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的基石.png)
牙齒作為人體最堅硬的器官,早已超越了 “咬碎食物” 的單一認知。從嬰兒期乳牙萌出到成年后恒牙穩(wěn)固,這兩副牙齒在我們的生命中扮演著多重關鍵角色,其作用的正常發(fā)揮直接關系到飲食、語言、外貌乃至全身健康。
牙齒的核心作用:撐起日常生理與社交功能
牙齒的作用滲透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jié)里,從清晨的第一口早餐到與人交談時的清晰表達,都離不開它的支撐。
最基礎也最關鍵的是咀嚼功能。口腔里不同位置的牙齒分工明確:中切牙和側(cè)切牙像小剪刀,負責切斷食物;尖牙能牢牢撕裂肉類等堅韌食物;前磨牙和磨牙則如同磨盤,將食物研磨成細碎的糊狀。這種精細的咀嚼能讓食物與唾液充分混合,不僅減輕胃腸消化負擔,更能讓營養(yǎng)物質(zhì)被身體高效吸收 —— 如果牙齒缺失或受損,未經(jīng)充分咀嚼的食物進入腸胃,很容易引發(fā)消化不良甚至營養(yǎng)失衡。
其次是輔助發(fā)音與語言功能。牙齒、舌頭和嘴唇的配合是清晰發(fā)音的關鍵,尤其是發(fā) “z”“c”“s” 等摩擦音和 “d”“t” 等塞擦音時,牙齒的位置和完整性直接影響發(fā)音準確性。不少牙齒缺失的人會出現(xiàn) “說話漏風” 的情況,嚴重時甚至影響日常溝通,進而帶來社交困擾。
還有常常被忽視的維持面部外形的作用。牙齒整齊排列在牙槽骨上,能像支架一樣支撐面部軟組織。一旦牙齒缺失,面部肌肉會因失去支撐而松弛下垂,口角塌陷、皺紋增多,整個人看起來會比實際年齡蒼老許多。同時,咀嚼時肌肉的收縮還能刺激頜骨生長發(fā)育,維持頜骨的正常形態(tài),這對兒童和青少年的面部輪廓塑造尤為重要。
此外,牙齒在口腔內(nèi)呈弓形排列形成牙弓,相互支撐的結(jié)構能維持口腔內(nèi)部的正常空間格局,避免鄰牙傾斜、對頜牙伸長等問題,為口腔功能的長期穩(wěn)定提供基礎。
牙齒作用受損的常見原因與解決辦法
牙齒的作用并非永恒,生活習慣、年齡增長等多種因素都可能導致其功能下降。及時找到原因并采取對策,才能守護牙齒的健康功能。
1. 齲齒(蛀牙):啃咬無力的 “隱形殺手”
常見原因:食物殘渣中的細菌分解糖分產(chǎn)生酸性物質(zhì),長期侵蝕牙齒硬組織,形成齲洞。后牙因窩溝較深,更容易堆積食物殘渣,是齲齒的高發(fā)部位。甜食攝入過多、刷牙不徹底、唾液分泌減少等都會加重齲齒風險,老年人因牙齦退縮導致牙根暴露,還容易出現(xiàn)根面齲。
解決辦法:
- 輕度齲齒(僅牙釉質(zhì)受損):及時到口腔科清除腐壞組織,用樹脂材料填充齲洞,可快速恢復牙齒外形和咀嚼功能。
- 中重度齲齒(侵犯牙本質(zhì)或牙髓):若出現(xiàn)冷熱刺激痛,需進行墊底填充;若發(fā)展為牙髓炎,伴有自發(fā)性疼痛、夜間痛,則需進行根管治療,清除感染的牙髓組織后再做牙冠修復。
- 日常預防:堅持早晚用 BASS 水平顫動法刷牙,每次不少于 3 分鐘,飯后用牙線或牙縫刷清理鄰面殘渣;減少碳酸飲料和甜食攝入,定期(每半年至一年)做口腔檢查和潔牙。
2. 牙周疾病:牙齒松動脫落的主要誘因
