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很多仙女都聽過甚至做過“韓式半永久紋眉”!這個概念貌似從10年前開始火到現在,隨便去一家美容院、美甲化妝店都有它的廣告。
畢竟,眉形對顏值的影響太大了,如果做一次眉毛三五年不掉色,以后還能洗掉,也算手殘黨的福音了……
(來源:網絡)
但王美麗一翻專業資料,真相卻讓人大跌眼鏡——
所謂“韓式半永久”,根本就是個精心編造的營銷謊言!
關于“紋眉”的真正含義,美國永久性化妝專家協會(SPCP)的官網是這樣定義的:
紋眉,英文叫“microblading eyebrows”(直譯過來是“微型刀片紋眉”),是一種美容文飾。當然,它還有一堆藝名,比如 “眉飾、眉繡、眉微色素沉著、微描和3D眉”。
用來紋眉的工具由一排細針組成,美容師先把這些針浸入染料中,然后再以切片的方式刺入皮膚,讓色素沉積在皮膚表皮層和真皮層。
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很多美容院會這樣告訴你:“紋眉染料是半永久的,只到達皮膚的表皮層,色素顆粒會隨著時間推移代謝掉,大概能保持2~5年”。
你以為真有那么簡單?
假如染料只到達表皮層,在皮膚修復、表皮細胞再生的過程中,停留在表皮層的染料顆粒就會隨著結痂脫落而消失,代謝周期只有28~60天,而且染料缺失的數量、部位都無法確定。
(皮膚結構示意圖)
所以,美容院說的“維持2~5年”和“色素只到達表皮層”,這兩句根本就是自相矛盾!
真相是:只有染料到達真皮層,才能讓你持久“帶妝”,所以才多年不掉色!
但為啥有的人隔一兩個月就得補一次色呢?
這是因為色素只到達了表皮層,無法維持數年之久。
如果染料顆粒到達真皮層后會發生什么?
剛開始,它們會被免疫細胞包圍,形成紅腫;
免疫細胞減少以后,才能形成穩定的結構,最后把染料固定在真皮層[1]。
在國外,“半永久”早就被美國永久性化妝協會啪啪打臉了——
只要把染料刺入了真皮層,都是永久的[8]!
宣傳“半永久”純屬誤導消費者!
(來源:網絡)
而國內,多數女性還對這個打著韓國旗號的“高端美容項目”深信不疑。
只不過有的紋眉師為減少失敗風險,每次注入的染料量很少,時間長了也會慢慢變淺,給人“半永久”的錯覺。
但記住:不管你紋的是眉毛、眼線還是唇線,本質上都是永久性文身!
“半永久文身(semi-permanent tattoos)”其實是個商業偽概念。文身只有兩種——要么“永久”(permanent),要么“臨時”(temporary)。
不過,根據保持時間來看,的確有一種臨時性文身方式,能讓文身保留稍長時間,又不會永久留在皮膚上。
早在4000年前,在阿拉伯伊斯蘭教和印度教文化中,人們會用大名鼎鼎的“海娜染料(Henna)”——一種從海娜花中提取的色素,在皮膚上畫出復雜的圖案。這種“文身”在婚禮、慶典、宗教儀式上用得比較多,象征平安喜樂和祝福。
不過,這種純植物色素最多只能在皮膚上保留幾天。
后來,人們又研究出更持久的方法,把水、油脂、木炭等多種混合物和染色植物粉末混調成漿糊,涂在皮膚上2~6小時。這種文身方法不會刺破皮膚,染料只到達皮膚表皮層,一般只能維持2~6周[2]。
近些年很流行的暫時性文身彩繪(Black Henna Tattoo),就是從“海娜文身”發展而來。
為了縮短染色時間、豐富色調,制造商會在海娜染料中添加對苯二胺(PPD)和多種染色劑,部分產品甚至可能都是化學合成染料,不再含有植物色素。
盡管改良后的染料效果更好,但其中的對苯二胺卻是一種高致敏物質!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經發現了太多玩“海娜文身”出現嚴重過敏和接觸性皮炎的病人,所以痛定思痛,規定:
海娜染料只能用于染發,禁止用于皮膚染色,而且染發前要先做皮膚測試[3]。
很多紋眉店都會告訴你:“我們的染料是純植物提取、安全無害。”
有的店價格高到離譜,反而讓一些人更加相信“貴就是好的”。
(來源:網絡)
這可真是大大的誤會!
