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讓人痛心了!
4月27日凌晨5點,長沙某小區,37歲的蘇女士帶著5個月大的女兒跳樓了。
母女兩人當場身亡。
當天蘇女士的丈夫由于加班,凌晨四點才回到家。僅僅一個小時后,他的妻子就帶著寶寶從頂樓一躍而下。
沒留一句遺言,沒有一句告別。
事后現場勘測,天臺邊的護欄超過一米五,不難想象她一躍而下的時候有多么決絕!
其實,在外人看來,蘇女士有個幸福的家庭。
她本人是個海歸博士,丈夫也是博士。兩人工作也都不錯,還有一個7歲大的兒子。
高學歷、有穩定體面的工作、兒女雙全……可她為什么要帶著女兒跳樓呢?
妻女身亡后,丈夫備受打擊,一直在走廊上來回走,嘴里不停自言自語:
“我什么都不要,我只要我的女兒,為什么要把她帶走?”
“把我女兒留下好吧。”
而據家屬猜測,死者蘇女士可能是因為產后抑郁癥自殺的。
“之前有一點癥狀,但沒想到有這么嚴重。”
是啊,沒想到。
她也許曾經表現過,也許曾向家人求助過,但并沒能引起家人的重視。
畢竟,“別人都生孩子,怎么就你特別脆弱”?
其實,這樣的悲劇每年不斷上演,作為媽媽身邊的親人,他們是否了解這無數個帶娃的日子里,媽媽有過多少痛苦和掙扎?又是否關心過媽媽有過多少委屈和不舍?
她在自殺前經歷了什么,面臨什么困境,我們真的想象不到。
就像評論區留言說的:
“也許不是親身經歷,真的沒有人能懂得女人產后抑郁的絕望和崩潰。”
還有經歷過產后抑郁的媽媽說:
“看著身邊的人都沐著春風,我的心卻像在寒冬中。”
是啊,如果這顆心一直得不到溫暖,悲劇可能就會發生。
No.壹
去年這個時候,還在月子中的趙麗穎就被傳患上了產后抑郁。
起因是馮紹峰在一次節目中說,趙麗穎在生完孩子之后,沒有之前那么堅強了:
覺得自己沒有把孩子哄好,哭。
覺得馮紹峰對孩子不夠溫柔,哭。
看到這里我心中滿是感慨,這個姑娘曾經可是被稱為“拼命三娘”啊!
曾經一年拍7部戲,三百多天都待在劇組;
曾經因為不用替身,導致受傷不斷,體重降到不足八十斤;
曾經在拍騎馬戲時弄傷腰椎,自此無法久站;
甚至生孩子的前一天,還在待產房里選擇劇本……
就是這樣一位堅強的女子,產后也撐不住了?
不僅如此,當時微博剛出了新功能:設置僅半年可見。大家都還沒反應過來,趙麗穎已經設置好了。
這讓我想起人們說的成年人發泄情緒的三種方法:換頭像、改昵稱、朋友圈三天可見。
趙麗穎是不是真的產后抑郁暫且不說,畢竟她還有個萬分寵她、愛她的人。
但是“當媽”給一個女人帶來的變化,卻是實實在在的。
無論身體還是心理,無論普通人還是明星,懷孕生子都是女人生活的一個分水嶺。
就連吉娘娘這樣的超模,在“母親”這個身份面前,也得拋開光鮮亮麗,有的只是一個焦頭爛額的媽媽。
所以,那些說產后抑郁的媽媽“不堅強”的言論,更讓人聽得五味雜陳。
媽媽已經傾其所有,還能“堅強”到什么樣呢?
當媽后的女人,就真的必須是“為母則剛”“刀槍不入”了嗎?
No. 貳
網上曾經流傳一組“當媽前”和“當媽后”的神對比漫畫,因為條條準到哭,很多媽媽們表示不忍直視。
當媽前,吃飯細嚼慢咽;當媽后,吃飯狼吞虎咽,能吃多快吃多快,只因多了個嗷嗷待哺的娃;
當媽前,周末睡到自然醒;當媽后,全年無休,跟周末、假期相比,上班反而成了最好的休息……
有媽媽自嘲說:當媽后,多少看不到的崩潰,都藏在了深夜里。
有些男人壓根就無法理解,不過是當了媽而已,怎么就崩潰上了?
他們不知道,有多少媽媽在深夜里,孩子怎么哄都不睡,橫著抱豎著抱,從臥室到客廳,實在熬不住了想喊老公來幫忙,那邊卻睡得死沉,怎么也叫不醒。
第二天哈欠連天地抱怨,人家卻來了一句:“誰讓你是孩子媽呢?”
