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媽小咪
來源 | 爸媽研究所(ID:mama_cn)
那些倔強的不肯改變的孩子,也許只是不肯脫下自卑的保護殼。
1
太在意別人看法的孩子,心里有多苦
最近,人們最想做的事,莫過于摘掉口罩。可是,有位日本小哥哥,居然把口罩一戴就是15年。2
一句負面的評價可能成為一輩子的陰影其實,每個人生來就會在意別人的看法。心理學家Sara Botto曾花了4年時間,對“孩子是從什么時候起開始在意別人評價”進行了研究。研究過程中,他找了一群14個月到24個月大的小朋友,用兩個不同顏色的遙控器去操作機器人。在用橙色遙控器操作時,她會給出一個消極的態度,擺弄下說:“啊,動了啊。”
在用藍色遙控器操作時,她會給出一個積極的態度,邊玩邊說:“哇!好棒啊!”
研究人員看到,當他們看著孩子們時,絕大數孩子都選擇了代表積極的藍色遙控器;而當研究人員假裝不看他們,或出去時,有些孩子就會改變初衷,放下藍色遙控器,拿起橙色的。從這個變化中,研究人員發現:就拿實驗中的遙控選擇來說,有些孩子心里,明明是喜歡橙色遙控器,但是看到大人對藍色遙控器的態度是喜歡的,他們就會控制自己不去選擇它。也就是說,哪怕只是不到2歲的孩子,也會在別人的看法,在別人態度的影響,改變自己的選擇。理所當然,正面的評價,可以讓孩子往更積極的方向發展,而負面的評價,則有可能成為孩子一輩子的陰影。演員張衛健當年因出演TVB電視劇《西游記》中,孫悟空一角走紅,在觀眾心中,他亮堂堂的光頭形象深入人心。其實,那時候真實的他,亦是一頭帥氣的發型。因為有導演找他約戲,他給出合理的片酬后,導演為了壓價卻說:“你不要以為你演了孫悟空,在香港很紅,我告訴你,你在中國內地的知名度是零。送你一句話吧,你臉上不粘毛,就是不值錢的。”
面對同一件事或物,孩子會根據家長或外界的態度,來修正自己的喜好。
這句話,徹底傷到了張衛健。后來,毅然放棄在香港的事業,并剃了光頭,決心要在內地打下一片天地。自此,張衛健一直以光頭形象示人,就是為了告訴那個導演:臉上一根毛都沒有,我還是可以爬回去的。
多年以后,張衛健在一次采訪中,再次提起這件事時,依然不能釋懷的說:“我感覺好像有把刀,插進我心臟一樣。”一句良言三冬暖,一句惡語六月寒。一個句負面的評價,就這樣影響了一個人的半生,讓他在痛苦中,難以釋懷。別人的看法和眼光,就像一座無形的牢籠,鎖住了他想做的、想說的一切。
成年人尚且如此,一個心智不夠成熟、閱歷不夠豐富的孩子,面對來自最親的、最信任的人,給予的負面評價,是多么難受。
3
孩子在意別人的評價父母的反應很重要前段時間,看了一個短視頻:一個4歲的黑人小女孩,在直播時看到自己的樣子,沮喪的表示“我好難看”。正在給她梳辮子的女人,十分驚訝的對女孩說:“誰說的,不許這么說。”彼時,小女孩仿佛被戳中了心事,轉身撲到女人懷里傷心的大哭起來,就好像自己心愛的物件被人奪走的心痛。幸好,女人沒有數落,也沒有責怪,而是一邊安慰女孩,一邊堅定的告訴她:
“你有美麗的巧克力色的皮膚,你那么美,你看你可愛的小酒窩,看看這一口漂亮的小白牙,你以后長大了,可以變成你喜歡的任何樣子,你可以是最好的美甲師,最好的律師,最好的醫生,最好的老師,任何只要你想的,最好的演說家,最好的企業家主理人。”一個人的“美丑”往往來自外界的評價。而孩子開始關注美丑的最初時期至關重要,身邊人的態度,嚴重影響她對美丑與自信的建立。特別慶幸,女孩的身邊,有這樣一位睿智的成年人,在她掉進別人看法的深淵時,及時拉了她一把,才不至于讓她越陷越深,自我懷疑和否定。其實,幾乎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的在意來自外界的評價,只不過,人與人之間在意的程度不同。有些人會通過別人的評價,不斷激勵自己;有些人則害怕聽到負面的評價,甚至會因為負面評價影響到自己的生活。