實際上,紋眉染料必須具有很低的溶解度,否則就容易溶解在細胞外液或者體液中、擴散到皮下,根本不可能達到紋眉的效果。
所以,染料都是堅硬的粉末,組成成分有碳氫原子組成的有機物,還有鐵、鈦、銅等金屬氧化物(無機成分),偶氮染料等。除此之外,還會添加配方劑、分散劑和防腐劑等[4]。
比如下面這張圖,就是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查到的某種號稱“純自然提取色乳”的成分表。
可以看到,里面含有多種著色劑、添加劑,基本都是人工合成的化合物,絕不是商家所宣傳的“純植物”提取。
(某款紋眉色乳成分表,來源:國家藥監局官網)
很多人好奇,尾巴上的一串“CI77492、CI77891、CI77491、CI77499”是什么?
其實是金屬顏料成分!
只不過,它們都用了CAS號,也就是化學物質的編號來標示,真名是:黃色氧化鐵、二氧化鈦、紅色氧化鐵、黑色氧化鐵。(前面還有個CI 77266是炭黑,也是顏料,但不屬于金屬。)
雖然它們本身不是重金屬,但在制備過程中,多少會含有一點重金屬雜質。
所以,大家千萬別誤以為染料“不含重金屬”,這種騷操作只是混淆視聽罷了!
想知道這些成分的原名,直接去網上搜索一下CAS號就可以查到。
在比較優質的染料中,重金屬和微生物含量控制得比較好,基本符合國家化妝品安全標準。但“三無染料”就完全不能保證這一點了。
扎心的是,即使是合格染料,也沒法證明它對人體完全無害。因為它們除了在皮膚局部固著,還會進入淋巴循環到達淋巴結、進入血液循環到達肝臟。
但目前還沒有明確證據顯示,染料顆粒對人體到底是有害還是無害。只能說,和局部過敏、不規范的操作帶來的風險比起來,染料顆粒的風險相對較低。
另外,還有一些進口染料宣稱“已獲美國藥監局認證”。但實際上,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至今沒有批準任何可以注入皮膚的染料[5]!
所以,“紋眉染料對人體完全無害”的說法,純屬商業忽悠。
由于紋眉過程中會刺破皮膚,需要在局部皮膚上敷局麻藥,所以嚴格來說,是一個小型醫美外科手術。
早在2002年,原國家衛生部頒布的《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中,明確將美容文飾納入醫學美容范疇。
那些說紋眉是“生活美容”的,千萬別信!
網絡上,紋眉造成的不良反應屢見不鮮。
(來源:網絡)
紋眉可能帶來哪些風險呢?
1、紋眉感染
一是病毒感染,二是細菌感染造成的炎癥(如紅腫、疼痛、水皰等)。
在紋眉過程中,如果不同顧客重復使用同一套紋眉設備、沒有消毒滅菌,就可能出現病原體感染。
2、過敏或排異反應
有些人會對染料或者其中的某些成分過敏,從而出現瘙癢、紅腫、皮疹、蛻皮等癥狀。這是文身最常出現的不良反應,和個人體質有關,并不是染料質量問題。
紋眉染料作為特殊用途化妝品,選用的成分只要保證絕大多數人不過敏就行。
但是由于國家管理的漏洞,很多紋眉液或文身液并沒有標記成分!
