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權威期刊《柳葉刀》在線發表了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梁曉峰、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周脈耕等與美國華盛頓大學健康測量與評價研究所合作完成的2017年中國疾病負擔研究結果。研究顯示,1990年~2017年,中國居民疾病譜發生重大變化——中風和缺血性心臟病取代下呼吸道感染和新生兒疾病,成為疾病負擔的主要原因。中風、缺血性心臟病和慢阻肺是國人過早死亡的前三位殺手。而對頭號殺手中風你了解多少呢?我們請到中國工程院王隴德院士給我們談一談。
1 中風是什么,它這么可怕嗎?
卒中(俗稱中風)包括腦梗死和腦出血,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病,具有發病、致殘、死亡和復發率高的特點。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每6個人中就有1人可能罹患卒中,每6秒鐘就有1人死于卒中,每6秒鐘就有1人因卒中而永久致殘。我國現有卒中患者1200萬人。多國參與的卒中MONICA研究結果表明,我國的缺血性卒中發病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在亞太地區,中國卒中發生率是最高的,死亡率高于歐美等發達國家4-5倍。世界衛生組織對中國卒中死亡情況做了預測,如果死亡率維持不變的話,到2030年我國將有近400萬人死于卒中;如果死亡率有1%的增長,到2030年我們將會有近600萬人死于卒中。更為嚴重的是,我國有糖尿病人近1億,高血壓患者2.7億,血脂異常者4.3億,超重和肥胖者2.4億,吸煙者3.16億,這些都是卒中的高危人群,數量驚人。
2 卒中有哪些分類?
卒中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病,可分為出血性(即腦出血)和缺血性(即腦梗死)兩大類。
缺血性卒中多由動脈粥樣硬化、各種動脈炎、外傷等引起腦血管病變形成的斑塊堵塞血管而發病;也可由房顫等多種心血管疾病所產生的栓子進入血液,阻塞腦部血管而引發。
出血性卒中多由高血壓、腦動脈硬化、腫瘤等引起腦實質血管破裂出血,或因腦動脈瘤、血管畸形、高血壓、動脈硬化、血液病等,造成腦表面和腦底部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網膜下腔所致。
另外大家還應高度重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俗稱小中風或中風先兆)。它是由腦血管病變導致短暫性反復發作的腦部局限性功能障礙,發作時間可能短到幾秒鐘,但是神經內科急癥。小中風及早診斷治療,絕大多數可控制發作,避免進一步發展為腦梗死。
3 卒中要如何識別和緊急救治?
大家都應重視下列任何一個卒中癥狀,如果出現其一,請立即呼叫救護車去醫院就診:
1、突然出現語言不清、理解或表達困難;
2、突然出現一側肢體無力、麻木;
3、突然出現視物不清或視野缺失;
4、突然出現平衡障礙、眩暈、走路不穩;
5、突然出現劇烈頭痛或原來頭痛性質突然改變。
4 卒中突發,就醫原則是什么?
一旦發生卒中,就醫原則有16個字:及早就醫、專科診治;全面檢查、評估風險。
1、及早就醫。
在發現前面提到的卒中的早期征兆后,要第一時間到醫院尋求診治,不要以任何理由拖延。就醫時機對卒中治療非常重要。正常腦組織在缺血3小時后就可能出現不可逆變化,6小時后則缺血腦細胞出現壞死。如果腦梗死的病人在3~4.5小時內施以溶解血栓治療,就可能在腦細胞沒有出現完全壞死之前,恢復氧供和血供,從而恢復全部或部分功能。對于供腦部血液的大血管重度狹窄造成的缺血性腦卒中,可采用手術支架或取栓治療,重建血管,恢復腦部血供。
2、專科診治。
發生卒中后,應該選擇有條件提供早期診斷、早期血管評估、早期治療的醫院進行診療,由專業的神經科醫生進行治療。
3、全面檢查、評估風險。
對現癥腦卒中病人,除積極搶救外,還應對其他可能的危險因素進行篩查,因為腦卒中的再發、復發率很高。首次發作為出血型的患者,再次發作時可能是缺血型。因此,對卒中病人,應盡早進行風險評估,制定有針對性的干預治療措施,減少復發和殘疾。
5 引發卒中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研究表明,卒中的危險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年齡(40歲以上的人多發)、性別(男性的危險會高一些)、家族中風史、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吸煙、酗酒、不良飲食習慣、超重或肥胖、缺乏鍛煉、血脂異常、藥物濫用、頭頸部損傷等。
另外,一些感染性疾病也會促使腦卒中發生,如長期牙周炎。還有一些代謝性因素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也明顯增加患腦卒中的風險。近年來,我國醫療衛生界還注意到了頸動脈狹窄引致腦卒中的問題。頸動脈是供應腦部血流的大血管。頸動脈的重度狹窄可能引發突然供血中斷而造成缺血性卒中。重度頸動脈狹窄還可能造成視力、聽力的低下甚至失明。
需要注意的是,每個人的中風危險因素可能各不相同。還有一些危險因素,像房顫。許多老人有房顫。房顫很多人不注意。全國調查測算大概有1000萬房顫病人。房顫病人最主要的一個治療措施就是要防止發生中風。拿我們搞心律失常專家的一句話來講,房顫病人如果不是因為可能發生中風,就不需要治療。但為了預防發生中風,必須采取適宜抗凝治療,但我國采取適宜抗凝治療的病人不到2%。
6 哪些人是腦卒中的高危人群?
