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提要:是什么引發了美國的“毀像運動”。(點擊閱讀:哥倫布、華盛頓的雕像被毀,老羅斯福的要被拆除,美版“文革”要開始了么?)
互聯網,已經是孩子們生活中的重點。大部分孩子從小就開始接觸電子屏幕,對于他們來說,互聯網將成為成長過程中必要和主要的信息、知識獲取來源。但互聯網本身是一個嘈雜、多樣、良莠不齊的環境。因此缺乏足夠認知、信息篩選和自我保護能力的未成年人,也最容易成為互聯網的受害者。
這些傷害已經讓大部分中國家長開始擔心焦慮,一些家庭更是采取了一些簡單粗暴的方式,比如堅決不許孩子接觸手機。但一方面互聯網已經深入到這個世界的每個角落,這種隔絕的實際效果很難有效和持久。另一方面互聯網是孩子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必要技能。因此過于粗暴的隔離,會妨礙孩子更好的學習和社交,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因此,更重要的,是結合每個家庭自己的情況,尋找一個平衡點,包括:
合理控制電子屏產品時間和頻次,避免長時間使用;
保證孩子觀看的互聯網內容是符合他年齡段的;
互聯網內容本身的質量和正面教育意義;
以及如何教育互聯網和現實之間的區別和關聯。
我們之前曾經寫過不少關于內容選擇的部分,但很少涉及到第四點,也就是現實和互聯網之間的關系。
小朋友來到這個世界的時間還比較短,因此總是有神奇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這幫助他們能快速學習知識和獲取經驗,但相反的,現實和虛幻中的那道墻,對于孩子來說就沒多厚。小朋友往往分不清童話故事和現實之間的區別,而即便到了青少年,很多時候也無法理解互聯網和現實生活之間的差別和聯系是怎樣的(當然,很多成人也搞不清)。
前幾天,新西蘭政府的內務部和教育部等部門,聯合推出一個叫“keep it real(保持現實)”的公益活動,旨在幫助家長了解互聯網可能對孩子造成的一些負面影響和風險,以及引導家長如何面對和合理解決,而不是在不管不顧和暴打一頓中二選一。
這個活動分成4個部分,分別針對網路色情、網絡霸凌、成年人偽裝欺詐;以及不當和有害內容。上周Keep it real在網上發布了4則創意極佳的廣告片,將互聯網上的問題搬到了現實中,直接去敲房門提醒家長注意。因為這樣的腦洞,一下子在網上火爆了起來。
第一則是關于網絡色情:媽媽打開門,兩位紅果果的帥哥美女站在門口,原來是兒子在樓上偷偷用電腦看色情視頻,于是兩位主演跑來了。
和大部分家長一提到色情和性之后所恐慌的方向不同,這則廣告主要是提醒家長,很多孩子都是從色情視頻開始了解性和兩性關系的,而這些內容是無法讓孩子全面和正確理解兩性關系的。
新西蘭政府針對這個問題,給出了這些建議:
在如今的網絡世界里,孩子很容易接觸到色情內容。這可能是偶然發生的,因為大多數網站都是免費的,不需要任何形式的年齡驗證,或者是出于好奇故意這樣做的。雖然孩子第一次看到色情內容可能是偶然的,但青少年更有可能會主動搜索色情內容。
年輕人對性好奇是很正常的。幫助他們的最好方式就是公開、誠實地與他們談論可能看到的東西,以及這些內容與真實的性行為和兩性關系有何不同。
與你的孩子談論色情內容可能是很有挑戰性的。談論有關性和色情的話題可能很尷尬,你可能會覺得自己不知道從哪里開始。
選擇合適的時機
聽聽他們說什么
讓他們知道色情內容不能反映現實關系
討論發生性行為需要同意與尊重
耐心一點
第二則廣告是針對網絡霸凌。關于校園霸凌的問題,這幾年也成為了中國家長極為關注的話題,但霸凌不僅僅發生在現實的校園中。隨著孩子們的網絡社交生活越來越豐富,網絡平臺上的霸凌,往往變成家長和老師忽略的地帶。
而在網絡上的霸凌,雖然不會像現實中的校園霸凌那樣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傷害,但語言攻擊、排擠、羞辱歧視,這些同樣會給孩子造成嚴重的心理傷害。
針對網絡霸凌,新西蘭政府的建議是:
網絡霸凌(或網絡欺凌)是指包括發送,發布或分享:關于某人的負面的,有傷害的,虛假的或刻薄的內容,以及包括使用個人或私人信息進行羞辱或使人感到尷尬。
網絡霸凌是獨特的,因為它是:
持續的 —— 互聯網24小時不會放學,因此孩子們很難脫離。
長期的 —— 如果霸凌的內容未被報告和刪除,則可能會在將來影響孩子。
很難發現的 —— 隨著新的應用程序和社交媒體平臺的出現,可能很難知道正在發生什么。
如何保護你的孩子免遭網絡霸凌:
