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何
來源:阿何有話說(ID:aheshiwo)
孤讀電臺·本期主播何善尼
成熟的本質是獨立,這不僅要求我們經濟獨立,更要求我們思想獨立,能為自己的選擇買單。
0
前兩天,“吳昕將鐘漢良送的禮物賣了”一事在微博引發巨大爭議,瞬間竄上熱搜榜第一。
原來,吳昕在二手平臺上以60元的價格賣出了一只穿著婚紗的大熊貓,有網友發現這是鐘漢良參加節目時送給她的禮物。
一時間,輿論都在指責吳昕,有網友甚至直言:“你們的友情,就只值60元嗎?”
其實,我覺得作為一個明星,收到的禮物很多,再加上時間長了,想不起是誰送的也是情有可原。
禮物太多放不下可以理解,但完全可以選擇更好的處理方式,比如舉辦一次拍賣會把禮物賣掉然后再進行捐款;送給有需要的人……
此次吳昕選擇了最容易引起爭議的方式——把別人送的東西在二手平臺低價賣掉。
事情發生后,吳昕已在微博上發出聲明,表示已經將娃娃追回,也把閑魚賬號交由工作人員打理了。
實際上,在這次事件中,真正引起爭議的,是關于成年人處事的“成熟”二字。
成熟,是一種我們每個人都渴望追求的狀態,因為這意味著為人處世的柔軟和平和。
對于成熟,很多人的理解不同,有人覺得18歲就成熟了,有人覺得結了婚才成熟……
在我看來,成熟并不是到了哪個年齡或者經歷了什么事情,它指的是一種逐漸改變的心態。
一個人到底有多成熟,就看這3點。
圖:@官方吳昕粉絲團
01
小孩子才發脾氣
大人都在解決問題
我們日常面對痛苦的事情,有兩種處理原則:
快樂原則:以自己的感覺為基準,只要自己喜歡,怎么做都行;
現實原則:就是根據理性做反應,能夠跳出自己的痛苦,想著如何解決問題。
心理咨詢師叢非從曾說:
“心智成熟之路,就是能從單純使用快樂原則應對痛苦,到發展出能使用現實原則應對痛苦,并進一步能發展到靈活運用兩者?!?/p>
說白了,人越成熟,越不會任性地憑個人喜好做事,而是先把痛苦放在一邊,用自己的理性去處理事情。
前段時間爆紅的電視劇《都挺好》,姚晨扮演的蘇家三女兒蘇明玉,就是心智成熟的最好例子。
無論遇到多大事兒,你很少見到她方寸大亂、情緒崩潰,哪怕心里多么悲傷、憤怒,她都能控制好情緒,用最理性的方式把問題解決。
《都挺好》第一集,蘇母去世,大哥從美國回家,一下飛機不分青紅皂白就開始指責蘇明玉:你到底怎么回事?怎么不好好照顧媽?有這么當子女的嗎?
你想想,假如是你,母親去世心里已經很不好受,9年沒見的大哥見面第一句話就是罵人,把所有責任推給自己,你會是什么感受?
一般人估計就是立刻被激怒,想都不想就反駁:“你發什么脾氣?你知道發生什么事情嗎?你那么厲害干嘛在國外一直不回來,怎么不留在這里照顧爸媽?你以為你有多孝順嗎?你根本沒資格說我!”
罵完之后,直接開車走人,以后再也不想理大哥。
這樣一來,自己倒是挺痛快,但兄妹之間的臉皮徹底被撕破,以后一家人就再難繼續相處下去。
那面對這種情況,蘇明玉是怎么處理的?
她并沒有和大哥吵架,而是避其鋒芒,等大哥說完,她才開始解釋,而且就事論事不逃避:媽出事的時候,不在身邊,我們都不是故意的,跟你一樣,都有各自的原因。
她一邊說,一邊把大哥的行李搬到車上,這讓大哥的怒火消了一大半,愧疚地說了句:我不是故意的。
然后,她再簡單說明了一下情況:媽是打了10小時麻將,又胡了一把,疲勞加上過度興奮導致心梗,還沒送到醫院就不行了。
說完她還加上一句:放心吧,媽的后事,我們該做的一個不落全做了。
兩個人到了車上,蘇明玉又對這事兒詳細補充了不少:
媽作為護士長,有基本的醫療常識,我們常年在外,不在現場也很合理;
爸遇事方寸大亂,跑去打出租,被拒載了好幾次;
等媽咽氣了,才通知我們,第一個通知的還是遠在美國的你。
整個過程,明玉的情緒都非常穩定,甚至連聲調都沒有提高過半分,她想的始終是如何向大哥解釋清楚這件事。
先是接住了大哥的怒火,等大哥發泄完情緒再簡單說明情況,讓大哥消氣并放心,等到對方心平氣和了,再詳細補充。
整個過程邏輯清晰,有理有據,說得大哥啞口無言。
這樣一對比,蘇明玉真的比她這個只會說“你太讓我失望了”的大哥強多了,因為大哥處理事情只會用快樂原則,說話做事只為了宣泄自己的負面情緒,實則毫無用處。
蘇明玉則會用現實原則,無論遇到什么難事,哪怕后來明成打她、老板娘蒙太找她麻煩,她每次都是就事論事,用最理性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或許這就是為什么,蘇明玉能在30歲就成為公司總經理,擁有上億資產。
罵人、發脾氣、逃避……固然很爽,但一時的痛快過后,是無盡的麻煩。
真正成熟的人,都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明白自己最該做的不是撒潑打滾,而是理智地面對問題。
小孩子才發脾氣,大人都在解決問題。
圖:@都挺好官微
02
任性是小孩子的特權
有一些話,我們經常會聽到:
“早知道就不該聽你的意見,不然我今天不會弄成這樣!”
