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一到秋冬就手腳冰涼,哪怕穿得再厚也暖不熱,平時還總愛怕冷、容易疲勞,甚至來月經時會痛經加重,這些其實都是 “體寒” 的常見表現。當體寒影響到日常生活時,不少人會搜 “體寒吃什么藥”,想通過藥物快速改善,但體寒的調理不能只看 “吃什么藥”,得先搞清楚自己為什么會體寒,再針對性選方法。
先弄明白:為什么會體寒?
體寒不是單一原因造成的,更多是生活習慣、體質基礎等因素長期積累的結果,常見原因主要有三類:
- 先天體質偏寒:有些人天生陽氣不足,就像身體里的 “小火爐” 火力不夠,產熱少,自然容易怕冷。這類體寒從小就可能有表現,比如小時候比別的孩子更怕冷,冬天手腳冰涼的情況更明顯。
- 后天生活習慣傷陽:這是現在很多人體寒的主要原因。比如夏天總待在空調房,冷風直接吹身體;平時愛吃冰飲、冰水果、生魚片等寒涼食物;冬天穿得少,露腳踝、露腰腹,讓寒氣直接侵入體內;還有長期熬夜、過度勞累,也會消耗身體里的陽氣,導致體寒加重。
- 疾病或藥物影響:某些疾病會間接導致體寒,比如甲狀腺功能減退,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會讓身體代謝變慢,產熱減少,進而出現怕冷、體寒的癥狀;另外,長期服用某些藥物,比如部分降壓藥、抗抑郁藥,也可能會有手腳冰涼、怕冷的副作用,讓人感覺 “體寒”。
體寒吃什么藥?分情況選對才有效
提到 “體寒吃什么藥”,首先要明確:體寒在中醫和西醫里的調理思路不同,不能盲目吃藥,得根據具體原因選對方向。
1. 先天體質偏寒或后天習慣導致的體寒(中醫調理為主)
這類體寒更偏向中醫里的 “陽虛證”“寒濕證”,用藥多以溫陽散寒、健脾祛濕為主,常見的有中成藥和中藥方劑,具體需要根據個人癥狀辨證選擇:
-
中成藥選擇:
- 若平時怕冷明顯,手腳冰涼,還伴有精神差、容易累、大便稀溏,適合用附子理中丸。它能溫中健脾,尤其適合脾胃虛寒的人,比如吃點涼的就拉肚子、胃部發冷的情況,一般一次 8-12 丸,一天 3 次,用溫水送服,避免空腹吃。
- 若除了怕冷,還常有腰膝酸軟、夜尿多、精神不振,可能是腎陽虛,適合用金匱腎氣丸。它能溫補腎陽,緩解腎陽不足導致的體寒,用法通常是一次 1 丸,一天 2 次,飯后服用,感冒發熱時要暫停。
- 若體寒還夾雜著濕氣重的表現,比如身體沉重、舌苔白膩、大便黏馬桶,可搭配參苓白術散。它能健脾祛濕,幫助排出體內濕氣,讓陽氣更好地運行,一般一次 6-9 克,一天 2-3 次,用溫開水送服。
-
中藥方劑(需中醫師辨證開方):
如果體寒癥狀比較復雜,比如痛經嚴重、手腳冰涼到膝蓋,單純中成藥效果不夠,建議找專業中醫師面診。常用的方劑有 “四逆湯”(溫陽散寒,適合寒邪深入體內的情況)、“當歸四逆湯”(溫經散寒、養血通脈,適合血虛兼寒,手腳冰涼且伴有頭暈、面色蒼白的人),這些方劑需要根據個人體質調整藥材用量,不能自行抓藥服用。
2. 疾病或藥物導致的體寒(先治原發病,再調體寒)
這種情況不能只盯著 “體寒吃什么藥”,得先解決根本問題:
- 若是甲狀腺功能減退導致的體寒,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左甲狀腺素鈉片,補充甲狀腺激素,改善代謝。當甲狀腺功能恢復正常后,體寒癥狀會隨之減輕,此時可搭配中醫調理,比如用金匱腎氣丸輔助溫陽。
- 若是藥物副作用導致的體寒,不要自行停藥或換藥,應及時咨詢醫生。醫生會根據情況調整藥物劑量或更換藥物,待副作用緩解后,體寒癥狀會逐漸消失,期間可通過保暖、喝溫姜茶等方式緩解不適。
除了吃藥,這些調理方法更能幫你改善體寒
體寒的改善需要 “藥物 + 生活習慣” 配合,尤其是后天習慣導致的體寒,生活調理甚至比吃藥更重要:
-
調整飲食,少吃寒涼,多吃溫性食物:
- 避免冰飲、冰水果、生魚片、螃蟹等寒涼食物,尤其是月經期間的女性。
- 多吃溫性食物,比如生姜(可煮姜棗茶,生姜 3 片 + 紅棗 5 顆 + 紅糖適量,煮 10 分鐘)、羊肉(冬天喝羊肉蘿卜湯,溫補陽氣)、桂圓(每天吃 3-5 顆,補氣血)、韭菜(炒菜或包餃子,溫腎助陽)。
-
注意保暖,別讓寒氣 “鉆” 進身體:
- 冬天穿厚襪子,別露腳踝;空調房里穿長袖或披肩,避免冷風直吹肩頸、腰腹。
- 睡前用溫水泡腳,水溫 40℃左右,泡 15-20 分鐘,可加幾片生姜或艾葉,幫助驅寒暖身。
-
適當運動,激活身體陽氣:
- 體寒的人適合溫和的運動,比如快走、慢跑、瑜伽、八段錦,避免劇烈運動后大量出汗(會消耗陽氣)。
- 每天運動 30 分鐘,能促進血液循環,讓身體發熱,長期堅持能改善手腳冰涼的情況。
-
規律作息,別熬夜耗陽氣:
- 晚上 11 點前睡覺,中醫認為 “子時養陽”,熬夜會消耗身體陽氣,加重體寒。
- 睡前別玩手機,避免情緒興奮,保證睡眠質量,讓身體有足夠的時間恢復陽氣。
關于 “體寒吃什么藥” 的 3 個常見問答
-
問:體寒可以長期吃附子理中丸嗎?
答:不建議長期自行服用。附子理中丸是溫性藥物,若體寒癥狀改善后仍繼續吃,可能會導致上火(比如口干、咽痛、便秘)。建議服用 1-2 周后觀察癥狀,若癥狀減輕,可在醫生指導下減量或停藥,或換成食療調理。
-
問:女性體寒,月經期間可以吃金匱腎氣丸嗎?
答:需根據月經量判斷。若月經量少、顏色暗、伴有痛經,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幫助溫陽散寒、改善痛經;若月經量多、顏色鮮紅,則不建議服用,以免導致經量更多。最好先咨詢中醫師,辨證后再決定。
-
問:小孩體寒可以吃藥嗎?還是只能食療?
答:小孩體質嬌嫩,不建議輕易吃藥。若小孩體寒(比如容易感冒、手腳冰涼、吃飯少),優先通過食療和生活調理:多吃溫性食物(如小米粥、南瓜、雞肉),避免吃零食、冰飲;注意保暖,別穿太少;適當戶外活動,增強體質。若癥狀嚴重,需在兒科中醫師指導下用溫和的中藥調理,比如小兒健脾顆粒。
體寒的改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無論是選擇 “體寒吃什么藥”,還是調整生活習慣,都需要耐心堅持。如果體寒癥狀持續多年,或伴有嚴重痛經、體重異常變化等情況,建議及時就醫,排除疾病因素,再針對性調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