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再不……,就不要你了!我數數了啊,一、二……;再哭,就把你關在門外!不知道有多少孩子,曾這樣被嚇唬長大。而長大后的他們,又這樣去嚇唬自己的孩子。家長們之所以喜歡嚇唬孩子,因為他們發現,這是一種很簡單,而且,可以快速讓孩子“聽話”的方法。嚇唬孩子,很簡單,卻很粗暴,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被嚇唬的孩子,內心安全感被破壞。當家長說出那一句“不要你了”的話時,會讓孩子內心有一種拋棄感。有人將這種“嚇唬式”的教育稱為“愛的撤回”。心理學家威利·詹姆斯說過一句話:“在人類天性中,最深層的本性就是渴望得到別人的重視。”對于孩子來說,這個“別人”就是自己的父母和家人。因為年齡的原因,孩子根本無法分辨大人說話的真實與否,從父母口中說出的“不要”,這無疑就是晴天霹靂,安全感也崩塌。
盧姆在《安全的感覺》一書中講到:“安全感是個人健康發展的自然基礎,沒有安全感,你必會有意無意的神經緊張,而你正在進行的行為會受到‘劫持’,缺乏安全感,人和諧成長就沒有能量,由于陷入了無休止的緊張,由于你得保持進攻或防衛姿態,你漸漸已將精力耗光。”一個內心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是沒有幸福感的。被嚇唬的孩子,內心會有一個傷口,可能需要很長時間,孩子才能自愈。被嚇唬的孩子,會變得怯懦膽小。無知無畏。孩子本不知道什么是怕,是成年人一次又一次,用“嚇唬”讓孩子懂得怕。我一個親戚家的孩子很膽小,都5歲了,白天一個人不敢去衛生間,不管去哪,有關著的門,他也會害怕。后來,我才發現,原來她孩子膽小,罪魁禍首是她。只要兒子不聽話,她會嚇唬孩子說:“你到處亂跑,等會有大魔鬼把你抓走。”她還很引以為豪,說自己這招特別管用。可是,卻不知道,她的嚇唬,已經毀了她的孩子。
世界在孩子的眼里是陌生的,他們對世界是充滿好奇的,而帶領他們去認識和探索世界的,正是自己的父母。可是,一旦這個領路人,以各種恐嚇的語言去嚇唬他們,好奇心沒有了,隨之而來的是擔心,他們認為這個世界很可怕,認為處處是危險,從而變得膽小。嚇唬,如同一把鋒利的匕首,隔斷了孩子和父母之間那根信任的弦。畢淑敏說過:“心理上學上有‘重要他人’的概念,即在個體社會化以及心理人格形成的過程中具有重要影響的具體人物,數據表明排在第一位的仍然是父母。”父母是孩子最愛的人,也是孩子最信任的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懂得越來越多,一旦有一天,孩子發現父母用“惡意的謊言”來欺騙自己,這對于孩子來說,無疑是一種沉重的打擊。小時候,有一次家里來了一個伯伯,他是爸爸的朋友,笑瞇瞇地,我很喜歡他。那天,我和弟弟因看電視發生了沖突,媽媽呵斥我,讓我順著弟弟,我不同意。她就說:“不聽話,就讓這個伯伯把你帶走,我們不要你了。”那個伯伯,也附和著說:“對,你不聽話,就跟我走。”當時我特別害怕,忍著眼淚,跑到房間里躲了起來。后來,那個伯伯又來過我家幾次,我一看見他,就像是老鼠見了貓,而且,他買的水果和零食,我從來不吃。好像吃了,就得跟他回家似的。后來長大了,發現媽媽是嚇唬我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都不相信媽媽,因為覺得她會騙我。父母本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卻因嚇唬孩子,成了孩子“最不相信”的那個人。
我們愛孩子,想把世界上最好的東西都給孩子,竭盡一切去保護孩子,免于他們受苦受難。可是,卻糊涂到,親手制造“恐怖事件”去嚇唬孩子。除了嚇唬這個方式,父母可以怎么樣去教育孩子呢?好好和孩子說話。很多的時候,孩子不聽話,因為父母沒有和他們好好說話。當孩子犯了錯,就事論事,采取正面的方法去教育和引導孩子,不批評不指責,才能讓孩子意識到錯誤,并發自內心地愿意改正錯誤,而不是,簡單粗暴地嚇唬孩子。
心理學家簡·尼爾森說:“教育孩子,要和善和堅定并行。‘和善’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堅定’則在于尊重我們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溫柔地告訴孩子,你這樣做,讓我爸爸媽媽很擔心。再堅定地說,這樣的事情,我不希望下次再發生。尊重和理解孩子。有時,孩子的不聽話,并非真正意義上的犯錯,可能只是沒有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事。孩子在外面玩,沒有盡興,不想回家,這不是什么錯事。孩子磨磨蹭蹭,這符合他們的年齡特征,也并非是錯事。尊重孩子的想法,理解他們當下的感受,按照孩子的成長節奏,不控制。制定規則。如果孩子總是出現,“說一套,做一套”,說話不算話,出爾反爾。父母們可以采取制定規則的方式,有一個獎懲制度。在綜藝節目《不可思議的媽媽》中,到了吃飯時間,小魚兒卻無心吃飯,想要玩自己的新玩具,而且,要求媽媽立馬拿來新玩具,被拒絕后,還很生氣。可是,胡可卻沒有發脾氣,而是,告訴小魚兒:“必須先完飯,再玩玩具。我知道你很想要這個玩具,也許你有點難過,但這是規則”。
制定規則,表明態度,讓孩子明白父母的底線。約束孩子不講道理。成就一個孩子很難,可是,摧毀一個孩子很容易,嚇唬,就是一個極其簡單的方式。武志紅老師在《為何家會傷人》一書中說:“父母的職責是用愛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但至于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希望我們的孩子,不再被嚇唬,戰戰兢兢地長大。
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傳遞專業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內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的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
MORE | 更多精彩文章
對不起!我決定退出家長群!
中年媽媽吼孩子,慘遭丈夫毆打!
大型做飯翻車現場:一頓操作猛如虎,做完直奔垃圾桶
疫情當前,這對父子的對話火了......
溫暖了幾億人的小王子,也想溫暖你!
【米小圈文具店】你有一張優惠券等待領取
點個【在看】
“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父母一句話,影響
來源: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
評論區大家卻跑偏了話題,列舉的一件件是當年,被父母“坑”的那些事。為了阻止孩子在屋里打傘,非得說“在屋里打傘長不高”;為了讓孩子不玩火,編造出“玩火尿床”;讓孩子吃西瓜吐西瓜籽,騙孩子“西瓜籽會在肚子里生根發芽”……
如今說起當年這些被家長嚇唬的事,云淡風輕。可是,童年那種恐懼,卻隨影隨行很多年。疫情的原因,兒子有一個月沒有下樓了。今天,陽光明媚,實在是擋不住春光的美好,帶他在小區里轉悠了一圈。在小廣場的水池邊,有一個兩三歲的孩子,一直拽水池邊的草,然后扔進水池里,他媽媽很擔心他會重心不穩,掉進水池里,說了好幾遍,孩子不搭理。他媽媽拿出手機,佯裝打電話:“喂,警察嗎?這里有一個小男孩,不聽話,你快來把他抓走吧,對,在我們小區的水池邊。”小男孩當媽媽說出“警察”兩個字的時候,就已經停止了手上的動作,然后,開始大哭說:“不要,我不要,不要警察抓走……”可是,他媽媽依舊在說:“已經打電話了,如果你回家,警察就不抓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