“都怪你!如果不是按照你說的去做,我就不會創業失?。俊?/p>
“如果不是你攔著我,我早就去做生意賺錢了!”
能說出這種話的人,哪怕外表看起來再成熟世故,內心深處其實還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
成熟的本質是獨立,這不僅要求我們經濟獨立,更要求我們思想獨立,能為自己的選擇買單。
我們還是小朋友的時候,對這個世界懵懵懂懂,需要大人為我們做決定。
但當我們成年之后,走向社會,一步步開始了解世界的復雜與殘酷,還是覺得自己的一切都是別人造成的,那其實你的責任更大。
真正的心智成熟,是意識到所有事情都是自己的選擇,并準備好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有個朋友畢業后加入了一家競爭激烈的500強企業,每天加班到十一點,好不容易升到部門經理的位置,沒有片刻的喘息,緊接著就是更為沉重的業績壓力。
和他喝酒,他總是會吐槽自己的工作:下屬一點都不省心,上司總是不支持他的工作,還要提防其他部門的人搶功勞……
但吐槽歸吐槽,每次他并不會十分沮喪: “為未來的事情擔憂會導致我們這一段時間都萎靡不振,而且這條路是我自己選的,進入公司之初我就知道這條路不好走,所以就繼續走下去吧?!?/p>
然后,他又會抖擻精神投入到工作中,繼續自己的拼搏。
還有個朋友,本科畢業后覺得自己專業不好找工作,想出國讀研換一個感興趣的專業。
真正出國以后,因為放不下國內的男朋友,隔三差五就會回國一趟,這么一耽誤,在語言班的考試就一直沒有通過,這樣就沒辦法按時申請大學。
同時,相戀多年的男朋友,又提出了分手。國外環境的不適、一個人孤立無援的生活、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通過的考試……種種打擊下,讓她把所有的打擊都歸結為了對國外留學的生活的不滿,最后只好選擇回國,放棄了留學的決定。
而其實,我想說的是能承擔的了自己每個選擇的后果,才是一個成年人應該有的做法。
別人的意見,終究只是意見,真正決定我們怎么做的,其實都是我們內心的聲音。
沒辦法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任的人,自然也不會成為一個成熟的人。
任性只是小孩子的特權,成熟意味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要自己買單。
自己選的路,哭著也要走完,這才是一個成年人的勇氣和擔當。
03
你不必活得像誰
有個90后作者曾采訪過作家畢淑敏,作為90后,他問了畢淑敏很多關于90后的問題:
“買房壓力大怎么辦?”
“別人不喜歡我的長相,要不要整容?”
“找不到男女朋友,單身也能過得好嗎?”
畢淑敏老師這樣回答他:
“你要先把自己從「90后」這個群體標簽里摘出來,看清楚你自己是誰、你想要什么,然后這個問題才能有解答。
否則你得出的答案,哪怕 100% 契合一個典型的 90 后代表,也未必能贏得你內心的平和?!?/p>
很多人介紹自己時,總會給自己加上種種標簽,我是哪個公司的員工、我是90后、我是誰的粉絲……
問題是,去掉這些標簽,我們還知道自己到底是誰嗎?
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想要什么,只能跟著別人的期待、社會的步伐,內心其實一片虛無,最后陷入迷茫的境地。
《愛麗絲夢游仙境》中,愛麗絲在一個十字路口不知道該往哪里走,就向柴郡貓問路。
柴郡貓問:“你要去哪里?”
愛麗絲說:“去哪里無所謂?!?/p>
柴郡貓一聽,哈哈大笑:“那么走哪條路也就無所謂了?!?/p>
仔細想想,大部分人其實都和愛麗絲一樣,總是苦苦奮斗,卻不想想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一個人心智成熟的過程,是一個逐漸剔除的過程——剔除掉外界加給自己的種種標簽,剔除掉社會加給自己的欲望,知道自己到底是誰,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一個成熟的人,不用活得像誰,只要活得像自己就行了。如果你不能接納自己的欲望,自然也找不回你的快樂。
知道自己到底是誰、想要什么,是才是一個人成熟的開始。
04
成熟,不是結果
更是過程
有這樣一個笑話:
有一對夫妻,有一天他們吵架了,然后這個先生被逼得摔門而出,嘴里嚷嚷道,我要是再回來,我就是你的孫子。
然后出去溜達一圈,這個先生沒事一樣自己跑回家,在門外敲門,笑著喊道:“奶奶開門,孫子我回來了?!?/p>
一個成熟的人,往往是一個人格健全的人,他們明白遇到問題不逃避、不退縮,而且擁有寬廣幽默的胸懷,自由富足的人格。
這樣的人,才能贏得大家的信任和尊重。
人活在世上,最可怕的莫過于年齡不斷增加,內心的成熟度卻和年齡并不匹配,甚至還不如。
如果你已經30、40歲,說話做事還像個小孩子一樣任性,那無論誰都會把你看輕。
成熟,并不僅僅是一個結果,更是一個越來越好的過程:
它意味著克制與忍讓,不讓自己的情緒戰勝自己的理性;
它意味著擔當與負責,自己做的事情,自己一力承擔后果;
它意味著自信和接納,能為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放棄掉外界的期待。
正如作家劍圣喵大師曾說的:真正的成熟,是一個不斷覺得過去的自己是傻X的過程。
這個世界上,其實沒有絕對的成熟,成熟都是相對的,你要做的,就是讓自己比昨天更成熟一點。
作者:阿何,清華大學理工男,職場充電寶唯庫創始人,感性理性兼備的寫作者,國內知名個人成長研究者,個人公眾號:阿何有話說(ID:aheshiwo) 謝謝各位的支持,不勝感激。
孤讀
是一本別人讀不懂的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