一個善于用正面評價引導和鼓勵孩子的父母或養育者,是孩子未來自信的源泉。傅首爾曾多次在節目中,提起與兒子多樂的有趣對話。有一次,傅首爾夸兒子好帥氣,是最好看的男孩了。誰知,兒子毫不掩飾的表示:這種顯而易見的事情,就不要老是強調了。實際上,透過傅首爾口中的許多事例,不難猜出,多樂的確是一個情商高、機智且自信孩子。在看了他們家一起參加的《婚前21天》天,才知道,多樂的自信,離不開傅首爾的“鼓勵式教育”。比如,在面對雞飛狗跳的陪寫作業時,傅首爾幾乎對孩子幾乎全程正面評價:“寫字有進步;這字寫得不錯;果然是我的兒子。”
而造成這些區別的根源,多數來自于童年時,父母、以及親近的養育者給出的評價。
如果說“負面的評價”如同雪上的“霜”,那么,“正面的鼓勵”仿佛寒冷中的溫暖、平淡中的色彩,讓孩子有信心,去迎接來自外界的看法,更能正確的進行自我評價。
4
每個孩子,都是世間的唯一有一段時間,兒子在學習上,特別讓人操心。作業不愿寫,考試不及格,三番幾次請家長。對他吼過、罵過,差點動手,冷靜下來,心平氣和的跟他討論原因時,問他到底怎么想的。沒想到,吼不哭、罵不哭的孩子,居然眼眶發紅的說:“我覺得自己很笨,根本學不會。”彼時,心都軟下來。腦海里情不自禁的浮現起之前輔導他寫作業的場景。我的言語中,幾乎都是“怎么這么笨”、“講了5篇,還不會做”、“那個誰的作業,一個小時前寫就完了”之類的話語。回想之后,這些話,就像石子一樣砸在我心里。之后,我嘗試用一些正面的話語去鼓勵他,從完成到完成好一步步來,總算慢慢幫孩子找到學習的自信,不再認為自己是個“笨孩子”。在心理學中,有兩個理論:
一個是“心理暗示”。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觀念、情緒、判斷、態度影響的心理特點。也就是說,人會通過外界的評價,去暗示自己的能力;
一個是“印象管理”理論。是說人們試圖管理和控制,他人對自己形成印象的過程。
而這個過程的背后,也反應了人試圖以與當前的社會環境,或人際背景相吻合的形象,來展示自己,以確保他人對自己做出愉快的評價。簡單來說,就是人會根據外界的評價,去改變自己的言行。每個孩子的成長,都需要別人的認可,來確定自己在社會關系里的位置。而積極的評價,更容易激勵一個人的行為。從兒童發展的角度看,孩子開始在意別人的看法,是一種“他律”的表現,是他們想更好的融入社會,是一種積極正面的表現。
而父母給出的反應,則會影響著孩子對“別人看法”的理解。
那么:
學會用正面的方式,去評價孩子的成長與行為,讓孩子知道,他很棒;
不要拿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真正讓孩子變得更好的,不是別人家的孩子,而是父母積極的鼓勵和引導。
電影《地球上的星星》中,有這樣一句臺詞:“你不需要把所有事都做的跟別人一樣好,只需要發現自己最閃光的一面,你就是這個地球上獨一無二的一顆星星。”愿每個父母,都能看見和接納自己真實的孩子,而不是想像中的孩子;愿每個孩子,都能自信自足的成長,因為你就是世上的唯一。*作者:媽小咪,兒童心理學研究者,不愿為母則剛,只愿回首莞爾一笑。爸媽研究所(ID:mama_cn),研究1-6歲家庭教育新知識,是媽媽的教育筆記,是爸爸的帶娃攻略,是孩子的成長能量站。轉載請聯系爸媽研究所。
過份在意別人的看法,真的很累。
你點的每個在看,都是對生活的一份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