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7日,多維海拓第1013期
本文8225字,推薦閱讀時間:25 ~ 30分鐘
作者:劉佳 裘誠
一
皰疹病毒概述
皰疹病毒(HV)是一組有包膜的雙鏈DNA病毒,已發(fā)現(xiàn)有8種可引起人類感染,根據(jù)生物學和基因的特性,可分為3個亞型,分別為“α型”、“β型”和 “γ型”。其中,“α型皰疹病毒”包括單純皰疹病毒(HSV-1、HSV-2)和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HSV感染是人類最常見的疾病,研究發(fā)現(xiàn),60%~95%的人一生中至少會感染一次HSV。HSV-1感染部位通常在口腔或口周,而 HSV-2 常引起生殖器感染, VZV 是導致水痘和帶狀皰疹的原因。“β型皰疹病毒”則包括巨細胞病毒(CMV)、人類皰疹6型和7型(HHV6、 HHV7))。CMV在免疫功能不全或低下者中感染概率高,文獻報道CMV在肝移植術后感染率達50%以上;γ型皰疹病毒包括EB病毒和卡波西肉瘤伴隨的皰疹病毒。EB病毒感染口腔上皮細胞并大量增殖,與鼻咽癌、兒童淋巴瘤的發(fā)生密切相關。
皰疹病毒分類
目前抗皰疹病毒藥物主要有核苷類似物和焦磷酸鹽類似物兩大類,作用機制單一,目標靶點均是 DNA 聚合酶。
據(jù)Grand View Research數(shù)據(jù),2018年全球抗病毒藥物市場規(guī)模約為564億美元,國內約200億元。抗皰疹病毒藥物以“洛韋”類核苷類似物為主,包括阿糖胞苷和阿糖腺苷,其中膦甲酸鈉是唯一的非核苷類似物抗皰疹病毒品種。近幾年醫(yī)院抗皰疹病毒藥物市場規(guī)模整體保持穩(wěn)定,對應在售藥物市場規(guī)模約在20億元左右。
1
人巨細胞病毒(HCMV)
1.1 病毒簡介
人巨細胞皰疹病毒(HCMV)是一種常見的DNA皰疹病毒,屬于β-HHV族。感染的細胞腫大,并具有巨大的核內包涵體。在發(fā)生首次感染后,病毒會終身潛伏。當個體免疫低下時,病毒活化,轉為病毒性感染。研究表示,HCMV在人類血清中的陽性率是30%-97%。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在感染HCMV后,通常表現(xiàn)為短時間的發(fā)熱或無癥狀。此后HCMV會在患者體內的多種細胞中呈終身潛伏狀態(tài),使攜帶者成為易感人群。此外,接受器官移植術的患者發(fā)生HCMV感染的概率遠高于正常人群。
1.2 病毒的傳播方式及感染情況
歐洲、北美洲和中國都是HCMV高發(fā)區(qū)。在美國,血清陽性率在青少年中約為40%,在成年人中約為60%至90%。
一般,HCMV的感染方式有 “原發(fā)性巨細胞病毒感染”、“潛伏期感染”和“病毒重新激活感染”三種。
(1)原發(fā)性巨細胞病毒感染主要包括兩類:血清感染者的首次感染,可能發(fā)生在兒童期,青春期或成年期;先天性巨細胞病毒感染,主要是指患有巨細胞病毒感染的孕婦可以將病毒傳播給胎兒。這類感染通常發(fā)生在原發(fā)感染中,但也可能發(fā)生在第二種菌株的重新激活或再感染中,先天性巨細胞病毒感染可導致早產(chǎn)并導致出生缺陷,包括小頭畸形,聽力和視力喪失,智力障礙和癲癇發(fā)作。
(2)潛伏期感染主要是指巨細胞病毒可建立終生潛伏期,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無臨床癥狀。
(3)病毒重新激活感染主要指的是在重新激活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發(fā)生的潛伏感染。這類感染通常會導致肺炎,視網(wǎng)膜炎,腸炎,腦病和多發(fā)性神經(jīng)根病,嚴重時會威脅患者生命;或多發(fā)于器官移植患者、干細胞移植患者中。
1.3 流行病學分析
