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綠標收聽朗讀音頻
文/民生周刊
“心里有什么,看到的就是什么”,這句話深刻反映了一個人的內心。一個人內心恬靜,相信美好,那他看到的一切就是美好的,相由心生。
不要妄圖去改變這個世界,有時我們能做的就是改變自己。
因此在生活中不斷修煉自己,提升心境是極為重要的。
懂得換位思考
有一位媽媽喜歡帶著五歲的女兒逛商場,但是女兒卻一直不愿意跟著去。這位媽媽就很疑惑,商場里那么多商品,這么熱鬧,怎么就不招自家孩子喜歡。
這位媽媽一度以為是孩子故意跟自己鬧別扭。
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帶開了,媽媽蹲下身子為孩子系鞋帶時,突然看到了從未見過景象:在她眼前,晃動著的全是顧客們的腿和胳膊。
這位媽媽蹲下的高度剛好與孩子身高相同。
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從此她很少帶孩子同她一起逛街,即便是必須帶孩子去商場的時候,她也是盡量把孩子抱起來,讓女兒看到與自己高度相同的景象,看到真正我們所看到的商店。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東西,成熟的人往往都懂得換位思考,懂得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
不要輕易下判斷
之前聽過一句話,“眼見為實”,漸漸地大家在生活中又有了新的感悟:眼見不一定為實。
我們所看到的不一定就是正確的,因為這個世界本身就是多元化,立體的。而我們有的時候看到的只是最淺薄,最片面的東西。甚至有的時候我們所看到的事物就是內心的“我以為”,而不是事件的根本。
有這樣的一則故事,一位媽媽飯后洗了幾個蘋果,放在飯桌上。洗完碗之后發現桌上的蘋果都被自己的女兒給咬了一口,心里頓時很生氣。
有很多網友看到這之后心里也會想這貪玩的孩子,也不給媽媽留一個。此刻媽媽心里也想了很多,最終還是醞釀了一下情緒,問自己的女兒:“你為什么要把所有的蘋果都咬一口呢?”
女兒回答說:“因為我想給媽媽挑一個最甜的蘋果呀!”這位母親的眼眶頓時有些濕潤了,心里感到十分愧疚。
在生活中,這樣的事情我們經常會遇到,也會經常發生在自己身上,凡事應當從多種角度去分析、認識,不要過于主觀地去“我認為”、“我覺得”,這樣最容易造成誤會。
錯怪了別人,別人被冤枉,心中委屈,別人聽到了流言,心中怨懟。要知道信任一旦消失,再難建立。
《論語·公冶長》中也曾說“三思而后行”。如果僅僅只聽取或是看到了片面的事情就采取行動,那么很有可能會讓你我們自己感到后悔。
尊重別人的不同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個性,一個人在與別人交往中,如果能很好的理解別人、尊重別人,那么他一定會得到百倍的理解和尊重。
因為世界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更加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意識。
田園詩派創始人陶淵明,在早期時也曾遇到過思想不同這個問題。
在一次文學探討上,一位詩人跟他聊天,過程中談到一句詩詞,并且表達了對這句詩詞的理解,卻萬萬沒想到陶淵明則完全不認同他的說法,兩個人差點翻臉,雙方彼此爭奪不下,場面一度陷入僵局。
這時陶淵明的一位文學好友過來了,了解了兩個的爭吵過程之后,仔細聆聽了那位詩人的看法,表達了自己的贊同。
陶淵明很是不解,問自己的朋友為何要偏袒那位詩人。他朋友說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想法,文學中更是不例外,不能強求每個人的思想都是一樣的。與其雙方爭持,不如接納不同,這樣既尊重別人,也顯得自己有修養。
一番話頓時讓陶淵明醍醐灌醒,從此以后面對生活中的不同,學會尊重,接納不同。
孔子有云:君子和而不同。
人品修養達到一定程度的人,都懂得尊重他人的“不同”。
尊重自己與他人不同,則會讓你獨樹一幟。尊重他人與自己不同,則會讓你海納百川。
在生活中懂得尊重不同,不會因別人的忤逆氣急敗壞,不會因別人的拒絕而憤憤不平。還會讓我們的人生上升一個高度,遇事灑脫,變得更加悠然自得。
人生漫漫長路,懂得換位思考,遇事不輕易下判斷,尊重別人不同,你會發現一切都變得美好起來。
看誰都順眼,是一種生活的智慧,是一種高級的修養,也是一個人一生的修行。
主播:小鐵
媒體人,用聲音陪伴那些孤獨深夜難以入睡的人,我用聲音溫暖你
文章來源:民生周刊(ID:msweekly)整理自國學薈萃(ID:fsyjxh888)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事業部
點擊圖片可進入
“喜馬拉雅FM”-“全民夜讀”欄目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樣的“人民”國貨,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人民旅游”分享你的游記與攻略,展示你的美景與美食,“代”你體驗不一樣的風景與風情。
“民生周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