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15萬公里,走過25個省,我們背著倆娃拍花日歷

作者:桔子,芝加哥大學生物系博士,科學松鼠會成員,果殼少年負責人;顧有容(公眾號ID:花日歷 ),科普短片《花日歷》作者,科學松鼠會成員,首都師范大學副教授,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的科學顧問。

花日歷是一系列免費、有趣的植物科普短視頻,由桔子和顧有容共同制作。

我們一家人在野外合影,背后的樹枝上有一堆超大的蜂巢

2013年的時候,我和先生顧有容恰好看到一個資助青年夢想的活動,于是我們緊急組成攝制團隊報名參加。我們的想法就是記錄這一年看到的花開花謝——顧有容做講解,我做策劃和剪輯,給甜蜜歲月留點痕跡。當時我們還給項目起了一個很文藝的名字,可惜已經(jīng)不記得了。現(xiàn)在大家都喜歡叫它“花日歷”。

剛開始做花日歷本來是奔著錢項目資助去的,沒想到一晃6年,“花日歷”的制作竟然看不到終點,反倒成為了我們行走江湖的標簽。而我和顧有容兩個人也從當年無憂無慮的年輕人,升級為背負兩個小天使四處上山下鄉(xiāng)的植物片制作人,還成了別人眼中的帶娃高手。

為了完成花日歷的拍攝,我家大女兒米花3個月的時候就去了臺灣省,僅兩歲那年飛行里程就超過30000公里,不到四歲便走過了全國一半的省。

而二女兒米菟3個月大的時候正值深秋,挑戰(zhàn)了更為艱辛的齊齊哈爾,在茫茫沼澤邊經(jīng)歷了人生中前所未有的巨風,回想那個狀態(tài),真的只能用“風中凌亂”來形容——想睜眼睜不開,一張口,大風糊了一嘴……

鏡頭中留下的都是苦中作樂——為了不讓米花亂跑,顧有容抱著粉撲撲的米花錄了“粉撲花”;

剛拆了蓮蓬把種子擺好,畫外響起“蓮幾蓮幾”,一只小手快速伸進畫面一把就破壞了陣型;

講解手撕菠蘿更熱鬧了!米菟蹲在案板旁邊,不停用稚嫩地聲音喊著“給我吃!給我吃!給我吃!”

現(xiàn)在聽上去很溫馨,但現(xiàn)實中經(jīng)歷起來就真的是苦,所謂的帶娃經(jīng)驗,都是血和淚換來的……

米花不到半歲的時候和我們去深圳的仙湖植物園,為了躲雨,我們藏到亭子里,結果同來躲雨的蚊子一哄而上。所幸才半歲的孩子還沒有什么味道,但我們夫妻倆全被咬到過敏,腿全腫了!

之后再出去就漲經(jīng)驗了,不僅配備了嬰兒皮膚衣,還每次必備DEET。超市買的雷達防蚊液里DEET濃度不高,需要經(jīng)常噴涂,也可以買高濃度DEET產(chǎn)品,但要注意不要被孩子吃到嘴里去。米花四歲之后過敏反應更明顯了,防蚊就成了頭等重要的事。

我們在工作,孩子在小帳篷里安穩(wěn)地睡覺

野外吃喝拉撒也會有些狼狽。

哺乳期的時候,我是米花和米菟的人形奶瓶,因此不用帶沉沉的保溫杯和奶粉,基本上找個能坐的隱蔽的地方就可以讓她們填飽肚子了。但指不定什么時候,娃就會扯著衣服開始要“吃奶奶”。

我家倆娃的睡覺習慣相差挺遠,大女兒米花可以隨時進入夢鄉(xiāng)。不管在飛機上、車上、爬山路上、喧鬧的人流中都能睡。走運的時候,她能睡在背巾和背帶里,不走運的時候,她靠在身上睡著就累人了。

在我懷著米菟6個月的時候,大家一起去西嶺雪山。可能是對重復的山景產(chǎn)生了厭倦,剛開始下山,米花就在我肩膀上睡著了,像個麻袋一樣東倒西歪。去平武看山溝里養(yǎng)蜂人那次,也是下山準時睡著。爸爸去做樣方,我就地一坐,用周圍能夠得著的各種軟東西塞到她和我身體縫隙里,就成了舒服的人形床墊。

而二女兒米菟對睡覺環(huán)境比較挑剔。清明節(jié)我們去西嶺雪山故地重游,米菟在肩膀睡著,稍微一晃就氣得醒來,偏巧趕上小雨,我們只好退回途中的亭子。亭子里我抱著米菟,米花頭枕著顧有容的腿……一覺醒來,雨過天晴,四顧無人,只有水聲蟲鳴,真是帶娃難得的寧靜。

為了背娃,我們也配備了各種裝備,根據(jù)目的地難易按需選擇。

例如去日本拍攝,我們用背巾或者背帶綁在身上就好了。但如果爬陡峭的山或者要走過冰雪路面,就得用上背架。

我先生背在后頭那個就是背架

背架有很好的背負系統(tǒng),能穩(wěn)穩(wěn)把孩子固定在背上,承重分散到腰和胯部,安全帶能把孩子很好地固定在上面,也有防雨防曬的折疊遮擋布,真是轉為戶外愛好者打造!