HCMV會在多種細胞中呈現(xiàn)潛伏狀態(tài),并在宿主免疫狀態(tài)降低時再次活化,病毒攜帶者成為易感人群。一般來說,接受器官移植術的患者處于免疫抑制狀態(tài),術后感染HCMV 的概率遠遠高于正常人。從歷史上看,在接受干細胞移植的患者中,HCMV感染大多會導致為肺炎,發(fā)生概率為10%-40%,并且發(fā)病后,致死率可達約70%。目前,在美國研究所幾項隨機預防試驗的安慰劑對照組中,巨細胞病毒病的發(fā)生率為2-3%,在實際操作中為5%-10%。
HCMV主要有4大適應癥:造血干細胞移植(HSCT)感染、接受器官移植(SOT)感染、HIV交叉感染、新生兒先天性感染及孕婦圍產(chǎn)期感染,這些適應癥患者病情較為嚴重,需要按照診療指南進行一定療程的標準化治療,也是該類抗病毒藥物的主要消費人群。
2
單純皰疹病毒(HSV)
2.1 HSV簡介
單純皰疹病毒(HSV)經(jīng)口腔、呼吸道、生殖道黏膜進入機體。醫(yī)學上一般將單純皰疹病毒分為兩類:1型單純皰疹病毒(HSV-1)和2型單純皰疹病毒(HSV-2)。HSV-1皰疹病毒的感染主要發(fā)生在口鼻周圍,在高燒后口周長的水皰。HSV-2皰疹病毒主要侵犯生殖器、肛周,它是引起性病的主要病原體,癥狀表現(xiàn)為生殖器皰疹。HSV-2皰疹病毒感染的癥狀除了在皮膚黏膜交界處出現(xiàn)皮疹、小水皰外,患處會有發(fā)癢、灼熱或刺痛的感覺,該病毒通過性接觸和直接親密接觸傳播。
2.2 病毒的傳播方式及感染情況
一般情況下, HSV-1感染多發(fā)生在患者的兒童期,且這種感染可能會延續(xù)終生。絕大多數(shù)的HSV-1感染癥狀表現(xiàn)為口腔皰疹,也有少部分HSV-1感染表現(xiàn)為生殖器皰疹。HSV-2大多通過性行為傳播,從而造成生殖器皰疹,也有部分在分娩期間從母親傳給嬰兒。
HSV-2也是全球分布的,根據(jù)WHO數(shù)據(jù),2012年全世界約有4.17億人受到感染。據(jù)估計,HSV-2感染的流行率在非洲最高(31.5%),美洲次之(14.4%)。新獲得感染的患者多數(shù)為青少年,但病毒感染也隨著年齡有所上升。流行病學資料表明,約30%-90%的居民血清中有抗HSV抗體——這說明30%-90%的人曾經(jīng)發(fā)生過或者正在發(fā)生單純皰疹病毒感染。據(jù)估計,全球有37億50歲以下的人(67%)罹患I型單純皰疹病毒感染;有4.17億15-49歲的人(11%)罹患II型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在中國感染HSV-1型皰疹病毒比率在65%以上。據(jù)WHO估計,全球每年新發(fā)皰疹病毒病例為2000萬人,美國每年約有30萬~50萬新病例發(fā)生,累計患病人數(shù)3000萬例。在中國,感染HSV-1型皰疹病毒比率在65%以上,而我國生殖器皰疹感染人群至少有4500萬人。
2.3 流行病學分析
HSV感染無處不在,感染風險沒有季節(jié)性變化。HSV唯一的天然宿主是人類,并且主要傳播方式是粘膜皮膚表面之間的直接接觸。所有受感染的人都伴隨著潛伏感染并經(jīng)歷反復感染,這些感染可能是有癥狀的或可能未被識別,因此具有周期性傳染性,這也有助于解釋HSV的廣泛流行。
HSV-1和HSV-2具有在任何解剖部位引起初始感染的能力,但它們引起復發(fā)感染的能力不同。HSV-1更有可能導致復發(fā)性口腔感染,而HSV-2更有可能導致復發(fā)性生殖器感染。合并HSV的感染主要有6大適應癥,分別是:反復發(fā)作者(6次/年)、SOC耐藥者、HIV合并感染、失明性角膜炎、病毒性腦膜炎、新生兒母嬰感染,這些適應癥患者病情較為嚴重,需要按照診療指南進行一定療程的標準化治療,也是該類抗病毒藥物在醫(yī)院市場的主要消費人群。
二
治療方式及藥物
1
HCMV的治療
1.1 HCMV治療策略
