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夏至,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
夏至之后,我國大部分地區將進入盛夏,這是一年中最難熬的暑熱關。“最熱模式”就要開啟,你準備好了嗎?
關于夏至的由來
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 ),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
夏至過后,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開始逐日減短。
對于北回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夏至日過后,正午太陽高度也會逐日降低。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而此時南半球正值隆冬。
關于夏至的民俗
祭神祀祖
夏至時值麥收,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
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
《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荒年、饑餓和死亡。
夏至日正是麥收之后,農人既感謝天賜豐收,又祈求獲得“秋報”。夏至前后,有的地方舉辦隆重的“過夏麥”,是古代“夏祭”活動的遺存。
消暑避伏
夏至日,婦女們即互相贈送折扇、脂粉等什物。
《酉陽雜俎·禮異》:“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
“扇”,借以生風;“粉脂”,以之涂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
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則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從周代始,歷朝沿用,進而成為制度。
夏至如何養生
俗話說:冬至養生,夏至治病。一個安內,一個攘外。熱極而寒生,寒生百病重。
夏至已至,由此正式進入了盛夏時節。此時溫度高,對人體會造成某些負面影響,容易造成損傷。
夏至養生應遵循“三避”“三忌”“三宜”,使身體保持在健康穩定的狀態。
三避
一
避 暑
高溫環境下,人容易發生體溫調節機制紊亂,引起“中暑”,若不及時處理,還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統機能紊亂,如意識混濁、狂躁不安、昏迷等癥狀。
避暑應當注意采取的主要措施:
1、中午前后不要外出,尤其要避免暴曬;
2、避免劇烈運動和強體力消耗;
3、保證汗腺功能正常,不要損傷汗腺;
4、借助自然風、風扇、空調等降溫;
二
避 濕
高溫是使人中暑的主要因素,但空氣中的濕度也與中暑有一定的關聯,因此在夏季不僅要注意避暑,還要注意避濕。
避濕的主要方法:
1.遠離潮濕環境;
2.借助飲食利濕(具有去濕作用的食物主要有:鯉魚、赤小豆、金針菜、萵苣、薏仁米、扁豆、冬瓜等);
3.空調設備除濕;
4.藥物去濕。
三
避 寒
中醫認為:夏季為了散熱,人的皮膚毛孔開泄,最易感受風寒、風濕及濕熱之邪,罹患疾病。
避寒主要包括:
1、防腹中寒:一是要注意盡量進食溫熱飲食,不貪吃冷飲、冷食;
二是睡覺時一定要蓋“肚子”;
三是早餐時適當吃點生姜,民間所說,“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是有一定道理的;
2、防軀體寒,防止軀體受寒主要是要正確使用電扇和空調;
3、防頭、腳之寒,夏季不要用冷水洗頭,沖腳,易導致各種疾病。
三忌
一
忌食生冷、空腹飲茶
夏日里,很多人貪食冷飲,但如果頻繁地進食各種冷凍飲品。
寒涼食物,會損害脾胃和心臟,導致體內寒濕加重,毒素堆積,身體免疫力下降,臉上也容易生暗瘡、長色斑。
過多飲茶,尤其是空腹時飲茶,極易導致茶水消耗人體的陽氣,如果是喜歡吃咸的人,咸味引茶入腎,更易患病。
因此,夏季飲茶,應是在餐后飲少飲為宜。
二
忌運動大汗、冷水洗浴
夏至時節,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最好選擇空氣新鮮的地方。
不宜做過于劇烈的運動,否則會導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傷陰氣,也易損陽氣。
夏季雖天氣炎熱,但不適合冷水洗浴。因為人的汗孔肌腠均處于開泄狀態,因此,寒氣極易侵入人體,導致陽氣暗損,產生疾病。
因此,夏季提倡溫水洗澡。
三
忌夜臥貪涼
頭部是人體陽氣的匯聚之處,夜臥吹冷,極易導致陽氣折損。
因此,不可晚上睡覺整夜開空調冷氣,這種習慣易導致傷風、面癱、關節疼痛、腹痛腹瀉,對身體的損傷是嚴重的。
三宜
一
宜晚睡早起,午休不可少
起居調養,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可以比平時適當的晚睡和早起。順應陽氣的充盛,利于氣血運行。
此時天氣是晝長夜短,中午休息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午睡醒后,還可以活動活動,洗洗臉,一下午都有良好的精神狀態。
二
出行宜清涼,居室宜通風題
夏季不要穿得太厚,很多年輕人喜歡穿牛仔服飾,夏季不適合穿這種衣物。
衣服顏色盡量以淺色為主,這樣才能少吸熱。衣服的布料盡量選用棉質及亞麻,這樣容易吸汗和透氣。
居室宜清涼,早晚室內氣溫低,應將門窗打開,通風換氣。
中午室外氣溫高于室內,宜將門窗緊閉,拉好窗簾。陰涼的環境,會使人心靜神安。
三
飲食宜清淡、多吃“苦”
夏季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以免化熱生風,激發疔瘡等疾病。
除此之外,還可多吃苦菜類蔬菜,如苦瓜、香菜等。
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濕、清涼解暑、利尿活血、解除勞乏、消炎退熱、清心明目、促進食欲等作用。
不過,苦味食物均屬寒涼,雖然能清熱瀉火,但屬于清瀉類食物,體質較虛弱者不宜食用,否則會加重病情。
夏至后第三個庚日即進入伏天。此時天氣炎熱,人們食欲不振,開始消瘦,即“枯夏”。
那么進入“枯夏”,我們在飲食上適宜吃什么呢?
