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功效之:(二)溫陽補虛,健脾益腎(附

【本篇是:中醫彭鑫博士講解《艾灸養生》系列課程(附語音)-之十二。(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再講艾灸的第二個功效叫做“溫陽補虛,健脾益腎。”在臨床上會遇到脾虛和腎虛的患者,其實說到底都是氣虛,脾是什么?脾是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氣虛了,氣就弱。(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腎是什么?腎是先天之本,先天真元之氣所儲藏在腎。所以先天之本不足,元氣虛的表現是什么?腦力不足、體力下降、沒有耐力等一系列腎虛的表現。先天就是腎,后天就是脾,所以要補先天,養后天。就可以通過艾灸的方法來進行。

艾灸有驅散寒邪、溫陽補氣的功效,所以能緩解胃部的不適,而起到暖胃健脾的作用。很多人說:“彭博士我艾灸的時候,發現肚子一直在響,尤其是艾灸中脘穴、關元穴或者氣海穴的時候肚子一直在響,為什么?”這就是艾灸可以健脾益胃,促進胃腸道的蠕動,增強消化系統的能力。很多人有宿便排不出來或者便秘,通過艾灸也能達到很好的效果,說明艾灸有促進胃腸道蠕動的作用,還可以幫助排便,清除腸內的濁氣。

艾灸期間肚子響,說明腸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所以我在給患者說艾灸的注意事項的時候,其中有一條就是:“艾灸之前或者之后,口渴了可以喝點溫水補充一些水分,這樣更有助于排出宿便、濁氣。”這是對脾胃的功效。有的人說:“彭博士,我通過艾灸關元穴、氣海穴,有人說我艾灸完命門穴,就感覺到整個小肚子暖暖的,渾身有勁兒,腰也不疼了,腰也開始有力量,整個人熱熱的。”這是為什么?(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其實就是補充了“先天真元之氣”,很多人說“先天真元之氣”不能補吧?其實不是,人體有一個很好的自我調節功能,即使不補,只要充分休息,身體自然而然也能恢復。但問題是很多人很難徹底的放松休息,大腦放松不下來。

我觀察到很多患者睡覺的時候夢還挺多,睡醒了之后比睡之前還累。什么原因?就是徹底松不下來,松不下來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火在頭上,丹田是涼的,腳是涼的,但是頭熱熱的,一天到晚總琢磨事兒,焦慮、心煩、睡不著覺。這就是中醫所說的“上熱下寒”,這種患者怎么治?兩種治法,以前我上大學的時候,老師就說了兩種治法,不同的派別有不同的方法。寒涼派或者也叫去火派,這一派的人叫做“苦寒直折”,直接清上焦之火。

還有一派叫做溫陽派。溫陽派以薛己、趙獻可、張景岳這些名家為代表,他們是以補脾胃,尤其是溫腎陽為主,把腎的陽氣溫煦了之后,上焦的火就能自動引下來。我在學習的時候這兩種方法都學過,但是我發現,現在的人群比較適合后者,因為現在的人確實是陽虛,因為陽虛而導致虛火往上走,大家注意,陽氣越虛,虛火越大。(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很多人理解不了這個道理,為什么陽虛了之后還有虛火?大家注意觀察患者就能看出來,陽虛的人手腳都冰涼,但是哪里容易上火?眼睛、牙齒、舌頭、耳朵,上焦五竅容易上火。相反,一摸他的脈,腎脈是沉的,問診還發現他下面都是寒的,沒有勁兒的、虛的,說明實際上丹田元氣或者是腎陽之氣虛衰,就相當于下面的陽氣、陽火不足,那些虛火都往上飄。這是我以前一個老師形容的一個詞,特別精準,他說真陽元氣一旦虛了之后,那些虛火是往上飄的,飄上來之后就變成牙疼、眼睛上火、耳朵疼等問題就出來了。