各移植中心預防HCMV感染的方案不盡相同,且不同SOT受者間亦存在明顯差異,通常采用普遍性預防 (universal prophylaxis) 或搶先治療(pre-emptive therapy) 策略。前者是在移植后一個特定時期(通常是3個月內)對所有HCMV感染高危患者進行抗病毒預防;后者則是在實驗室檢查結果陽性或臨床跡象表明存在早期HCMV復制(如特定的病毒載量)的情況下實施抗病毒治療,其目的是防止無癥狀HCMV感染向HCMV病進展。如果能建立規(guī)范的病毒監(jiān)測預警標準,搶先治療無疑是最佳選擇。但在目前尚無可靠標準的情況下,鑒于HCMV感染的多重危害性,應對高危受者選擇普遍性預防。
a. 普遍性預防
對于高危受者(尤其是HCMV D+/R-者),普遍性預防通常利大于弊。普遍性預防最常用的藥物是更昔洛韋靜脈滴注和纈更昔洛韋口服。腎移植受者還可選擇伐昔洛韋。心、肺移植受者可選擇免疫球蛋白聯(lián)合抗病毒藥物。
移植術后存在HCMV感染風險的SOT受者應接受普遍性預防。口服纈更昔洛韋是成年SOT受者普遍性預防優(yōu)先選用藥物,但對于肝移植受者宜謹慎使用。替代方案包括靜脈滴注更昔洛韋 、口服更昔洛韋及伐昔洛韋(僅用于腎移植受者)等。靜脈注射用免疫球蛋臼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VIG) 和HCMV特異性免疫球蛋白 (IgG) 用于心、肺移植受者和小腸移植受者的輔助性預防。
普遍性預防方案在移植后10日內即開始。用藥時間參考供、受者HCMV感染風險分層及移植類型。對于接受HCMV陰性輸血或去白細胞輸血治療的低危 (HCMV D-/R-)受者,可以不采用普遍性預防。
b. 搶先治療
采用搶先治療方案需要定期進行實驗室檢查,監(jiān)測HCMV病毒血癥,在明確HCMV病毒復制時立即開始進行抗病毒治療。對于HCMV D+/R-的極高風險受者和肺移植受者,搶先治療效果可能不及普遍性預防。
1.2HCMV的治療方案及藥物
a. HCMV病治療的一線推薦方案
HCMV病治療的一線抗病毒藥物為靜脈滴注更昔洛韋。初始劑量為5 mg/kg , 每日2次;治療2-3周或 DNA轉陰、臨床癥狀好轉后,劑量可減半或序貫給予口服纈更昔洛韋。中重度患者可酌情減少免疫抑制劑用量。
b. 更昔洛韋耐藥性HCMV感染治療
由于SOT術后HCMV感染的防治廣泛采用更昔洛韋,致使對更昔洛韋耐藥的HCMV越來越普遍。常用于確定更昔洛韋耐藥性的檢測方法有2種,即病毒耐藥表型和基因型檢測。HCMV基因突變是病毒耐藥的基礎機制。使用更昔洛韋或纈更昔洛韋較長療程后仍發(fā)生HCMV病或HCMV DNA定量檢測滴度不下降者,以及標準更昔洛韋治療無效的HCMV病患者應高度懷疑更昔洛韋耐藥,應對其進行HCMV基因型檢測,其準確性優(yōu)于耐藥表型檢測。對發(fā)生HCMV耐藥的患者減少免疫抑制劑的用量,可將鈣神經(jīng)蛋白抑制劑(calcineurin inhibitor, CNI)類藥物換為西羅莫司,也可將霉酚酸類藥物換為咪唑立賓。HCMV耐藥的經(jīng)驗性治療包括加大靜脈滴注更昔洛韋劑量(增至10mg/kg, 每日2次)或聯(lián)用全效劑量膦甲酸鈉。具體治療參考HCMV基因型檢測結果,必要時可選擇西多福韋。HCMV特異性IgG可作為抗病毒治療的輔助用藥。
表1:更昔洛韋治療劑量與維持/預防劑量
表2:纈更昔洛韋治療劑量與維持/預防劑量
表3:伐昔洛韋預防劑量
注:伐昔洛韋用于腎臟移植患者,且不推薦用于搶先治療
2
HSV的治療
主要為抗病毒治療,分為間歇療法和長期抑制療法兩種。對于亞臨床HSV激活的患者,可根據(jù)具體情況,特別是患者自身需求,予以合理的抗病毒治療。
a. 間歇治療
即發(fā)作時給予抗病毒藥物。推薦在出現(xiàn)前驅癥狀或皮損出現(xiàn)24h內開始用藥,可選擇的方案包括:口服阿昔洛韋200mg,每日5次,共5天;或阿昔洛韋400mg,每日3次,共5天;或伐昔洛韋500mg,每日2次,共5天;或伐昔洛韋300mg,每日2次,共7天;或泛昔洛韋250mg,每日3次,共5天。對于初發(fā)性生殖器皰疹,治療劑量不變,療程延長至10天。
b. 長期抑制治療