常見原因:牙菌斑和牙石長期堆積在牙齦邊緣及牙周袋內(nèi),引發(fā)牙齦炎癥,若未及時治療,會逐漸破壞牙周膜和牙槽骨,導致牙齒松動甚至脫落。老年人、口腔衛(wèi)生差者以及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現(xiàn)牙周問題,這也是成年后牙齒缺失的首要原因。
解決辦法:
- 基礎治療:先通過潔牙(齦上潔治)清除牙齒表面的牙石和菌斑,再根據(jù)情況進行齦下刮治,去除牙周袋內(nèi)的感染組織。
- 松動牙處理:輕度松動的牙齒在牙周治療后,通過牙周夾板固定可逐漸恢復穩(wěn)固;嚴重松動、牙槽骨吸收過多的牙齒則需拔除,避免炎癥擴散影響鄰牙。
- 日常護理:除了常規(guī)刷牙,每天用溫鹽水漱口可緩解牙齦炎癥;定期(每 3-6 個月)進行牙周復查,及時清除新生牙石。
3. 牙齒缺失:多功能同步受損的 “連鎖反應源”
常見原因:除了齲齒和牙周病,年齡增長導致的牙齒退化、外傷撞擊、不良口腔習慣(如長期咬硬物)等都可能造成牙齒缺失。老年人唾液分泌減少、營養(yǎng)不良,或因慢性病長期服藥導致口干癥,都會加速牙齒缺失的進程。
解決辦法:
- 單顆缺失:可選擇種植牙或固定橋修復。種植牙通過植入人工牙根固定牙冠,咀嚼功能恢復好且不損傷鄰牙;固定橋則需借助兩側(cè)鄰牙支撐,適合鄰牙本身已有缺損的情況。
- 多顆或全口缺失:可采用活動義齒或全口種植牙。活動義齒價格較低但咀嚼效率稍差,需每天取下清潔;種植牙舒適度高但費用較高,需根據(jù)自身健康狀況和經(jīng)濟條件選擇。
- 術后注意:修復后避免咬堅果、骨頭等硬物,保持口腔清潔,定期復查修復體狀況。
4. 牙齒排列不齊:咀嚼與美觀雙重受限
常見原因:遺傳因素、兒童時期咬手指、張口呼吸等不良習慣,或乳牙過早脫落、恒牙萌出異常等,都可能導致牙齒排列不齊。不齊的牙齒容易堆積食物殘渣,既影響咀嚼效率,又會增加齲齒和牙周病風險。
解決辦法:
- 兒童青少年:12 歲左右乳牙完全替換為恒牙后是矯正黃金期,可采用金屬托槽矯正,通過弓絲力量排齊牙齒,療程通常為 1-2 年。
- 成年人:可選擇隱形矯正或陶瓷托槽矯正,隱形矯正器美觀且方便清潔,但對牙齒控制力稍弱,療程相對較長。矯正前需先治療齲齒、牙周病等基礎口腔問題。
- 矯正后護理:堅持佩戴保持器至少 1 年(成人需延長),避免咬筆、啃指甲等不良習慣,餐后及時清理口腔以防牙面脫礦。
相關問答
-
問:兒童乳牙會替換,是不是乳牙蛀牙不用管?
答:不是。乳牙不僅承擔著兒童時期的咀嚼和發(fā)音功能,還能為恒牙萌出預留空間。乳牙蛀牙若不及時治療,可能引發(fā)牙髓炎、根尖周炎,甚至影響恒牙萌出的位置和健康,最終影響恒牙的正常作用發(fā)揮。
-
問:牙齒缺失后長期不修復,除了影響吃飯還有什么危害?
答:危害很多。缺牙間隙兩側(cè)的鄰牙會向缺隙傾斜,對頜牙會伸長,導致咬合關系紊亂;牙槽骨因失去牙齒的生理性刺激會逐漸萎縮,增加后續(xù)修復難度;還可能引發(fā)顳下頜關節(jié)疾病,出現(xiàn)關節(jié)彈響、疼痛等問題。
-
問:老年人唾液少,如何保護牙齒的咀嚼功能?
答:可通過多喝水保持口腔濕潤,避免辛辣、過咸食物刺激口腔黏膜;選擇軟質(zhì)、易咀嚼的食物,減少牙齒磨損;堅持用含氟牙膏刷牙,配合使用人工唾液緩解口干;每月檢查口腔,發(fā)現(xiàn)齲齒或牙齦問題及時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