子每天也只能看1小時。諸多研究報告證明,過早看電視,對孩子的成長往往是弊大于利,有很多無形的危害。

2013年,日本東北大學的神經科研究小組,發表了針對5~18歲青少年每天看電視的時長的研究結果表明:兒童的語言智商隨著他們看電視時間的增加而成比例地下降。
德國兒童心理學家皮特·溫特斯坦及羅伯特·J·瓊維斯以無可辯駁的方式展示了電視對兒童創造力的傷害。他們對兩組5歲兒童做了「畫小人」測試,第一組幾乎不看電視,第二組平均每天看3小時以上的電視,結果一目了然。第一排小人是每天看電視時間不超過1小時的孩子畫的。

第二排小人是每天看電視超過3小時的孩子畫的。

第三排,是那些看電視時間和內容不受限制的孩子畫的。很顯然,他們被電視內容嚇到過。

另一項針對0到3歲兒童進行的研究表明,如果只把孩子放在一個開著電視的環境里(即使孩子不看電視),孩子都會有被兒童心理學家認為是智力發育遲緩的癥狀(頻繁更換玩具、游戲方法越來越簡單、提前結束游戲、游戲時間不能集中精力)。
來自日本的一份研究表明:童年時期每多看一個小時電視,患抑郁癥的概率會增加8%。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曾報道:在英國,因患精神疾病而住院的14歲以下兒童人數已猛增50%,全國學齡兒童已有3%患了嚴重的抑郁癥。權威專家認為,“電視文化”是造成這一問題的重要原因。
電視以快速運動的影像和鮮艷的顏色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在它的反復刺激下,將影響孩子的自覺注意力。自覺注意力一旦受影響,會讓孩子的注意力極容易渙散。醫學專家提出:過早地接觸電視,會讓孩子患上多動癥的幾率大大提高。這也是許多多動癥兒童在看電視、玩游戲時能安靜,一旦離開電視手機就無法安靜的原因,因為他們的大腦皮層習慣電視影像快速運動的刺激。
所有的研究結果都證明了個體攻擊性與長期看暴力圖片有極大的關系。而60%的電視節目都有暴力鏡頭。諸多研究證明兒童的反社會性行為(撒謊、欺騙、不聽話、出走等等)和電視有關。

4
怎樣避免電視對孩子產生危害?
或許我們在看到以上研究結果時會視電視如猛虎,從現在開始就讓孩子遠離電視。但事實上,看電視本身并沒有錯,錯在讓孩子毫無節制地看電視,無選擇地觀看電視節目。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才能讓電視發揮它最大的益處,盡量避免對孩子產生危害呢?
很多孩子愛上電視電腦手機,往往是受父母的影響。我們看電視、玩手機,孩子也學我們:爸爸媽媽看,那我也想看。結果就是大人孩子一起看。而大人能控制,但孩子卻無法控制,所以父母應該做孩子的榜樣,少看電視等電子產品。
控制每天看電視的時間,規劃單次的時間。2歲以下的寶寶,請盡量不要看電視,如果實在要看,每天應控制在15分鐘內。2-3歲寶寶,每天控制在30分鐘內。3歲以上的孩子,差不多每天45分鐘左右。待到學齡兒童,一天看一小時足夠了。必須堅持一個規則:到了規定時間就關閉電視,不再拖延。哪怕有再好玩的節目,也不能繼續,否則就視為不信守承諾,有相應的懲罰:罰寫一頁課文或增加10道數學題等。
很多兒童視頻也充滿了暴力和邪惡,那些毒視頻與毒游戲讓人猝不及防。我們必須學著做孩子的眼睛,他們觀看的電視節目,一定要經過我們的篩選。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專題研究顯示,有兩類節目最適合少年兒童觀看:一類是兒童文學作品,像兒童文學名著、童話改編的故事片、動畫片;另一類是知識性作品,如大自然探險、科普專題、科幻題材等。我們要指導孩子觀看這些具有美學價值和教育價值的電視節目,盡量避免那些有消極作用的節目進入孩子的視野。

電視節目《經典詠流傳》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的大女兒詹妮弗就讀于美國斯坦福大學,她直到14歲才有了第一部手機,還被嚴格限制使用時間,每天玩電腦也不準超過45分鐘。比爾·蓋茨曾告訴《今天》的節目主持人馬特·勞爾,他認為,孩子在13歲開始用手機,是最合適的。
給孩子講一個故事,陪他一起外出郊游,一起準備晚餐,一起做家務,一起下一盤棋……陪伴的時間多了,孩子被電視霸占的時間就會減少。我相信,當我們愿意抽出時間陪伴孩子的時候,即使他是個十足的電視迷,堅持幾天,他一定會改變,滿心歡喜地接受我們的陪伴。對我們而言,我們永遠也不愿意,陪伴孩子成長的是電視、電腦、手機那些冷冰冰的電子產品。愿我們用愛跟隨他,陪伴他,讓孩子沐浴在我們的愛中健康成長。-END -*來源:筱泓,從教多年,教育機構顧問,親子情感專欄作者。人生多坎坷,且以文字療傷。愿流年無殤,歲月留香。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凱叔講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3000萬孩子聽故事大全,爸媽的育兒寶典,轉載已獲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