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
深圳很多寶爸寶媽都心慌慌
因為
每年5-7月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
這病最愛對5歲及以下的寶寶“下手”
有時一下子就“放倒”整個幼兒園
得了手足口病
最明顯的特征就是
手“爛”、腳“爛”、嘴“爛”,甚至屁股“爛”
(長滿水泡、皰疹,容易被抓爛)
所以才叫手足口病
現在的深圳的形勢有多嚴峻?看看最新的官方通報!
深圳市疾控中心的監測顯示,截至5月23日,5月份深圳市報告的手足口病病例數比上月同期上升94.6%,疫情進入流行高發期。
爸媽們該咋辦呢?
疾控“守夜人”
用這個4分鐘的搞笑動畫告訴你
《守夜人筆記Ⅱ:手足口又雙叒叕來了》
手足口病的初期癥狀與感冒非常像,容易誤診。
初期一般會有發熱、咳嗽、流涕、打噴嚏等癥狀,多數患兒體溫會在 38 ℃ 左右。
有時,直到手掌心、腳掌心、口腔黏膜出現皰疹,才發現是手足口病。
它引起的疹子是一種透明的水皰,主要集中在手、腳、口腔和肛門周圍,疹子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
手足口病目前沒有特效藥,也不用吃抗生素、中成藥和所謂的抗病毒藥,醫生一般是對癥治療。
多數孩子的手足口病為輕癥,一般發病5-7天就自己好了(所以這病屬于自限性疾病)。
但是,爸媽絕不能掉以輕心!因為也有少數病情較重的,可引發腦炎、腦膜炎、心肌炎、肺炎、肺水腫、神經系統感染等并發癥,如果不及時治療可危及生命,即使搶救過來,也可能留有后遺癥。
重癥手足口病多發生在小于3歲嬰幼兒,由于病情進展迅速,即使送進ICU搶救,有時仍然措手不及。 少數重癥病例會在入院24小時內死亡。由于走得太突然,很多家長往往接受不了現實。
說出來你可能不敢相信,雖然手足口病最愛“襲擊”手、足、口,但“兇手”卻主要來自腸道。
至少20多種A組腸道病毒血清型可引起手足口病,其中,最常見、破壞力最強的就是“他們倆”——
腸道病毒71型(EV71)
柯薩奇病毒
常見的有柯薩奇病毒A16型(CV-A16)、A6型(CV-A6)、A10型(CV-A10)
其中重癥和死亡病例,多數是由EV71感染所致!
這些病毒,原本待在腸道里,但由于繁殖得太厲害了,很多病毒沒飯吃,只好隨著糞便跑到外面尋找新的家園。
而手、足、口這些部位皮膚比較薄,而且濕潤有粘膜,就成了病毒們最愛的“新大陸”,它們開始在這里興風作浪。
看到有外來者闖入,負責守衛手、足、口等部位的人體免疫細胞可不答應了,把腸道病毒抓起來就是一頓“暴打”。皮膚上出現的一個個小皰疹,就是他們戰斗后留下的“遺跡”。
所以,家長們看到娃的手、足、口等部位出現小皰疹時,其實應該高興,這說明寶寶身上的免疫部隊正在取得節節勝利!
前面說過,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主要是隨糞便跑出來的,然后通過各種密切接觸,跑到皰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以及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
所以,要預防和控制手足口病,必須牢牢抓住這個“七寸”。
① 及時清理寶寶的糞便
小朋友們拉粑粑后,千萬別讓他們“玩屎”。
患兒的分泌物、嘔吐物或排泄物,要及時清理,被這些污物污染過的物品和環境,及時用含氯消毒液進行擦拭或浸泡消毒,30分鐘后,再用清水擦拭或沖洗干凈。
② 勤洗手
全家人都要勤洗手,尤其是飯前便后。打噴嚏或咳嗽,要用紙巾捂住口鼻,并及時洗手,防止沾到手上的腸道病毒通過接觸互相傳染。
③ 保持環境清潔
每天至少開窗通風1小時,勤曬衣被。
孩子常接觸的家具、玩具、地面等,每周用含氯消毒劑消毒1-2次。
④ 少去人多的場所
在流行期,爸媽要注意盡量避免帶寶寶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
學校、托幼機構等集體單位要提高警惕,落實晨檢、病例監測、生活娛樂用品清潔消毒、環境通風消毒等日常防控措施,保持室內外衛生清潔。
當1周內同一班級出現2例及以上病例,病例所在班級要停課10天。手足口病患兒要居家隔離至癥狀消失后滿1周才能復課。
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至少有20多種,但EV71是引起重癥病例、死亡病例的主要“元兇”。
所以,我國專門針對它,開發了全球首款預防手足口病的EV71疫苗,于2016年上市。這屬于“二類”疫苗,由家長自愿選擇、自費給孩子接種。
接種EV71疫苗的適齡兒童為6月齡-5歲,建議盡早接種,低年齡兒童盡量在12月齡前完成2劑次接種程序,以便盡早發揮保護作用。
要注意的是,這個疫苗只能對付EV71病毒,對其他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是無效的。所以,打了EV71疫苗并非不會再得手足口病。
它主要是用來大大降低重癥、死亡病例的風險。
目前深圳市各社康中心預防接種門診均可接種EV71疫苗,一共打2針,每針100~200元左右(品牌不同,價格不同),可以刷醫保。
- End -
資料來源:深圳市疾控中心傳防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