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讓安倍辭職的病,有這六個習慣的人易中


點我,立即訂閱直播!


警惕!讓安倍辭職的病有這六個習慣的人易中招!一個病能讓一個國家首相不得不二度提出辭職的事情真不多見,但這個叫潰瘍性結腸炎的疾病卻做到了!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或許很多人并不了解“潰瘍性結腸炎”這個病,但相信大家都意識到了腸道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哪些人容易被腸道問題“盯上”?又該如何預防?今天小編帶大家一探究竟!


潰瘍性結腸炎簡稱UC,和克羅恩病一起被稱為“炎癥性腸病”,該病是結腸(大腸)粘膜上長了潰瘍。“這種病很容易復發”,北京友誼醫院消化中心主任醫師宗曄表示。“對于重度或反復發作的患者來說,甚至需要終身治療,也因此被專家稱為‘綠色癌癥’。”這種疾病在北美與北歐發病率較高,近年來我國患病率也明顯增加。潰瘍性結腸炎可發生在任何年齡,多見于20-49歲,但對于老年人來說,也有一個發病的小高峰。除生活壓力較大、不良情緒較多之外,飲食不規律、喜食刺激性食物、酗酒以及患有慢性疾病、體質虛弱的人群,更容易罹患潰瘍性結腸炎。

一表自測“腸道年齡”

腸道也有年齡,生活習慣和身體素質都會影響到它。想要健康長壽,腸道老化可不行。自測一下,你的腸齡多大了?



測試結果

選擇0項:腸道年齡比實際年齡年輕,理想健康的腸道狀態。

選擇4項以下:腸道年齡=實際年齡+5歲,腸道年齡比實際年齡稍高一點,要注意腸道健康。

選擇5-10項:腸道年齡=實際年齡+10歲,腸道已有老化情況,要注意飲食及作息正常。

選擇11-14項:腸道年齡=實際年齡+20歲,腸道年齡已老化并走下坡路,要盡快改變飲食及生活習慣。

選擇16項以上:腸道年齡=實際年齡+30歲,腸道健康狀況非常糟糕,需要尋求專業人士幫助了。


日常生活中,就應該積極避免容易導致腸道“受傷”的因素。

01

愛吃烤肉

燒烤時的溫度可高達200℃以上,此時肉類中的蛋白質和脂肪會分解出多環芳烴和雜環胺等致癌物質,而且越焦的地方,有害物質越多。

這種肉類經腸道吸收養分后,形成的代謝產物對結直腸腸壁有毒性,若長年累月與腸粘膜相互作用,就可能誘發腸粘膜畸變、惡變,出現息肉(癌前病變),甚至導致腸癌。


建議

平時應盡量少吃烤肉,如果實在喜歡,教大家一個小妙招:用啤酒腌制烤肉可減少致癌物的產生!另外,燒烤時也要時常翻面,烤焦的部分千萬別再吃了!


02

愛吃高脂食物

脂肪進入腸道以后,人體會分泌膽汁來幫助消化和吸收脂肪。如果頻繁大量進食高脂肪食物,腸道中膽汁的濃度就會上升,而過多的膽汁酸和膽鹽都會強烈刺激腸粘膜,引起腸粘膜增生形成息肉,還可能誘導已有的息肉發生惡變。


建議

每人每天的脂肪攝入量不超過60g。食用高脂食物的同時,也可適當吃些豆腐。豆腐中富含的不飽和脂肪酸能促進脂肪分解代謝,從而達到減少脂肪攝入、輔助保護腸道的目的。


03

飲食太“節約”

很多人怕浪費,剩飯剩菜放了好幾天也不舍得扔。但冰箱不是保險箱,冷藏溫度下有些細菌仍然可能存活并生長,如果經常食用放置過久的食物,就可能打破腸道中原有的菌群平衡,增加腸道疾病甚至其他系統疾病的風險。


建議

食物現做現吃,盡量不剩飯菜。如果有飯菜剩余,應密封放入冰箱保存,下頓食用時充分加熱;還可適當加點醋,有助于刺激胃液分泌,讓進入人體的部分細菌在胃中就被消滅掉,從而降低腸道菌群失調風險,保護腸道。


04

冰箱長期不清潔

冰箱里可能存在大量嗜冷菌,比如:李斯特菌。它不僅能在寒冷的環境中生長并大量繁殖,在冷凍室也能長期存活,很容易污染肉類、開封的乳制品、水果等,威脅人類健康。


建議

經常用濃度70%的酒精+食醋清潔冰箱,再用清水洗凈。另外,細菌是往下走的,即食食物應盡量密封放在冰箱上層,生食放在冰箱下層,以免交叉污染。


05

長期久坐

人在坐著的時候,直腸有一個彎折的角度,容易影響直腸或盆腔附近的血液循環。所以久坐會影響內臟供血,并直接影響腸道的蠕動速度,減慢腸道內有毒有害物質的排出。


建議

每次靜坐時間不超過90分鐘,以免增加腸道疾病風險。平時喝水可以換一個小一點的杯子,那么每次起來倒水的頻率增加,便可避免久坐,一舉兩得!


06

濫用抗生素

近年來,抗生素的使用越來越廣泛。據統計,在抗生素的使用人群中約1/3的人根本不需要用抗生素!而美國最新的一項研究發現,濫用抗生素會導致腸道菌群失衡,增加腸癌風險。



一般人患上潰瘍性大腸炎的幾率并不高,因此也無需疑神疑鬼。但平時一定要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有所了解,本身就有些胃腸道紊亂,就應多加注意防護了!日常用好這三大護腸“好幫手”就對了~

多吃膳食纖維

其能吸收腸道中多余的水分,增加糞便的容積,同時促進腸道蠕動,加速腸道中有毒物質的排出,從而起到保護腸道的作用。

有數據顯示,每天攝入90克全谷物食品,就能使結直腸癌的發生率降低20%!因此像糙米、玉米、黑麥、藜麥、燕麥、紅豆、黑豆等都可以加入日常膳食。


補充抗性淀粉

抗性淀粉能被腸道微生物發酵,生成丁酸等短鏈脂肪,能增強腸道細胞免疫力,減少胺類等致癌物的產生和腸黏膜細胞的增生,進而抑制癌細胞生長,降低患腸癌的風險。

像日常食用的大米、山藥、紅薯、玉米、土豆等煮熟后稍放涼至40度左右,都可以產生抗性淀粉。


重視腸道檢查

腸道檢查包括肛門指診和腸鏡,肛門指診可以發現2/3甚至更高比例的直腸腫瘤;而腸鏡是結直腸病變最敏感、特異性最高的檢查,可以發現腸道很微小的病變,不可被其他檢查替代。

一般建議平時體檢不要放棄肛門指診,40歲左右開始做腸鏡檢查,有腸癌家族史的人更要提前開始。


部分資料來源:科普中國、為家人學點、大醫教你吃

往期精彩回顧

■肚臍竟是個養生要穴!調理五臟可以從它下手~

■自從我媽從臺灣旅游回來…

■6塊石頭選一塊,看看你退休后適合干什么?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skh9.com.cn/zhongyi/view-184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