所以從根本上治療的方法是什么?就是把下元腎陽之氣補足,相當于丹田這個地方形成一個火爐,道家也把丹田叫做火爐,就是安鼎造爐,有點兒像丹道。實際就是用爐子來比喻我們身體的元氣所在的位置,這個地方應該是溫熱的。我們用中醫或者中藥,或者是艾灸,包括練功,以前我也教過大家練丹田氣,練丹田氣的方法可以很好的“引火歸元”,把火引下來,回到原來的位置,這叫“引火歸元,”不讓它在上面飄著了。引火歸元的前提是得把火爐給安好,讓火爐有火,火爐在哪里?就在丹田,中醫的詞叫丹田,實際上就是小腹這一片,一旦溫暖了,你會神奇的發現眼睛也亮了,耳朵也不那么轟轟響了,牙齒也不松動了,也不上火了,火氣全下去了。

原因是什么?原因是只要下面的真陽元氣足了,上面飄的火會自動往里收,就不再上面飄了,就會找到自己的組織,回到基地。我這樣講可能大家能理解,上面的火就相當于不好的或者是不聽話的分子,他們因為沒有組織、基地,就跑出來了,等基地很強大了之后,他們一看,有基地了,我們再回去吧。(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回到哪里?回到下元丹田這里。這樣下面溫暖了,上焦清涼了,就形成“水火既濟卦”,身體就健康,這就是中醫所說的這種治病方法。這就是我剛才說的,為什么艾灸還可以補腎?補了腎之后還可以引火歸元,原因就在這里。

所以我有時候會根據患者的問題會建議他艾灸關元穴,艾灸氣海穴,有的人是艾灸足三里穴、中脘穴,這些穴位我經常用。很多人說:“彭博士,你就教我這一個穴,結果那么多病都能治?”我說對,原因就在于中醫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把你的身體恢復平衡之后,很多病自動能好,這個道理可能現在講起來大家也不太好理解,有點兒深。實際上中醫的原理,就連西方的醫學鼻祖希波克拉底一樣認為,他說:“醫生的職責不是治病,醫生的職責是幫助患者自我恢復。”這是它的原理。醫生的職責是幫助患者進行自我調整,把患者的身體狀態調整好了之后,很多病會自我修復,身體有自愈能力,是這個道理。

比如元氣虛的人,我讓他灸關元穴,上焦火氣重、失眠患者也讓他灸關元穴,胃寒的人也是灸關元穴,像失眠、頭痛、上火這一類的患者也讓他灸關元穴,為什么?因為灸完關元穴后,上去的火全下來了。還有什么?還有渾身沒勁兒、疲勞乏力、腰酸背痛這些都是什么原因?(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這就是丹田元氣,真陽之氣不足。都可以灸關元穴,其實關元就相當于丹田,灸這個地方,小腹溫暖了之后,渾身的陽氣就足了,這是一個最關鍵的關竅,很多人說我通過灸關元穴之后,血壓也沒那么高了,血糖最近也降了不少。

以前有一個患者,血糖有點高,我讓他灸關元穴、鍛煉身體,各方面都配合好,灸了一段時間,覺得腸胃好多了,肚子暖暖的,測血糖也降了不少。原因在哪里?其實是把人體的陰陽平衡調整好,把肝腎調整好,其它的問題就都能好。

我剛才講的第一是健脾,第二是補腎溫陽氣。中醫學認為人是依賴氣而生,人得氣者就長壽,失氣者就夭亡,就是短命,總之氣越足身體越好。如果元氣虛衰的話,脈微欲絕的話,就容易出現生命危險。《素問·厥論》說:“陽氣衰于下則為寒厥”,什么叫“衰于下”?下大多數指下元、下焦,指的是肝腎,尤其是腎中的陽不足,就會產生寒厥。因為寒而導致的四肢厥冷,這種病叫做寒厥。陽氣衰微,陰氣獨盛,陽氣不能通達手足,則手足逆冷,而出現陽氣衰微,陰陽離絕的情況,就是寒厥。

