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一批90后也正式步入30而立這道大關了。
雖然有些90后還在嘴上掛著:“倫家還是寶寶呢~”。
但不得不承認,你的同齡人(85后也算,不接受反駁)已經當爹媽好幾年了。
這一代一直被貼上“標新立異”、“非主流”的標簽,即使是在當了爸媽之后,也成了社會或者長輩眼里,所謂的“不靠譜父母”。
一句話概括就是,在坑娃的路上一去不返。
不被家長坑一回的孩子
沒辦法好好長大
01“馬大哈”爸媽贏了全馬路,丟了親生仔。
親,前門鎖好的同時也別忘了后車門的寶寶哦~
02“忘我式”爸媽孩子可以不顧,嘮嗑必須得有!
逛街聊天你們倒是爽歪歪了,娃呢?不要了?
03“無所謂”爸媽遛娃上街像拉小車一樣輕松。
買菜小車堪比小電驢,瞧瞧孩子一臉“享受”的表情~
04“玩樂式”父母生孩子不圖玩還圖啥?
“爸比,玩夠了嗎?我有點想吐~”
05“心機式”父母世道險惡,孩子你得早點明白!
“麻麻,如果能選,下輩子我想讓你當孩子!”
06“偷懶式”父母抱著多麻煩,提著就OK了!
“麻麻,里面有點擠......”
對于這些年輕的父母來說,沒有受過驚嚇的孩子,不足以談成長和未來。
.....
當然了,以上的都只是個例,現實生活中,更多的還是認真負責的年輕父母。
《中國家長教育焦慮指數調查報告》指出,8090后父母焦慮指數高達68%,高于6070后父母。
這屆年輕的父母雖然獨立自我,但他們也會因為“如何教育好孩子”而焦慮。
比起“經驗式育兒”,他們更注重的是“科學育兒”。
年輕父母的觀念
科學育兒
老一輩已經按照“一切為了孩子”的模式生活了幾十年,當子女想要以一種新時代的價值觀來教育孫子時。
老人只需說一句:
“我吃過的飯比你吃過的鹽還多,你還年輕,不懂教育孩子~”
亦或者是:
“我們都是這么過來的,怎么到你這兒就不行了?”。
就因為年輕,就可以把所有年輕父母的育兒理念全盤否認,“打”臉打的體無完膚?
起碼,年輕父母會在寶寶生病的時候,第一時間去找醫生,而不是聽信所謂的“民間偏方”。
他們會在寶寶飲食方面合理搭配,而不是吃些有的沒的,亦或是吃飽了就完事。他們會不斷的學習最新的育兒知識,而不是靠老一輩的經驗解決所有的育兒難題。......當然了,菌菌也不是在指責長輩的教育理念就是100%的錯誤,長輩說的有些道理我們還是要聽的。
菌菌只是在為年輕的爸媽“發聲”,希望整個社會不要因為他們“年輕”或者一些個別案例,就用有色眼鏡看他們,給他們貼上“不負責”的標簽。
時代在進步,更開放和更多元的觀念應該被接受,而不是一味的批判。
年輕父母的育兒觀念是值得被大家所認可的。
尊重孩子這個獨立的個體對于“小爸媽”來說,當和孩子意見不同時,他們會更尊重孩子的意見,而不是以“一切為你好”的名義,綁架孩子的選擇。
《2017年國民家庭親子關系報告》顯示,8090后父母更愿意鼓勵孩子自己做主。
杜江霍思燕夫婦的育兒觀,菌菌一直都很欣賞。
在《媽媽是超人》中,霍思燕希望兒子嗯哼把玩具捐給有需要的小朋友,可是嗯哼不愿意。
小朋友不愿意把心愛的玩具讓出去,這很正常。
霍思燕沒有一上來講大道理,而是先聆聽孩子的意見,再一步一步慢慢引導嗯哼。
最后嗯哼明白了分享的道理,愿意把玩具捐出去,皆大歡喜。
菌菌在想,要是我小時候敢對爸媽說“不”,除了得到一頓“混合雙打”以外,其他的一無所有
。
彼此尊重,相互獨立的親子關系,是新一代父母的理念。
就像杜江在《爸爸去哪兒》里送給嗯哼的那首詩一樣:
你不是我的希望,你是你自己的希望。
我那些沒能實現的夢想,還是我的。
與你無關,就讓它們與你無關吧。
你何妨做一個全新的夢,那夢里不必有我。
然而我愛你,我的孩子,僅此而已。
只有在做了父母以后,才能真情實感的感受到身上那份沉甸甸的責任感......
到底什么是“好父母”,永遠沒有標準答案。
年輕父母的教育理念和上一輩的教育理念,孰好孰壞,沒有定論。
但要強調一點,年紀的大小,經驗的多少,永遠不是判斷是否是“好父母”的標準!
最后,點個[轉發],為所有年輕的父母發聲吧!
編輯:蘇子若圖片:十月呵護漫畫組/網絡原創文章,請勿轉載,商務合作:微信 4440199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