生孩子前,以為最痛不過分娩,生完之后才知道,宮縮的痛苦和漲奶的折磨同樣令人生畏。
汪峰曾經心疼地講述章子怡的遭遇,那個曾經拍戲韌帶撕裂、指甲打飛都一聲不吭的姑娘,卻無法忍受漲奶的痛。
除了身體上的痛苦,更崩潰的是來自丈夫和家人的態度。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寶寶身上,她的情感、她的委屈難受很少有人顧及,家人甚至會說,“你現在夠享福的了”,難受的掉眼淚,會被丈夫吼,因為怕回奶……
這些不被理解的壓力才是壓彎媽媽們的最后一根稻草,很多媽媽就是在這樣的崩潰煎熬中患上了抑郁。
可惜直到現在,依然有很多人認為,產后抑郁就是矯情罷了。
但事實是,產后抑郁真的是病。
據美國婦產科學會的調查,大約7個產婦中就有一個有抑郁癥,超過一半的媽媽會受到抑郁情緒的困擾。
中國精神科醫師協會的統計數據也顯示,在我國,女人生孩子后出現諸如情緒低落、悲觀絕望、煩躁不安等抑郁癥狀的,比例高達50%~70%,其中發展到產后抑郁癥的約有10%~15%。
實際上,女人產后由于體內荷爾蒙的變化、生孩子引起的心理恐懼和身體不適、婆媳矛盾、身份的轉變、老公的不理解、照顧孩子導致的睡眠不足……都可能導致產后抑郁。
表面上看,她們每天在社交軟件上曬娃,洋溢著滿滿的幸福。
但實際上極度敏感,覺得不被理解,不被包容,不被社會認可,活的不快樂,“會笑的人怎么會抑郁”是對她們最深的誤解。
短片《看見產后抑郁:丈夫無法逃避的真相》中,幾對夫妻的對話可以說是非常典型了。
鏡頭面前女人們試圖描述自己的壓抑:
“你還記得我曾經懇求你關心我的精神狀態嗎?你當時只回了我一句‘我連我自己的精神狀態都不關心。’”
“是不是我死了就對大家都比較好?我走了,你才會后悔當時沒有好好照顧過我?”
“如果我死了就對大家來說都比較好,因為我是你們的負擔。”
女人們邊傾訴邊委屈的哭、即便如此,男人們的態度和反映依然出奇的統一:
“為什么就我們家會這樣,這有什么的啊?”
“我覺得你就是小題大做,太矯情了。”
《生門》的導演陳為軍曾說:都說生育是兩個人的事,是老公、老婆的事,其實不是,真正面對一切的,是女人。
No. 叁
都說為母則剛,曾經我也認為這個詞是夸贊媽媽們的偉大,成為母親后堅強似天人。
后來我才意識到,這個詞一點也不好,沒人天生就會做母親,沒人想做剛強的媽媽,所有堅強的背后,不過是無人可依。
女人生了孩子只是“當媽”,不是“成佛”啊!
男人們,不要吝嗇你的愛,唯有抱緊她,她才能感受到你的溫度。
還有父母公婆、親朋好友,請給予她們多一點寬容和理解,多一些體貼和照料。
我實在無意再去歌頌當媽的有多偉大,只是希望女人當媽后還有自己的生活。
什么為母則剛,也不過是被生活千錘百煉后被塑造的形象。
如果可以,哪個媽媽不想做個內心柔軟的女子?
無論婚姻還是育兒,永遠是雙人舞。一個人即便再“剛”,也并不是無所不能。
因為有了孩子,我們有了鎧甲,但依然會有軟肋。
愿每一個當了媽的女人,都可以不用假裝堅強。
畢竟,每個生命的到來,都是以命換命的涅槃。
最后,我想對媽媽們說:“生孩子那是從身上掉下來幾斤肉,所以請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我想對奶爸們說:“你老婆生出個大活人,已經夠辛苦了,你去換個尿布能咋滴?!”
好好珍惜,珍惜那個拼了命為你生兒育女的女人。
別讓你的妻子,活成孤獨的超人。
-END-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也注重分享。部分素材來源網絡,版權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今日有獎話題互動
今日話題丨你認為對女人最大的傷害是什么?
注:歡迎在評論區給小編留言,每周我們會在參與話題討論的精選留言中,選出獲得點贊數最多前2名伽人,送出的精美互動禮品一份。
請溫柔對待,
每一位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