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青年中醫必經之路,醫籍的選讀和讀法

導讀:秦伯未認為醫籍的選讀在校學生主要學習教材課本,大學規定課程學完后,則應讀反映醫學系統“正脈”的書。

至于醫籍的讀法,秦老認為:一個優秀的青年中醫,至少有兩方面的書必當精讀。

其一,打基礎的書(經典名著及有關診法、方藥的必讀書);其二,屬于本專業的教材和代表性著作,大量的醫籍是屬于略讀的范疇。

醫籍的選讀和讀法

中醫文獻的浩瀚是聞名于世的。那么在習讀時首先遇到的是選取什么書的問題。

在中醫學院求學的學生,當然主要是學習教材課本。大學規定課程學完后,仍有一個繼續選讀哪些書的問題。

秦老認為明代王肯堂所輯《古今醫統正脈全書》(簡稱《醫統正脈》)共選了44種著作,這些名著基本上反映了明以前醫學體系的正統脈絡。

其中除《素問》《靈樞經》《難經》《金匱要略》《傷寒論》這幾種最重要的典籍外,秦老指出求取精進的醫生,尚須選學《甲乙經》《脈經》《中藏經》《傷寒明理論》《宣明論方》《儒門事親》《脾胃論》《內外傷辨惑論》《格致余論》《局方發揮》《丹溪心法》、《外科精義》《醫學發明》《證治要訣》等書。

但仍嫌不夠,因為王肯堂未將《肘后備急方》《諸病源候論》《千金》《外臺》《婦人大全良方》《小兒藥證直訣》等名著輯入。

這些著作同樣能反映醫學系統之“正脈”。至于王肯堂以后應選讀哪些書?

秦老強調應根據各人的專業而定。他舉例說,如從事內科臨床的同志,宜選學《赤水玄珠》《醫宗必讀》《張氏醫通》《醫宗金鑒?雜病心法要訣》《證治匯補》《金匱翼》《雜病源流犀燭》《醫學衷中參西錄》《溫病條辨》《溫熱經緯》等書,以及現代名醫的有關著述。

至于醫籍的讀法,秦老認為:一個優秀的青年中醫,至少有兩方面的書必當精讀。

其一,打基礎的書(經典名著及有關診法、方藥的必讀書);其二,屬于本專業的教材和代表性著作(如小兒科醫生當精讀《小兒藥證直訣》,喉科醫生宜深入學習 《重樓玉鑰》等 )。大量的醫籍是屬于略讀的范疇。

當時我提問:“應怎樣‘略讀’可以事半功倍? ”

秦老答稱:“這里有一個善于選擇的問題。所讀的大量書籍應與自己的專業有關,只要‘有關’,雖然不是醫著也要閱習,我比較主張有目的地各取所需、分門類地看書,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陸世儀在《思辨錄》中說:‘凡讀書分類,不唯有益,且兼省心目?!?/p>

亦即根據書的不同名目,結合你所需要的有關內容,按門類或專題規定要求予以有選擇地閱習。

但是我們一般博覽和略讀的書,往往是在精讀、熟讀書籍之外,為了開闊視野,逐步掌握學科全貌而予廣泛涉獵。

誠如漢代著名思想家王充在《論衡》中所說:‘人不博覽者,不聞古今,不見事類,不知然否。猶目盲、耳聾、鼻癰者也’。

古今有重大成就的學者,幾乎無一不是勤學博覽者,說明‘博覽’在學習、提高方面的突出重要性。

此外,有些價值不大的書,也屬于略讀的范圍,這些書只要了解其梗概即可。

另有一點也很重要,即讀書不能盡信書,我們應該運用正確的思想方法和思維邏輯,要善于識辨精華與槽粕,當然這里又有一個慎重和科學態度的問題。要反對泥學不化,提倡學以致用?!?/p>

秦老的讀書經驗,我聽得較多,學得并不好,但從學習的實踐中,確實嘗到了甜頭。

如能將所讀書中的精論、方藥治療,適當地分類摘記(筆記或資料卡),便于檢索,收獲將會更大。

I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中醫出版",作者/余瀛鰲,版權歸權利人所有。

· END ·

編輯|白芷 視覺|花椒

-商務聯系-

青黛|13418986412(微信同號)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skh9.com.cn/sijiyangsheng/view-181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