以下8項危險因素中,如果出現3項或以上,則屬于腦卒中的高危人群,應即時就醫,進一步篩查自身的其他危險因素,如血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是否增高、頸動脈是否有狹窄等,并接受有針對性的治療和干預。
⒈血壓>140/90mmHg
⒉心房顫動,心律不齊
⒊吸煙
⒋血脂異常,血脂四項任意一項超標
⒌糖尿病
⒍體育活動很少
⒎體重,明顯超重或肥胖
⒏卒中家庭史
此外,還有兩種人本身就是卒中高危人群,即發生過卒中或短暫性腦供血不足的人。卒中的發生因素非常多,只要危險因素不被控制、不被去除的話,復發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7 卒中盯上中年人,該如何科學預防?
8 防卒中日常生活要注意哪幾點?
預防卒中根本的一點,就是要樹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要堅持“健康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10點:
(1)飲食要清淡;
(2)適度增加體力活動;
(3)克服不良嗜好,如戒煙、限酒等;
(4)防止過度勞累、用力過猛;
(5)老年人應防止快速的體位改變、便秘;
(6)注意氣候變化;
(7)每天飲水要充足;
(8)看電視、上網等不要太久,避免久坐;
(9)保持情緒平穩;
(10)定期進行健康體檢,發現問題早防早治。
對于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的高危人群,應在醫生指導下堅持服用藥物,分別控制血壓、血糖,調節血脂,患有房顫的患者應積極抗凝治療。
9 抵御卒中,我們要如何科學鍛煉?
首先鍛煉要科學。
鍛煉有三個要素,頻度、時間、強度。頻度每周至少三次。一般來講五次左右最好,有一到兩天的休息時間。為什么要有一定頻度呢?因為人在一個慣性運作里是最好的。如果平時不鍛煉,只有到了周末才鍛煉一次,每次都是大汗淋淋,這樣的鍛煉可不好。因為突然的一次大量運動,往往是引發心腦血管突發事件的誘因。所以應該堅持經常,每天半小時以上,2小時以內,這樣身體的機能狀態才能跟得上。但如果少于半小時,身體的消耗不夠。
運動強度中等最好。
應該說,中等強度最好。像一般的散步,對于70歲以下的同志作用不大。而且最近有幾個研究表明,每天散步1小時,對于預防代謝綜合征,像肥胖、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沒有什么幫助。那么,用什么來判斷運動強度夠不夠呢?答案是心率。50歲達到120,60歲可以低一點,到110。數心率也有講究。鍛煉的時候沒辦法數心率,可以在鍛煉剛一停下的時候,馬上數脈搏,然后再加上15%,這就是你運動鍛煉時的心率。這樣就可以準確把握鍛煉的強度。
鍛煉要有氧+力量
鍛煉以往強調有氧鍛煉。現在國際研究還是搞混合鍛煉為好,就是增加力量型。一般是采取一些器械,像啞鈴、拉力器,另外也可以用自身的重量,比如說俯臥撐、仰臥起坐。為什么要加重負重鍛煉呢?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如果我們不做負重鍛煉,我們人體的肌肉是在逐年丟失。
大家可以備一個小啞鈴。老同志一開始輕一點,半磅、一磅都可以,拿一瓶礦泉水也行。根據我們身體不同部位的肌肉做。鍛煉方法也很簡單,每一個動作做四組,每組之間間隔30秒到1分鐘,不要長,長了對肌肉的刺激就不好了。四組連著做,每組一般來說做個10~12次。年輕人如果一個重量你能連續拿起來8次,這個重量就是合適的。
下午四五點鐘鍛煉最好時間。
鍛煉時間最好是下午四五點鐘,但是上班族不行,那就安排在晚上。很多人說晚上一鍛煉就興奮了,睡不著。這是個習慣問題,你只要堅持一段時間,慢慢就會形成習慣。可以說,養成習慣非常重要,很多人說鍛煉需要毅力,實際上就是個習慣。
文: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隴德
編輯:管仲瑤
審核:曹政
點擊下方圖標,您的贊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健康報社有限公司,點擊“閱讀原文”或訪問yuanben.io查詢【2HTZ9HM2】獲取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