古人這個時候是用大炷重灸,就是直接灸,能祛除寒邪,回陽救逆,這是其它方法所不能及的。這是宋代《針灸資生經》里所提到:“凡溺死,一宿尚可救,解死人衣,灸臍中即活”,這是古人解救因溺水而死的經驗。現在可能用不著了,因為溺水可以直接送到醫院,醫院趕緊搶救,但這是古人發現的一種方法和經驗。

張仲景在《傷寒論》里說:“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脈不至者,灸少陰七壯。”“下利,手足厥冷,煩躁,灸厥陰,無脈者,灸之。”在張仲景那個時代——東漢,就已經廣泛的用艾灸的方法來救治一些急診重癥的患者。(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說明凡是嘔吐、下利、手足逆冷、脈弱這些陽氣虛脫的危重癥患者,都可以艾灸關元穴、神闕穴這些穴位。這種方法中醫叫做“扶陽固脫,回陽救逆,”實際上就是解救垂危的意思。這是重點強調了艾灸的“溫陽補虛,回陽救逆”的作用。

《扁鵲心書》記載:“真氣虛則人病,真氣脫則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扁鵲心書》里說真氣一旦虛,人就容易生病,因為氣虛之后血就不行,留而為滯則為病。“真氣脫”是什么意思?脫就是脫垂,就是絕,就是越來越少,少到幾乎沒有了叫脫。真氣一旦脫了之后,這個人就生命垂危了。《扁鵲心書》說:“保命之法,灼艾第一”,這些保命、保健、延壽、養生的方法,什么是第一?艾灸第一。這里面所記載道理其實特別簡單——艾灸能恢復陽氣。

古代有時候還會用艾灸治療脫癥,現在用不著了,因為脫癥這種危重癥,幾乎都在醫院急診科,在ICU病房進行搶救。這個時候是不用艾灸的。但是在古代沒有這個ICU病房,沒有靜脈通路,也沒有呼吸機,還沒有輸液,什么都沒有,這時候怎么辦?只能用天然的、自然的方法,就是用艾灸來進行治療。因此古代臨床上常用于中風脫癥,但是現在用不著。(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我們現在能用它做什么?就是治療陽虛型的患者出現的脾胃虛寒、腎氣不足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們更多的是用艾灸進行對治、調理、保健,這是艾灸的第二個功效叫做“溫陽補虛,健脾益腎。”(未完待續)

本篇是:中醫彭鑫博士講解《艾灸養生》系列課程(附語音)-之十二。(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免責聲明:本文為健康知識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藥物、藥方、針灸以及其他各種治療和養生方法,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切勿自行應用。如因不當使用所產生的問題,概不負責。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為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引用。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關法律權利)

推薦閱讀

關注「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公眾微信號,回復數字2020,查看熱門閱讀集結 .

[附語音]中醫彭鑫博士講解《艾灸養生》系列課程

[附語音]彭博士講《二十四節氣養生》

[附語音]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

[國新辦]中醫學博士彭鑫:中西醫終極的結合點就在臨床一線

[清華大學]彭鑫博士公益講座——彭祖養生思想的現代啟示

[八段錦全集]養生功法—彭博士送您一份大禮

肥胖的一個重要原因(內含解法)

“冬至”一陽生,正確的養生方法是這樣的

[視頻]漩渦匯聚能量:升清降濁走圈法

[養生]適用女性的兩個養血藥方

[精彩推薦]既然吃素這么好,為什么你的身體還這么差?

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

微信公眾平臺:pengxinboshi

官網:www.pengxinboshi.com

新浪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騰訊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彭鑫博士門診預約、健康咨詢及講座邀請方式:

方式一:撥打預約電話

    010-83069166

    010-83069366

方式二:添加微信預約

    微信號:pbsyy011

    或掃描下方二維碼。

您若喜歡本文,請點擊右下角在看。↓↓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skh9.com.cn/jiankangyangsheng/2020/0427/180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