夏至適合吃什么蔬菜水果
一
苦 瓜
苦瓜可以清熱去火、解暑,夏季天氣炎熱,飲食辛辣之物后很容易引起口臭、口腔潰瘍、痤瘡、便秘等上火癥狀。
“苦”味食品是“火”的天敵。最佳的苦味食物就是苦瓜。
二
芹 菜
芹菜性味甘苦、微寒,具由清熱利尿、舒肝明目的作用。
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起到潤腸通便的作用,多吃芹菜還可以預防高血壓等三高疾病。
三
絲 瓜
性味甘苦,有通經絡、清熱解毒、化痰的功效。
絲瓜屬于高鉀低鈉食物,可以預防高血壓。
絲瓜絡就是一味應用很廣泛的中藥,具有催乳、開胃緩解通風、改善月經不調等作用。
四
萵 苣
萵苣味甘、性涼,具備清積下氣、利尿、通經脈的作用。
萵苣含鉀量高,可促進排尿,減少心血流量,降低對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發病率的風險。
萵苣中含有大量植物纖維,可促進腸蠕動,緩解便秘。
五
西 瓜
西瓜汁多清甜是夏季消暑珍品。
西瓜具有清熱除煩、解暑止渴、寬中下氣的功效。內含有豐富的番茄紅素、維生素C、維生素A,可能強人體免疫力。
但是西瓜性質寒涼,脾胃虛寒的人不能一次攝入過多,否則會損傷消化功能引起胃疼、腹疼、腹瀉等癥狀。
六
香 蕉
香蕉性質甘寒,味微澀,具有清胃涼血、清熱止渴、潤腸通便、降壓利尿的功效。
香蕉中含有豐富的鉀,可以緩解夏季因出汗量過大出現的缺鉀癥狀,如四肢無力、心悸、嘔吐等。
但是,食用香蕉時要注意空腹不宜吃香蕉、糖尿病病人少吃、腎功能不全病人不宜吃香蕉。
七
哈 密 瓜
哈密瓜具有止渴除煩熱、解暑的功效,并且內含有較多維生素C,可以起到防曬和抗衰老的作用。
注意食用哈密瓜一次性不可過量,以免寒涼之氣過重傷及脾胃,虛寒體質和產后、病初愈的人群慎用。
八
獼 猴 桃
獼猴桃具有清熱降火、潤腸通便等功效。
獼猴桃還可以增強免疫力,并且含有豐富的精氨酸,可以有效改善血液循環,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
注意獼猴桃不宜與奶制品同時吃,空腹時不宜多吃、脾胃虛寒者不宜多吃。
俗話說:三天不吃青,兩眼冒金星?!扒唷逼鋵嵕褪侵父鞣N蔬菜瓜果,所以夏季炎熱應多吃些蔬菜和水分含量大的水果,有利于身體健康。
夏至陽氣最旺,需要注意什么?
1心態平緩
夏至到了,你的養生計劃開始了嗎?
如果覺得這篇養生文章有用,可以收藏或者轉發給朋友,讓更多的人夏至養生美美的~
⊙版權聲明:文章源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tg@weizy.cn(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陳薇 (微信號:shopwzy)
氣和則血循經,氣逆則血亂溢
黃帝內經實用生活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薦語:讓我們一起探索不求醫的秘密吧!
艾灸一學就會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薦語:傳播中醫艾灸文化和養生知識!懂艾灸、懂養生、自己的健康自己做主!
點『閱讀原文』進入中醫商城搶好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