但也有烏龍的時候,有次顧有容背著米花,一不留神平地摔跤,米花和背架頭朝下栽下去,米花雖然沒有掉出去,但當場大哭,剩下行程再不肯坐這個坐騎了。

還有一次顧有容鉆林子太專注,居然忘了孩子的存在,把米花的脖子卡在了橫在路上的樹枝上,導致娃對背架喪失了信任。

此外,我們出行從不帶嬰兒車。第一是拍攝的時候還是把孩子拴在身上安全,第二是山路崎嶇,不放心孩子坐在上面,反而多一件行李……

帶娃出行已是難事,要同時完成拍攝任務就更難上加難了。米花一歲多的時候我們出去拍玉米花,偏巧忘了帶三腳架。我一手抱著沉甸甸的她,另一手徒手拿著5D-3。事后錄影里全是米花哇哇的哭鬧……

此外,多大的孩子都很難自己獨立在旁邊玩螞蟻和野果子。

小的時候要看著不能什么都塞到嘴里,大一點又會對家長的失陪表達不滿。我們好不容易等到米花長大到不走到河里,老二又出現(xiàn)了。期待再大一點就能照顧妹妹了,但還是靠不住,一扭頭就會把妹妹忘到影兒都沒有了……

一轉眼,兩個小丫頭都長大了

生活中經(jīng)常聽到人抱怨,說他們自己都是旅行愛好者,只是拗不過家里老人,所以無法帶娃出門。也有人羨慕我家孩子身體好,他們怕娃生病,只得把娃扔在家里。

——其實我們最初帶娃出門,老人也都有各種擔心和囑咐,畢竟長輩們日常帶娃,還是相當嬌貴的。

我想說的是,風險無處不在。但風險不等于危險,不要做的是危險的事,這才是負責任的旅行。

此外,我們當父母的也需要平時就向老一輩人證明自己和孩子的能力。旅行前做好充足的準備,這樣身邊的人也會了解你是有備而行,而不是一問三不知、莽撞行事。

荷花拆解后用于做“花日歷”的拍攝,荷葉就供我和米花享用啦

至于孩子生病,其實在家也未必能保證不生病,出去玩了生病也未必就是出去玩所致。只要帶好常備藥,注意衛(wèi)生和安全,把風險控制到最低就可以了。

畢竟凡事沒有兩全,想要出去玩,就得多花心思做準備,以及承擔可能的后果。

可憐的夾竹桃天蛾幼蟲,落進了人類幼崽米花的手里

幸運的是,在無數(shù)次未經(jīng)縝密計劃的行程中,我們也總能偶遇點點溫情。

在南寧拍攝時,我們把米花丟在一邊玩花,她竟然馬上跟一個比她大一歲的小哥哥玩得很投緣,跟小哥哥學會了跳椅子等技能,男孩的媽媽看我們拍了一會兒花,也主動幫我們照顧起孩子。拍攝結束,我們一起去看男孩的爸爸釣蝦,一起吃飯。他們還指出了我們行程的失誤,并且開車把我們送到了目的地。

到現(xiàn)在,我們的花日歷已經(jīng)拍攝了一百多集,很多人都會問我們?yōu)槭裁从羞@么多的假期。

實際上我和顧有容工作都特別忙,我在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而他作為人民教師,經(jīng)常課程排得滿滿的,假都沒有辦法請。我們大多數(shù)出行都是利用公共假期、以及周末實現(xiàn)的:坐周五晚上的航班走,周日深夜或凌晨回來。

最慘的一次我們在昆明轉機延誤,登機已經(jīng)后半夜了,早上到家已經(jīng)快五點了,我勉強睡一小會兒就繼續(xù)去上班。

幸運的是,米花的作息節(jié)律“雷打不動”,全程安睡,給我們省了不少心。我們經(jīng)常聽見有人在飛機上說“回家休息一天”再繼續(xù)上班,這在我們幾乎是不可想象的——因為我們把除工作外所有時間都拿來玩了,如果有半天,為什么不再多玩半天呢?….

每次旅途中我抱著熟睡的娃,都仿佛抱著小天使。這種時候,我就由衷地體會到:孩子對生活的要求就這么簡單,只要有爸爸媽媽的懷抱,就擁有了滿格的安全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如果你想看更多爸媽們的科學育兒故事,可以去果殼童學館看哦。

長按圖片二維碼,回復【歷史】,看如何帶孩子逛博物館,培養(yǎng)孩子對歷史的興趣。

長按圖片二維碼,回復【智力】,了解養(yǎng)小孩的時候為什么總是會覺得孩子智商沒自己高。

果殼童學館是一個關注親子科學教育的微信公眾號。

除了科學爸媽們的育兒故事,我們也教你如何教孩子學習、培養(yǎng)孩子感知外部世界的好奇心,還與你分享一些關于兒童方面的科學研究等等,幫助你成為更好的父母。

長按下方二維碼回復【精選】,即可獲取

果殼童學館

可信賴的科學育兒知識

隨時隨地的家庭STEAM教育

幫你成為具備未來視野的家長

幫助孩子探索世界、學會思考

培養(yǎng)屬于未來的優(yōu)秀人才

桔子幫小幫主想問問大家:在公共場合,帶孩子中的什么行為容易引起大家不滿?

BTW,我們設置了小小的門檻,相信熱愛科學的你肯定會通過考驗!掃描下面的二維碼,在42秒內答對盡可能多的題,達到一定分數(shù)才可以加入,每24小時僅能答題一次。呼~深吸一口氣,然后好好答題吧!

AI和同事們等你來玩哦~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skh9.com.cn/yangshengzhidao/view-178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