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拍一拍,按一按這五個穴位,陽氣慢慢補回

陽氣對于人們來說十分的重要,陽氣對于人抵抗疾病,延緩衰老,有很好的作用,在人的身體自身身上就有很多個補陽氣的地方,這些地方,被稱為“陽氣窩”,它們是身體上的“陽氣窩”,經常揉一揉,拍一拍,陽氣慢慢補起來。

1、涌泉穴

涌泉穴是足少陰腎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3跖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后2/3交點上。主治肺系病證,大便難,小便不利,奔豚氣。

2、勞宮穴

勞宮穴位于掌區,橫平第三掌指關節近端,第二、三掌骨之間偏于第三掌骨。握拳屈指時,當中指尖盡處是穴。勞宮穴位于掌心橫紋第二、三掌骨之間,屈指握拳時,當中指尖下是穴。一說“在掌中央橫紋動脈中,屈無名指指頭著處即是穴”《太平圣惠方》。

3、迎香穴

迎香是人體腧穴之一,屬于手陽明大腸經,出自《針灸甲乙經》。此腧穴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有疏散風熱、通利鼻竅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療鼻塞、鼽衄、口歪,膽道蛔蟲等病癥。疏散風熱,通利鼻竅 此穴屬手陽明大腸經,位于鼻旁,脈氣直通鼻竅,故通經活絡、通利鼻竅之作用甚強,是治療各種鼻子疾患的要穴;此穴為手、足陽明經的交會穴,可通調兩經經氣,疏瀉兩經風熱,故通利鼻竅、疏面齒風邪的作用較強,是治療各種顏面疾患的要穴。

4、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經穴名。《靈樞。本輸》原名三里、下陵。《圣濟總錄》名足三里。別名鬼邪、下三里。屬足陽明胃經,合(土)穴。名解“足三里穴”,“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處在肚腹的上部,胃脹、胃脘疼痛的時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時候要同時往上方使勁;腹部正中出現不適,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內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時往下方使勁,這叫"理下"。

5、氣海穴

氣海穴;取穴時,可采用仰臥的姿勢,該穴位于人體的下腹部,直線連結肚臍與恥骨上方,將其分為十等分,從肚臍3/10的位置,即為此穴。人體氣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取穴時,可采用仰臥的姿勢,氣海穴位于人體的下腹部,直線連結肚臍與恥骨上方,將其分為十等分,從肚臍3/10的位置,即為此穴。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skh9.com.cn/zhongyi/view-176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