設定期望并保持冷靜–與你的孩子談論他們在網上做什么以及你希望他們做什么。
了解并評估情況。
了解孩子是如何受到影響的。
不要拿走他們的設備,因為他們也可能會用得到朋友的支持。
一起制定抵御霸凌的計劃。
你可以屏蔽發送欺凌或辱罵消息的電話號碼。
要了解屏蔽的方法,請搜索“如何屏蔽電話號碼”和孩子的手機型號。你還可以聯系運營服務商以阻止手機號碼或禁用消息來源的帳戶。
如果欺凌行為發生在學校,你可以聯系孩子的老師。
第三個小故事,則是關于交友或性欺詐。廣告中的小女生在社交網絡上認識了另外一位自稱是在附近高中讀書的男生,兩人聊的很開心,約好見面。結果出現的卻是一位猥瑣中年大叔。
網絡社交,已經是現在年輕一代認識新朋友的主要方式之一。但網絡本身的匿名屬性,讓這種交友本身具備一定風險。而未成年人很難具備足夠的經驗和知識,能在通過聊天文字表情,來判斷另一端和ta聊天的是怎樣一個人。而一些成年人則利用這一點,試圖偽造身份來接近未成年人,進行欺詐,獲得信任,然后進行網絡或現實中的侵害。
關于這種風險,新西蘭政府是這樣提醒家長注意的:
兒童誘騙是指成年人試圖與孩子建立關系,以便他們對其實施性侵。侵犯行為并不總是身體侵犯,它可以是網絡侵犯。
誘騙者試圖通過社交媒體,在論壇上聊天,在網絡游戲中聊天或通過其他網絡交流平臺與孩子建立線上關系。
一些誘騙者會使用假的個人資料,并假裝自己是年輕人。另一些如果年齡不大,他們會使用真實的個人資料。如果他們可以查看年輕人在社交媒體上的個人資料來獲得相關信息,他們則可能會假裝有共同的興趣或朋友。
如果他們還沒有私信或直接發消息與孩子交談,他們會試圖將對話轉到其他人看不到的私聊區域。誘騙者試圖與孩子保持親密關系,有時會花很長的時間(甚至幾個月或幾年),然后再尋求任何與性相關的東西,例如孩子的裸照或近乎裸體的照片或視頻,或與他們聊黃色內容。
最后一個故事是提醒家長,在互聯網上內容的推薦、跳轉很隨意,往往一個小兔子過生日的動畫片,接下去就是血腥暴力的狩獵紀實。
在國內互聯網上,因為缺少分級管理制度,孩子看到不當內容的風險可能更高。關于這個風險,新西蘭政府建議家長注意:
像家長控制這樣的功能選擇會幫助你的孩子保證上網安全,但沒有一種解決方法是100%有效的。重要的是要與你的孩子談論網絡安全,鼓勵他們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并幫助他們提高對網絡數碼內容的“抗性”。研究表明,如果上網出現問題,在家中進行定期的溝通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減少傷害。
主要有三種類型的控制方式可以幫助你過濾,限制和控制孩子可以訪問的內容:
網絡控制,在由ISP(互聯網服務提供商)提供的集線器或調制解調器上設置,適用于家中連接的所有設備。
設備控制,可以在設備(如筆記本電腦、iPad或智能手機)中設置。
平臺或應用程序控件,這些控件可以直接在應用程序上設置。
最后看一下這四個廣告的合集吧。希望我們的社會也能越來越重視兒童的互聯網心理健康,而不是等到以后真了出問題再去“電療”他們。
在新西蘭政府的這個活動網站(www.keepitrealonline.govt.nz)上,還有很多建議和資料,大家需要的話可以自己去看看。當然資料是英文的,以后有機會我們看看再翻譯一些給大家吧。
與教育相關的文章,可以點擊我們公眾號下方工具欄的【搜索文章】,在搜索欄里輸入“教育”來進入相關的文章列表:
學的知識都還給老師了,我們還剩下什么
別用識字卡破壞孩子心中的漢字之美
怎樣的孩子容易被霸凌?怎樣的會霸凌人?
教育是服務,底線是安全
幼兒園禁止小學內容不重要,重要的是幼兒園該學的到大學都沒教
數學啟蒙的贏家,和誰先數到100無關
幼兒園門口的“分離焦慮”
為什么要過洋節?因為開心啊
皮紋測智商天賦?算命先生們還是省省吧
只有1/9家長會看的文章,左撇子寶寶的養育建議
你是哪種育兒風格的父母
清明,如何和孩子談死亡
別用弟子規來綁架國學教育
為人父母,你為什么不敢管教孩子?
請教會孩子去面對那些“可怕”的人
英語早教班不會和你說的事情
歐美家庭最流行的熊孩子管教法:Time Out
左腦邏輯右腦創意?你的大腦可不是這么分工的
別了,毀在小升初上的華羅庚金杯賽
給“少數派”家庭家長的育兒建議
為什么要教孩子做個好人?用數學公式來推導一下
吵鬧不專注?蒙臺梭利安靜游戲的自律練習
數學好的人,怎么買保險
不吉利背后的中式死亡焦慮
帶寶寶去電影院的第一原則——別擾民
貧困地區的教育公平,是去關注那些去不了清華北大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