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不減肥,夏天徒傷悲”,這個夏天你傷悲了嗎![]()
最近不少網友最近討論起肥胖的原因,主要有幾點:
“1.過勞肥
2.家族肥胖癥
3.吃激素藥
4.年齡增加導致代謝減慢
5.和周杰倫一樣,無法戒掉奶茶
而最后一項的奶茶,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其實,除了奶茶,還有很多食物如油條、燒餅、麻花……也是導致肥胖的罪魁禍首。
今天養生君帶你來認識一些“含油大戶”,大家可要擦亮眼睛哦!
4種主食吃下去,每一口都等于喝油炒粉、油條、燒餅、麻花……是不少人早餐的選擇。如果把這些“含油大戶”當成主食來吃,很可能熱量超標。
1.炒飯、炒粉、炒面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炒飯、炒粉、炒面是很多人的大愛。
但是,加入油鹽等調味品后,脂肪含量會大大增加,而餐館中的炒飯、炒粉、炒面更是“油光滿面”。還有番茄醬、辣醬等各種調料也會帶來額外熱量。
其實,大米、粉面本身的脂肪含量很低,比如每100克米飯的脂肪含量只有0.2%,做成炒飯之后,脂肪含量升高至6%~8%;炒粉、炒面也是同樣的道理。相對于原料來說,脂肪含量也翻了幾十倍。
2.酥餅、起酥面包為了讓食物變得酥脆可口,“酥”類食物在制作過程中往往會添加起酥油。起酥油是一種常用于甜品中的食品添加劑,雖能增加口感,但也不可避免有反式脂肪的存在。
起酥油不僅難以被人體代謝且更容易導致肥胖,還會增加人們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病癥的風險。因此談“酥”色變有一定道理。
而千層面包之類的“起酥面包”是油脂含量最高的,這類面包有明顯的松酥層次、入口酥脆。類似糕點還有鳳梨酥、金錢酥、桃酥等,都是“含油大戶”。
3.油條、麻花、麻團油條、麻花、麻團作為傳統中式早餐中的常客主食,都是使用油炸工藝制作而成,在油鍋里“洗了個澡”,因此脂肪含量大大提升。
根據《中國食物成分表》中的數據顯示,油條脂肪含量高達17.6%,麻花31.5%,麻團30%。
4.燒餅、油餅這類食物制作時面團并未經過發酵,如果沒有油做出來會很硬。為了口感與質地“雙豐收”,都會在里面“包”入很多油。
例如油餅脂肪含量23%之多,麻醬燒餅脂肪含量大都在10%以上。麻醬燒餅除了油還有糖,從營養與熱量來看,可以歸為糕點、 點心之列。
這4道菜也是“含油大戶”除了主食,不少菜式也沒逃過“油多”的命運。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常吃的菜式,哪些是“含油大戶”。
1.毛血旺毛血旺,一道重慶名菜,同時也是一道非?!俺杂汀钡牟?。所有菜幾乎是用油來煮,可以說吃一口都是在喝油,一點都不夸張。
而且毛血旺中動物內臟過多,嘌呤、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酸含量高,吃多對身體無益。
2.辣子雞丁辣子雞,制作過程中要用熱油干炸,混以辣椒,外酥里嫩,大麻大辣。不過,油炸會使整個菜的脂肪含量大幅提升,熱量過高。
而且辣子雞丁的制作過程中,熱油干炸會讓雞肉中蛋白質與脂肪會過度變性分解,產生一些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3.燒茄子茄子疏松多孔,也十分“吃油”。
制作燒茄子需要過油,茄子在油里就像一塊海綿在吸水一樣,一盤汁濃味美的燒茄子實際要吸油40克左右。
4.水煮肉水煮菜,不如說是“油煮菜”,雖然水煮肉湯里,上面是油下面是水,但當夾起肉時上面的油會吸附在肉和菜上,這種吃法很不健康。
食物不分好壞,產生什么效果關鍵在于如何吃。從平衡膳食角度來看,應遵循以下3個原則:
1種類:三類俱全、五顏六色每天應盡可能地“雜”食,一餐中必須吃到最基礎的三類是谷薯類、果蔬類和高蛋白類。
谷薯類:包括米、面等谷類,土豆、地瓜等薯類等。
果蔬類:各種新鮮蔬菜瓜果。
高蛋白質類:包括各種大豆、牛奶、蛋、肉、魚等。
此外,每天的食物還要五顏六色,既可提高食欲,還可做到食物營養全面。
2做法:多用“蒸煮”,少用”煎炸”中國的烹調方法,可以說是多種多樣,蒸、煮、炒、煎、炸等都很常見。這么多的烹調方法里,“蒸煮燉”的營養素損失較少。
舉個例子,饅頭、包子最好蒸著吃,這樣能使營養素損失較少。
3吃法:粗細搭配、清淡飲食在吃法上,建議粗細搭配,清淡飲食。烹調上,食物要煮熟、煮爛,生硬、塊大、油膩的食物不適合中老年人食用。
少食多餐,規律進餐,快慢適宜。早餐用餐時間控制在15~20分鐘,午晚餐以30分鐘左右為宜。
以上食物,有哪些是你常吃的?
你還知道哪些食物是“含油大戶”?
留言區跟養生君說說![]()
編輯:小紅帽
往期回顧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