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人來瘋”,背后的真相,99%的父母都

閱讀全文需要3分鐘

這是朵媽三分鐘第三十六篇內容

大家好,我是朵媽。每周六我都會在《朵媽三分鐘》這個欄目,為大家解答關于娃心理方面的小問題。

大家有任何疑問,都可以留言告訴我,點贊最高的留言,我會優先寫出來哦。

(點擊音頻,即可收聽朵朵的魔性笑聲~)

聽完語音,是不是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其實很多家長都和我吐槽過,孩子本來平常不鬧騰,可一旦有人來家里做客,或者是去到新環境時,就會變得特別興奮。

甚至做出很多嘩眾取寵的“人來瘋”舉動,讓客人和家長都十分尷尬。

脾氣好的父母還能忍著,告誡孩子要有分寸和講禮貌,脾氣暴的父母可能數完三二一,就上手打罵孩子了。

但是父母有沒有想過,平常乖巧安靜的孩子為什么會“人來瘋”?當孩子不分場合的點燃小宇宙撒歡時,我們該怎么教育孩子呢?

有的孩子天生就性格外向活潑好動,因此情緒更容易被其他事物影響。

你讓他去房間乖乖寫作業吧,他可能坐下寫了沒五分鐘,就會被其他事物吸引,一會擺弄玩具,一會又看看電視。

這樣的孩子外向好動,因此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從而表現的過分活躍。

哪怕是面對初次登門的客人,孩子也會翻涌起強烈的表現欲,期望得到大人們的關注。

尤其在得到大人的肯定和表揚后,更會讓孩子覺得這種行為是可取的,下一次會更變本加厲的放肆“撒瘋”。

還可能導致孩子的人格缺陷,影響今后的生活和交際。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們大多忙于上班,無暇顧及拓展孩子的交際圈。孩子能接觸到的除了家人就是同學和老師,很少有機會與不熟悉的人互動。

因此,這樣的孩子會缺乏和陌生人以及不熟悉的人交往的經驗,所以一旦能接觸到他們認為新鮮的人和事,十有八九都會表現出異于平常的興奮。

哪怕是并不熟悉的人,也能因為“交往饑渴”,做出一些毫無分寸的舉動出來。

我們也許都遇到過這種類型的成年人:別人都把他當傻子看,他還很得意。

這種人就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成長過程中,過度的想得到他人的關注和肯定,才不惜做出我們眼中的“小丑行為”來博眼球。

孩子在兩三歲的時候,雖然已經能夠分清楚“你的”、“我的”這種特定性質的詞,但是對自我的評判主要還是來自客體。

而陌生人和客人通常又會無條件的夸獎和主動逗弄孩子,即使孩子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客人會非常寬容給予絕對的鼓勵。

這會讓孩子更加興奮和放松,很多平時不敢做的舉動,趁機都做了出來。

在心理學中這被稱為“兒童自我中心”,這也是很多幼童會存在的普遍心理特征。

尤其是獨生子女,平時在家的時候,家里的人都圍著他轉。當家人的關注點都放到客人身上去時,他就會跳出來“爭寵”咯。

面對孩子突如其來的“人來瘋”,家長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妨礙到大人交談了,而嚴厲訓斥孩子。更加不要把孩子趕到自己房間,或者是直接干脆的把他攆出去玩。

如果父母這樣做了,哪怕是無意的,也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導致孩子以后與人交往時畏畏縮縮,影響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

當有人來做客時,父母可以提前和孩子商量好,適當給孩子表現的機會。

比如告訴孩子,一會有叔叔阿姨來做客,和爸爸媽媽有事情要談,你可以把學會的古詩背誦給他們聽,但是背完了就要乖乖回房間去玩。

孩子的表現欲得到了滿足,也就不會在做出過激的行為了。

家長都會因為孩子多才多藝而驕傲,尤其是為了展示孩子的聰明,也常常讓孩子展示給外人看。

大人毫不吝嗇的贊許,會讓孩子迫切地希望家里來客人,或者去到能展示自己的場景中去。

所以,父母過分虛榮的行為,也會變成孩子“人來瘋”的促因。

在生活中盡量不要拿孩子的才藝當做炫耀的資本,夸獎別人家的孩子也要適當,多贊許孩子的努力,以免孩子的虛榮心得到過度的滿足。

為了讓孩子自己摸索出與他人交往的經驗,父母應該在假日或者抽出業余空閑的時候,多帶孩子出門,逛逛游樂園,去拜訪客人。

也可以給孩子購置一些多人協作的運動器材和玩具,比如足球、益智桌游之類的。

讓孩子和同齡人多接觸,在游戲中感官得到充分的刺激,孩子的“人來瘋”也就不藥而愈啦。

戳一戳小圖片

學會詩詞能讓孩子的性格有所內斂,能幫助孩子建立平和穩定的情緒根基,桌游能滿足孩子的社交需求,好的桌游更能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策略邏輯能力。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skh9.com.cn/muying/view-183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