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到過一個新聞,新手奶爸奶媽出于好心,刻意把寶寶的奶粉沖濃了一些,認為這樣的話寶寶喝進去的奶粉營養可能更高。
結果卻導致半個月大的女寶寶腸壞死險些丟了性命。
因為過濃的奶粉導致寶寶胃腸道滲透壓失衡,腸道外的水分往腸道內滲透,最終導致小腸全部發黑、壞死,差一點就發生了意外。
其實給寶寶喝配方奶確實有不少講究,一不留神家長可能就會掉進下面這些坑。
1奶粉濃點稀點沒關系
沖濃點營養更高?
嬰兒尤其是新生寶寶的腸道和腎臟功能有限。
奶粉沖得太濃,超出腸道的消化吸收能力,容易造成便秘、消化不良甚至腸壞死等消化系統疾病。
還會加重寶寶腎臟負擔,血鈉超標,影響鈣的吸收,嚴重危害寶寶的健康。
這種適得其反的事兒,大家可千萬別干啊。
2沖奶粉
應該先放奶粉再倒水?
如果先加水再加奶粉,那么水和奶粉的量都是精確的。
但是如果先加奶粉再加水,由于奶粉占了一部分容積,加入的水自然少于標準的水量,奶粉很容易就沖濃了。
長期這樣操作,等于寶寶一直喝著濃度超標的奶粉,后果可想而知。
3用沸水沖奶粉更好?
開水的溫度太高,沖奶粉時會使奶粉中的乳清蛋白凝塊,影響寶寶消化,還會破壞奶粉中的維生素和免疫活性物質。
很多專家和奶粉廠商建議沖泡奶粉的水溫保持在40~50℃,在這個水溫下可以最大程度保留住奶粉的活性成分。
但是WHO建議用70℃以上的水沖泡奶粉,這是因為奶粉中常見阪崎腸桿菌和沙門氏菌,這兩種細菌在高溫下可以被殺滅。
實際上我們現在在市面上買到的配方奶都是經過嚴格審查的,被上面兩種細菌污染的概率很低,所以家長按照奶粉說明書上的溫度沖泡即可。
4大力搖晃奶瓶
可幫助奶粉充分溶解?
上下左右一頓狂搖確實可以加快奶粉溶解,但同時也會產生很多氣泡,寶寶喝了這些滿是氣泡的配方奶就會打嗝、吐奶。
正確的搖晃方法是拿著奶瓶水平晃動瓶底,使奶瓶在水平面上慢慢旋轉,或者雙手夾緊奶瓶來回輕柔搓動,以不產生氣泡為宜。
如果出現了氣泡,應靜置至氣泡消失后再給寶寶喝。
5沒吃完的奶粉
放入溫奶器下頓接著吃?
溫奶器也是細菌溫床,沒吃完的奶最好扔了。
泡好的奶在常溫下存放不能超過2小時,更別提放在溫奶器里存放的時間就更短了。
如果不想細菌滋生,最好按需沖調奶粉,實在喝不完的話就倒掉。
同理,沖好的奶粉也不建議煮沸加熱后再喝,這樣的話會大大破壞奶粉的營養價值。
6喝完奶
簡單沖洗下奶瓶就好了?
很多家長在寶寶喝完奶后把奶瓶隨手一洗或者拿開水一燙就ok了。
然而不管是拿清水洗還是拿開水燙都是不夠的,沖奶粉前后都應該對奶嘴和奶瓶消毒。
比如可以在沸水中煮5~10分鐘,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避免洗不干凈的奶痂中藏污納垢。
相比起清洗消毒奶瓶的復雜性而言,寶寶喝了帶有細菌的奶粉危害要大很多。
而且建議家長可以備2-3個奶瓶,方便清洗。
你踩中了幾個誤區?
學到的話記得【轉發】分享哦!
圖片/視頻來源:網絡/寶寶呵護漫畫組,侵刪
原創文章,請勿轉載,商務合作:微信 444019947
RECOMMEND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