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丁香媽媽”(ID:DingXiangMaMi)
隨著氣溫的升高,各種蚊蟲叮咬而導致的疾病也進入了高發期。
還沒到盛夏,安徽合肥的某醫院就已經出現了 3 例因蟲叮咬而死亡的案例。
▽
圖片來源:新聞截圖
這 3 例死亡都是由一種蚊蟲導致的。
什么樣的蟲子竟然這么厲害?還會致死?
它就是「臭名遠播」的——
蜱蟲是什么?為什么會如此可怕?今天我們請來了李志量老師,趕緊給我們說一說。
蜱蟲在夏季活動頻繁,通常出沒在草叢、灌木叢、森林等植物茂密的地方,有的還會藏在人或動物的毛發中。
蜱蟲體型很小,大概綠豆這么大,但吸血之后會明顯脹大。
夏天人們穿著清涼皮膚裸露在外,戶外活動增多,可能一不小心就被蜱蟲給「盯上」。
相對于成人,喜歡去樹林、草叢玩耍的孩子們,則更容易成為蜱蟲的目標。
圖片來源:網絡
上個月,武漢一個 2 歲半的孩子在草地上玩耍后就被蜱蟲鉆進了眼睫毛根部,媽媽還以為是眼睛受傷結了血痂,去醫院才發現是一只蜱蟲。
此時,蜱蟲的口器已經深深扎入孩子的眼瞼緣根部,吸飽了血后,身體變得圓鼓鼓的。幸好媽媽發現及時,醫生用鑷子取了出來。
▽
圖片來源:網絡
被蜱蟲叮咬后,可能還會出現高熱、頭痛、嘔吐、腹瀉等癥狀,病情極為兇險!很多人會誤以為是感冒發燒,結果耽誤治療。
蜱蟲最大的特性就是會鉆進皮膚吸血,可能在吸血的時候將毒素注入到人體內,引起「蜱癱瘓癥」,少數情況下還會導致死亡。
▽
圖片來源:網絡
在傳播疾病方面,蜱蟲的威力也不可小覷。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資料顯示,蜱蟲可以攜帶傳播 83 種病毒性、 31 種細菌性和 32 種原蟲性疾病。
不可不防。
蜱蟲這么兇猛,發現后到底要怎么辦?拍死嗎?
不能拍!
蜱蟲的「嘴巴」有倒刺,刺入皮膚后很難被拔除,如果處理不當,蜱蟲的口器殘留在皮膚內,可能會引起發炎甚至感染。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
1. 用專用鑷子或鉗子夾住蜱蟲的頭部,注意不要夾腹部;
2. 垂直向上拔出,不要手抖;
3. 取出蜱蟲后,用碘伏給傷口消毒;
4. 拔下來的蜱蟲可以用塑料袋或瓶子密封,萬一傷口惡化,也能作為醫生處理的參考。
如果蜱蟲叮咬得很牢固,或者鉆入過深,建議直接請醫生處理。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用硬捏、死拽、火燒等方式取,很容易折斷蜱蟲的口器,還會刺激蜱蟲分泌出更多唾液,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湖北一個 10 歲的小男孩,就是因為被蜱蟲叮咬后,媽媽處理不當自行拔除導致感染發熱了。
▽
圖片來源:網絡
另外,被蜱蟲叮咬后,如果有攜帶病原體,部分潛伏期可長達 1 個月,所以一定要仔細觀察孩子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有沒有高燒不適等癥狀,一旦不對勁,就趕緊去醫院檢查。
▽
1. 全身武裝
如果需要去樹林或草叢游玩,盡量穿淺色長衣長褲,方便發現蜱蟲。扎緊褲腿,不要穿涼鞋拖鞋露趾鞋。盡量少露出皮膚,別給蜱蟲可乘之機。
2. 涂驅蟲產品
根據美國兒童協會和美國環保署的意見——
兩個月以上的孩子可以使用避蚊胺、派卡瑞丁、驅蚊酯;
三歲以上的孩子,還可以選擇檸檬桉油。這幾種都對防蜱蟲有效。
圖片來源:網絡
3. 游玩耍后全身體檢 + 清潔
戶外活動完回家后,重點檢查孩子的肘窩、腋窩、脖子、耳朵背、腹股溝等蟲子容易藏匿的地方,頭發里面也要仔細檢查,看看有沒有小紅點、腫包等。
4. 盡量遠離「是非地」
盡量不要帶孩子去草叢、草地、樹林、綠化帶,即便要去,也要做好防護,盡量不要長時間逗留。
5. 給寵物定期除蟲
蜱蟲不僅會叮咬人,動物也是它的寄生目標。如果出門帶了寵物,回家后也要仔細給洗洗澡做個檢查。
圖片來源:見水印
作者: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醫院皮膚科醫師 李志量
審核:第三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皮膚性病學博士 陳奇權
-End-
轉發出去,讓更多的家長知道!
本文授權轉載自丁香媽媽(DingXiangMaMi),二次轉載或合作請聯系 health@dxy.cn。有知識、有意思、有態度。丁香醫生,新一代大眾健康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