現代文身為了增加色彩的豐富,添加多種金屬原料和合成染料,增加了過敏的幾率,也讓去除文身更加困難。
再拿前面那張成分表舉例:氧化鐵和二氧化鈦等非重金屬氧化物是相對比較安全的成分,有機著色劑炭黑(CAS:CI 77266)是中度風險成分。
而防腐劑甲基異噻唑啉酮(CAS:2682204),簡稱MIT,是高致敏成分。雖然在我國,它是準用防腐劑[9],但最高濃度不得超過0.01%。
大多數添加劑都存在一定的致敏性,尤其是對于過敏體質的人,需要引起重視。
3、其他皮膚問題
如增加曬傷、皮疹、發紅或結疤(瘢痕性增生)的風險。
4、核磁共振檢查的風險
做核磁共振(MRI)檢查時,一些永久性紋眉(文身)會出現腫脹和灼燒,還會影響局部皮膚的影像質量。所以,當你去醫院做核磁共振檢查時,記得提前告訴醫生你有紋眉(文身)[6]。
如果保留了染料成分表,建議也給醫生看看,里面有哪些金屬成分。
2016年7月,中國整形美容協會醫學美學文飾分會發布了我國首個《醫學文飾行業規范化指南》(以下簡稱《指南》),首次對文繡行業進行了規范。
對于我們普通人,重點關注以下幾點:
1、看店面
首先,看店里有沒有衛生許可證。
紋眉的環境應該干凈整潔,遠離美容美發等公共區域,在一個單獨的封閉空間。
2、看紋眉師資質
紋眉是侵入性和創傷性的,消毒不嚴很容易感染疾病。
所以《指南》規定,文飾從業人員經過人體美學和文飾技術培訓后,還需經過相關醫學知識培訓(具有醫療資質者除外)且考核合格,取得中國整形美容協會醫學美學文飾分會頒發的醫學文飾標準化培訓證書。
再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實習,并在國家工商部門注冊、有正規醫療機構的體檢證明,才有從業資格。
另外要特別提醒大家,國家并沒有專門針對文繡師的證書,美容行業只有美容師資格證(國家職業資格證查詢官網:http://zscx.osta.org.cn./)。
所謂的“紋繡師資格證”,可能只是一些協會證書,國家并不承認,甚至可能是網上花幾十錢買的,便宜到讓你懷疑人生!
(來源:某購物網站)
3、看操作過程
紋眉師如果做了這些準備,說明比較專業規范:
術前溝通:了解紋眉的人有沒有過敏史、傳染病,是不是瘢痕體質,有沒有出血史、禁忌癥等,并填寫相關問診登記表,進行術前拍照。
有上面任意一種情況的,都不能紋眉!
術前準備:
大多數紋眉工具(如排針)是一次性用品,使用后應丟棄。眉筆、分筆、眉剪、鑷子等可以重復使用,但需在不同顧客使用前消毒。
不同客戶之間不能使用同一份染料,以防交叉感染。要保證“一人一針,一人一份色料”[7]。
遺憾的是,目前很少有美容院能夠完全做到以上標準,這顯然增加了紋眉過程中感染和過敏的風險。
特別想紋眉的仙女們,一定要選擇有資質的紋眉機構。
如果你實在不放心,可以去公立三甲醫院整形美容科咨詢一下,說不定也有醫學文飾項目呢。
最后,王美麗想說:
目前紋繡美容有很大的市場需求,但我國法律在這一領域仍是空白。
在這里,也呼吁國家盡早設立醫學文飾相關的監管部門,制定合理、有效的規定,讓執行部門有法可依,相關機構有統一的標準。
只有這樣,今后大家才能快速選到正規安全的文飾機構,不再為紋眉的安全性擔憂!
參考文獻:
[1]microblading_factsheet_final_eho_operator_aug2_2017.pdf
https://www2.gov.bc.ca/assets/gov/health/keeping-bc-healthy-safe/pses/microblading_factsheet_final_eho_operator_aug2_2017.pdf
[2]Groot D , Anton C . Side-effects of henna and semi-permanent ‘black henna’ tattoos: a full review[J]. Contact Dermatitis, 2013, 69(1):1-25.
[3]Brancaccio, R.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para-phenylenediamine in a temporary black henna tattoo[J]. American Journal of Contact Dermatitis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ntact Dermatitis Society, 2002, 13(1):15-18.
[4]Why Do Cosmetic Tattoos Change Colour? - Part 1
http://www.cosmetictattoo.org/article/why-do-cosmetic-tattoos-change-colour-part-1.html
[5]Tattoos, Temporary Tattoos Permanent Makeup | FDA
https://www.fda.gov/cosmetics/cosmetic-products/tattoos-temporary-tattoos-permanent-makeup
[6]Cosmetic Facts from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https://www.fda.gov/media/93379/download
[7]Microblading Fact Sheet
https://www2.gov.bc.ca/assets/gov/health/keeping-bc-healthy-safe/pses/microblading_factsheet_public_june13_2017.pdf
[8] https://www.spcp.org/information-for-technicians/spcp-guidelines/guidelines-semi-permanent-makeup/
[9]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2015年版)- 國家藥監局
http://www.nmpa.gov.cn/directory/web/WS04/images/MjAxNcTqtdoyNji6xbmruOa4vbz+LnBkZg==.pdf
---
編輯:王鳳靈、王艷
排版:王中強
運營/統籌:張靜璇
我猜你還想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