對于發(fā)作頻繁的患者,可推薦長期抑制療法,療程視患者需求和療效而定,多主張6個月或更長時間。目前尚無證據(jù)表明,長期抑制療法可阻止停藥后復發(fā)。可選擇的方案包括:口服阿昔洛韋400mg,每日2次;或伐昔洛韋500mg,每日1次。
c. 特殊人群的治療
- 新生兒皰疹:新生兒發(fā)生HSV感染,特別是播散性感染,應早期靜脈給予抗病毒治療,如阿昔洛韋(每次5mg/kg),每8小時1次。
- 妊娠皰疹:孕婦使用抗病毒治療應權衡利弊,需患者知情同意。可選擇的藥物包括阿昔洛韋和伐昔洛韋,兩者均無致畸證據(jù)。初發(fā)生殖器皰疹的孕婦,建議口服阿昔洛韋400mg,每天3次,有嚴重并發(fā)癥可能危及生命者應靜脈滴注阿昔洛韋。
- 合并HIV感染者:與普通人群感染治療策略相同。對發(fā)作次數(shù)頻繁者更主張長期抑制療法,但應關注耐藥性。
表4:間歇治療用藥劑量
表5:長期抑制治療用藥劑量
表6:特殊人群的治療治療用藥劑量
三
市場分析和競品展示
1
HCMV市場分析
1.1 目前用藥情況及市場規(guī)模
表7:中國臨床可選藥物
表8:HCMV新藥全球研發(fā)情況
現(xiàn)有HCMV感染療法副作用較大,無法滿足相當部分臨床需求(如骨髓移植、孕婦、新生兒及嬰幼兒)。
目前治療方案存在諸多問題,市場亟需全新作用機制的新型HCMV藥物。HCMV唯一新藥PREVYMI (Letermovir) 僅在國外上市,價格昂貴,口服片劑:$195(每天);注射劑 :$270(每天)。口服100天花費$19,500 (約14萬人民幣),或注射 $27,000 (約19萬人民幣)。
HCMV感染對免疫缺陷及低下的高危人群危害極大,市場總患者約為120萬人左右:(1)骨髓移植:截止2019年,國內累計移植患者人數(shù)約有9000人,年增速約為13.57%,到2025年患者將達到1.9萬人左右。(2)器官移植:我國每年約有30萬人需要移植器官,其中2017、2018年成功完成移植人數(shù)分別約為1.6萬人、2萬人,增速約為25%,到2025年預計成功移植患者將達到9.5萬人左右。(3)孕婦和新生兒感染:我國2025年新出生人數(shù)約為1800萬人,先天性感染率約0.64%,孕婦HCMV感染率約為3.5%,2025年總感染人數(shù)將達到約74.5萬人。(4)HIV合并感染率:2025年我國感染HIV人數(shù)預計將達到100萬人,HIV和HCMV合并感染占34%,市場總患者將達到34萬人。最后,根據(jù)各適應癥一線治療率、耐藥率、末端滲透率計算,在研藥物2025年國內醫(yī)院市場目標患者約為25.7萬人。
1.2 競品分析
默沙東
2012年默沙東和AiCuris共同宣布,他們已經(jīng)為AiCuris簽訂了獨家的全球許可協(xié)議新型針對人類巨細胞病毒(HCMV)的研究藥物組合,其中包括來特莫韋爾(AIC246),這是一種口服,晚期抗病毒藥物,正在研究中用于治療和預防移植受者的HCMV感染。Letermovir(AIC246)是用于預防和治療HCMV感染的每日口服研究性候選藥物。它是衍生自新型化學類別(喹唑啉)的潛在潛在同類藥物中的一個,被設計用來抑制HCMV病毒末端酶。2012年4月,AiCuris宣布了一項隨機,安慰劑對照的IIb期臨床試驗,評估Letermovir在HCMV血清反應陽性同種異體人類血液前體細胞受體(骨髓移植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符合所有主要療效終點。Letermovir已在歐盟和美國獲得“孤兒藥”資質,并被授予快速通道稱號。
輝諾醫(yī)藥
輝諾生物醫(yī)藥科技公司是國內極少數(shù)擁有中國獨家(First In China)IND及臨床階段資產(chǎn)的生物技術公司。
其在研的治療HCMV藥物是安全、高效的HCMV末端酶抑制劑,能通過抑制病毒DNA基因組的切割和包裝來阻斷病毒的復制,是目前國內唯一的非核苷類HCMV特異性小分子抑制劑。該藥品安全窗大(200倍),且有效性強。在體內外藥效學試驗中,活性均優(yōu)于Letermovir,更優(yōu)于SOC更昔洛韋(GCV),預測的抗病毒性會優(yōu)于Letermovir和更昔洛韋(SOC),是目前國內唯一的非核苷類HCMV特異性小分子抑制劑。輝諾已經(jīng)完成該藥的IND申報及臨床I期的準備工作,預計2020年Q2啟動I期臨床,2021年進入II期臨床。
