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好中醫 要先背方劑

導讀:想要當好中醫,就要先背方劑,還有中醫治病時的辨證論治有四個步驟,也就是“理、法、方、藥”,缺一不可。

我一直很注重方劑的學習,我認為只有方劑背熟了,才算是一位好中醫大夫。

我經常講一句話,我說作為中醫,第一不要看他的牌子,第二不要看他的廣告詞,第三也不要看他的身份。我們就看他的處方,看他開的處方有沒有湯方。

醫生看病怎能沒有“方”

中醫開處方一定要有“方”。我衡量中醫有個標準,如果你開的處方是有湯方的,起碼算是有章法的,這個醫生至少是個入了門的醫生。

如果這個處方開出來是雜亂無章的,是個大雜燴,這個中醫就尚未入門。

古人經常講“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既然我們教書有教書的規矩,那當醫生就一定要有當醫生的規矩。

中醫治病時的辨證論治有四個步驟,也就是“理、法、方、藥”,缺一不可。

現在大量的雜志、圖書上的病案,包括很多所謂的名醫醫案都是什么病用什么藥,其結論都是講西醫的理論,居然沒有寫“方”,好多都是所謂的經驗處方。

我不明白,怎么能看病沒有“方”呢?

方背熟了,才能有所發展和變化

古人所制定的方劑是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可以說是古人長期實踐經驗的結晶,我們為什么棄之不用呢?

張仲景的小青龍湯、大青龍湯、小柴胡湯、麻黃湯、苓桂術甘湯等歷經幾千年仍長盛不衰,依舊有效。

但有人講中醫的“方”重復性差,我認為那是沒有用對,沒有用對當然沒療效了。

常用的方有上千首,我們為什么不用呢?真正的中醫治病最便捷的方法是“選方”,根據這個證選這個方,把方選準了,就可以治好病。

所以,我要求我的學生背方,方背得熟了,才能當好醫生。我要求不高,背500首可以,背1000首那就更好了。

他們問我個人能背多少方,怎么能背得熟?其實我也沒有統計過,反正我很熟,能熟到什么程度呢?第一能背,第二不要歌訣,第三是用得熟。

不光要讀熟,還要背熟,更要全面理解方的作用,包括各個藥物分開的作用、整體的作用。

把方子一用熟,這個方就真正成了自己的方了;成了自己的方以后,就可以在原方的基礎上有所發展、有所變化。

辨證再準,不會選方照樣治不好病

中醫治病一定要有章法。理、法、方、藥,理就是辨證,辨證搞準了才有正確的治法,治法確定以后必須選準方。

方跟證如果不能對應,不能合拍,照樣治不好病,所以古人就特別注重方證合拍。所以我經常說,中醫有兩手功夫,一個是辨證,一個是施治,辨證是一手功夫,施治是第二手功夫。

辨證不準,當然選方就更不準了;但辨證再準,若是不會選方,也照樣治不好病,或者說只有50%的效果。

I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健康報》,版權歸權利人所有。

· END ·

編輯|白芷 視覺|花椒

-商務聯系-

青黛|13418986412(微信同號)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skh9.com.cn/jiankangyangsheng/2020/0526/182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