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最佳生育年齡是多大?隔多久生二胎最好?

本文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家庭醫生”(ID:jtys1983)

朋友阿秀,今年27歲,和男友戀愛6個月。

自從男友家里人知道她的存在后,就不斷催著他們結婚。

他倆原本計劃再談個幾年的,無奈頂不住家人催婚的壓力,最近就把婚給結了。

本以為結完婚后就會清凈點,可沒想到,二人世界沒過幾天,又被七大姨八大姑花式催生了。

趁年輕生孩子,到時候身體恢復也快!

現在不趕緊要孩子,以后生二胎都麻煩!

再不生,就要錯過最佳生育年齡了!

女人一過30就不好生了,以后后悔都來不及!

.......

阿秀很郁悶,自己明明才27,咋被她們說得跟72似的.......

難道生孩子一定要越早越好?可很多女明星三四十歲才生的,不照樣好好的?

其實,長輩們說的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該啥時候生孩子,其實需要考慮的問題有很多。比如,經濟條件、身體狀況、家庭環境.....

因為懷孕雖然只是一瞬間,但生下來就是一輩子。

所以,理論上,生孩子不應該被年齡所左右,重要的是兩個人都要準備好。

但如果從生理角度來講,年齡則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女性的最佳受孕年齡是24~30歲,因為這個年齡,是卵巢功能最好的時期。卵子質量好,受精能力強,卵巢分泌激素的水平也比較穩定。

30歲后,卵巢功能開始走下坡路,卵子數量減少,質量變差。

卵子接受感染、放射線、被污染環境中有害物質的機會也就越多,增加染色體突變的概率,導致畸形兒增多。

至于男性,雖然他們終生都有biubiu能力,但從優生角度看,還是不宜超過35歲。

男性的精子質量在30歲時會達到最高峰,過了35歲,睪丸功能、雄激素水平、精子質量都在走下坡路,受精能力也會大大降低。

有研究發現,在女方條件不變的情況下——

  • 男方超過40歲,女方懷孕后流產的概率約為35%;

  • 男方如果不到30歲,女方流產的概率則是10%~15%。

所以,男性最好在生育能力最好的黃金年齡,也就是27~35歲,盡早生育。

總結一下就是,男女最佳生育年齡分別為:女24~30歲,男27~35歲。

如今,二胎政策全面開放,很多家庭都會考慮生二胎。

因此,一胎和二胎間隔多久較好,也成為了一個比較熱門的問題。

一般來講,順產且沒有母乳喂養的女性,間隔1~2年再生二胎比較好。

因為這時子宮已經修復,再次分娩難度也會降低。

而哺乳的女性,最好在寶寶斷奶后再考慮懷孕,否則可能會影響到大寶的母乳喂養進程。

對于剖宮產的女性,則一般建議避孕2年后再懷孕。

如果間隔時間太短,比如半年,風險就會很大,很有可能出現子宮破裂、早產。

所以,剖宮產后若恢復性生活,還是建議先嚴格避孕。

還有一個問題要提醒大家,即生二胎最好在35歲前完成。

女性35歲之后,卵巢功能會急速降低,受孕率也會顯著下降。

即使懷上了,也屬于高齡孕婦,生娃風險會很大。

研究表明,小于35歲,自然流產率為10%~ 15%,35歲后達25%,40歲以后更高至35%。

而且,高齡產婦面臨圍產期死亡、低出生體重兒、早產、胎兒畸形等不良風險的概率,比普通產婦高1.6~2.6倍;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糖尿病等的發病率高1.5倍。

總之,生娃不易,建議女性要把握好生育年齡,減少不必要的風險,孕育健康的寶寶。

想要健康的寶寶,除了注意年齡因素外,備孕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如果夫妻倆打算生個高質量寶寶,那就得提前3個月開始備孕了。

因為一個卵細胞從開始生長到最終成熟,約需85天或三個月經周期的時間。

而一個精細胞發育成完全分化的精子,則需要大概3個月的時間。

也就是說,男同胞現在biu出的精子,其實是3個月前生成的。

所以,為了保證精子、卵子的質量,任何對其有影響的藥物、有毒物質、不良因素等,都應在體內完全排除、消失后3個月的時間再懷孕。如:

  • 受X光照射后,應在3個月后受孕

  • 戒煙酒3個月后才可受孕

    ......

除此之外,流產后至少半年,人流后最好一年,再懷孕。

其實總結起來就三句話:孕前體檢、健康的生活方式、適當的準備。

說細點就是,先去醫院做一下常規檢查,確保雙方身體狀況穩定。

至于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是遠離茶、酒、煙、咖啡等,并堅持每天適當的鍛煉。

除此之外,建議女性在孕前2~3個月開始服口服葉酸片,可預防胎兒神經管缺陷。

男方要注重鍛煉,提高身體素質,改善精子質量。

最后,還有一個大家很關心的問題:

備孕期間,男性要不要禁欲?

有人認為,性生活次數越少,精子質量越好,所以男性備孕期間要先禁欲。

其實不然,長期沒有性生活,老化的精子就會越來越多,精液質量會明顯下降。

所以,禁欲太久并不利于優生優育。

一般來說,在女方排卵期到來前3~5天開始禁欲即可,這時候男方精子質量最好。

-End-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skh9.com.cn/sijiyangsheng/view-174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