2
HSV市場分析
2.1 目前用藥情況及市場規(guī)模
目前國內治療方案多用“洛韋類”藥物,根據(jù)米內網(wǎng)數(shù)據(jù),2018年阿昔洛韋在中國公立醫(yī)療機構的銷售額為2.08億元,占片劑的29.32%,但其作用機制單一(均為聚合酶抑制劑),具有耐藥性、高腎毒性、骨髓抑制等問題,所以目前治療方案具有局限性。同時,國外新作用機制藥物未上市:AiCuris公司的Pritelivir (BAY-57-1293, AIC316) 是一種解旋酶引物酶抑制劑,對HSV-12具有強抗病毒作用。
醫(yī)院市場主要適應癥患者數(shù)量約為314萬人左右:(1)反復發(fā)作者:我國2018年反復發(fā)作者約有72萬人;(2)反復耐藥者:2018年免疫功能低下耐藥性患者人次約為18.2萬人;(3)HIV合并感染:我國2025年HIV合并感染者約有21萬人;(4)感染性角膜炎:以美國患病率計算,預計我國2025年獲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約有200萬人;(5)病毒性腦膜炎:預計我國2025年獲單純皰疹病毒性腦膜炎患者約有1.4萬人 (6)新生兒母嬰感染:預計我國2025年新生兒感染HSV患者約有9000人。最后,根據(jù)各適應癥一線治療率、耐藥率、末端滲透率計算,HSV治療新藥國內醫(yī)院市場目標患者在2025年約為25.7萬人。
表9:中國臨床可選藥物
2.2 競品分析
GSK
阿昔洛韋于1974被 Wellcome Research Laboratories的 Howard Schaffer和 Lilia Beauchamp發(fā)現(xiàn),1982年首次以藥品形式出現(xiàn),以商品名 ZOVIRAX銷售。阿昔洛韋為一種合成的嘌呤核苷類似物。主要用于單純皰疹病毒所致的各種感染,可用于初發(fā)或復發(fā)性皮膚、粘膜,外生殖器感染及免疫缺陷者發(fā)生的HSV感染。為治療HSV腦炎的首選藥物,減少發(fā)病率及降低死亡率均優(yōu)于阿糖腺苷。還可用于帶狀皰疹,BB病毒,及免疫缺陷者并發(fā)水痘等感染。
羅氏
更昔洛韋,由瑞士藥品巨頭羅氏公司開發(fā),可以Cytovene / Cymevene或前藥Valcyte(纈更昔洛韋)的形式獲得。更昔洛韋、纈更昔洛韋是皰疹病毒家族成員的有效抑制劑。該藥物已被系統(tǒng)地用于治療HSV。另一方面,局部更昔洛韋已被證明與阿昔洛韋一樣安全有效,可治療皰疹上皮性角膜炎。此外,局部應用更昔洛韋局部應用后可在角膜和房水中達到治療水平。多項臨床試驗表明,局部用更昔洛韋0.15%眼用凝膠劑可安全有效地治療和預防皰疹上皮性疾病。
AiCuris
AiCuris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拜耳(Bayer)的子公司,專注于發(fā)現(xiàn)和開發(fā)針對傳染病的藥物。2017年,AiCuris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授予pritelivir的快速通道指定,用于治療免疫力低下的成年人對阿昔洛韋耐藥的粘膜皮膚HSV感染。
輝諾醫(yī)藥
其HSV在研藥物是安全、高效的HSV解螺旋引物酶抑制劑,能通過抑制病毒DNA復制過程中的解旋作用來阻斷病毒復制,該藥物有望成為國內唯一(First In China),全球潛在同類最佳(Best In Class)新一代治療HSV-12感染的一類藥物,IND申報工作預期將于2020年上半年完成,國內I期臨床試驗及FDA IND申報也將于2020年后半年啟動。
參考文獻:
[1] William D. James MD, Dirk M. Elston MD, James R. Treat MD, Misha A. Rosenbach MD and Isaac M. Neuhaus MD.Andrews' Diseases of the Skin, 19, 362-420.e8
[2] LawrenceR. Stanberry.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s, Chapter 279, 1701-1708.e1
[3] Fisher C , Knudsen J , Lease E , et al. Risk Factors and Outcomes of Ganciclovir Resistant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in Solid Organ Transplant Recipients[J].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7.
[4] WHO Guidelines for the Treatment ofGenital Herpes Simplex Virus.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6.
[5] Kaye S B . Herpes simplex keratitis[J]. Journal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1996, 25(4):355-380.
[6]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ha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and after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rom the 2017 European Conference on Infections in Leukaemia (ECIL 7) Per Ljungman, Rafael de la Camara, Christine Robin, Roberto Crocchiolo, Hermann Einsele, Joshua A Hill, Petr Hubacek, David Navarro, Catherine Cordonnier, Katherine N Ward, on behalf of the 2017 European Conference on Infections in Leukaemia group.
[76] Elsevier Point of Care.UpdatedNovember 29, 2018.Copyright Elsevier BV.
[8] 中華醫(yī)學會器官移植學分會: 器官移植受者巨細胞病毒感染臨床診療規(guī)范(2019版). 器官移植 2019, 10(2):7.
[9] 中華醫(yī)學會器官移植學分會 中: 中國實體器官移植受者巨細胞病毒感染診療指南(2016版). 中華器官移植雜志 2016, 37(9):5.
[10]張路坤, 王輝, 孫麗琴, et al. Analysis on 431 HIV/AIDS patients with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431例HIV/AIDS患者巨細胞病毒感染情況的調查分析[J]. 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 2013, 007(002):214-218.
多維海拓
專注全球新興產(chǎn)業(yè)的精品投行
長按二維碼,立即下載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