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 末 微 報
Since 2014
???
papi醬又上熱搜了。
這次是因為她與眾不同的婚姻相處之道:
“戀愛10年,結婚5年,過年我們倆一直都是各回各家”
“就談戀愛到結婚到現在,我們兩家的親家也沒有見過”
“我自己一直有一個想法就是:
對你的父母來說,他們的兒子是最重要的,對我的父母來說,他們的女兒是最重要的,所以,其實女婿要不要帶回來,兒媳要不要去,這個是比較次要的,我們先去陪各自的父母比較好…”
——所以她們好像沒什么婆媳相處的困擾。
很新奇。
所以大多數女生都在評論區留言,大概意思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
“好羨慕她哦!她做到了我想做但做不到的事。”
有一點說的很對,她是幸運的。
但她的幸運不是遇到了和自己想法一樣的人,而是遇到了尊重她想法的老胡。
這一點,真的,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你看,這個“我自己覺得”才是重點。
大概老胡內心也并不是不想去 papi 家,并不是不想她跟自己一起回家——
我相信大多數男生,只要是真的愛自己的女人,那一定是會愿意逢年過節去陪老丈人喝兩杯,大多數的公婆也是希望在一家團圓的時刻,兒子可以帶著老婆孩子回家里看看的。
但10年間,他們就是一直用這種方式相處下來的。
為什么?
因為愛,因為尊重。
可能有人會說,那是因為女強男弱,那是因為還沒有孩子。
姑且不論沒有老胡,有沒有今天的papi,究竟怎么樣誰也不清楚,而且人家也沒有說以后有了孩子是不是還會繼續這樣相處啊。
在這里我就不跟你抬杠來,沒意義。
可能還有人會說,婚姻不可能只是兩個人的事,更是兩個家庭的事。
相愛的兩個人,就一定要做到讓兩個家庭不斷的磨合,最后融合。
但你要知道,有太多相愛的夫妻最后分道揚鑣,其實不是因為不愛了,而是這個磨合的過程中,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然后磨合變成了摩擦,摩擦又最終升級了不可挽回的沖突。
“命中注定的兩個人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憑一個眼神認出了彼此,以后,就像適配的齒輪交扣,一起在人生中沒有任何沖撞地滾動下去。”
——我們都羨慕和渴望這樣的愛情,但現實生活里,有幾個人能如此幸運呢?
“我們很相愛,但我們不適合”
“我們很合適,但我不愛她/他”
才是我們大多數人的經歷。
特別喜歡阿蘭·巴迪歐在《愛的多重奏》里的對愛的定義:
愛情始于相遇的純粹偶然性。
但如果把愛僅僅理解為相遇,是對愛的扭曲。
浪漫的愛情故事,都是藝術化的神話。
雖然有著藝術美,但對生存來說卻是個沉重的負擔。
真正的愛,就是將兩人的偶然相遇化為彼此必然的命運——
人本來是單個的,以單數形式存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經驗世界的方式,彼此之間存在著絕對的差異,但是有一天,我們相遇,相知,相愛,于是一切都不一樣了,愛情讓人從“1”變“2”。
“2”雖然并不會融合為“1”,但永遠在不斷差異又不斷靠近,不斷打破自身的封閉,試著通過另一個人的角度去看世界的過程,就是“愛的勞作”過程,由此,愛才能延續下去…
愛是一種堅持到底的冒險,而不是被點燃然后被耗盡的事物,真正的愛,是克服時間所帶來的各種變幻不定,在時間里被不斷重新創造的愛…
愛的敵人,乃是自私自利,而不是情敵。
相對占有,又絕對自由
相互尊重,又相互成就
愿我們都能遇到那樣一個人——
我們不奢求一個像齒輪一樣完美適配的戀人,只是希望當他/她出現,能給我們不必失去自我的絕對自由,包容,尊重,而我們自己也愿意付出相同對待,相互成就的人,就像papi在節目說的:
當那個人來了的時候,不要懼怕;
當那個人沒來的時候,不要湊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