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衛生健康委與健康報社聯合創辦的長三角抗菌藥物臨床應用與管理研討會在滬召開,聚焦耐藥菌防控與抗菌藥物管理等問題,提升合理用藥水平,為造福百姓健康注入勃勃生機。滬蘇浙皖等地衛生健康委領導與專家共同探討交流如何創建由政府牽頭的區域性抗菌藥物管理新模式、新格局,共享培訓計劃、成立核心專家團隊、打造標桿醫院,以及制定區域指南、建立長三角統一的抗菌藥物管理目錄等,以實際行動推動國家有關抗菌藥物管理法律法規的落實。
三網聯動從上海走向長三角,
經驗共享成效可期
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和遏制細菌真菌耐藥的工作意義重大。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衣承東介紹,上海自2015年起持續開展領航行動,2017年組建了抗菌藥物臨床應用與管理專家委員會,在全國創新開展了“抗菌藥物監測網、細菌真菌耐藥監測網、感染防控與管理信息網”三網聯動,促進多部門多學科協同合作。“今年,長三角三省一市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合力推進公共衛生一體化,科研設施共享,健康信息互通,推動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衣承東說。
本次會議的重要組織者、牽頭人,上海市衛生健康委藥政處處長吳文輝介紹,三網數據聯通,打破原來“各自為戰”的壁壘,協同防控細菌真菌耐藥問題,是上海的重要經驗。“就像海陸空軍在平時都是各自訓練,一旦遇到敵人,就需要協同作戰。近年來,上海市在科學管理和內涵提升方面做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制定出引導性的指標,推動重點工作落實、專業隊伍建設、科學遴選藥物等。作為重點任務之一,上海市出臺三網年鑒,將抗菌藥物應用數據、耐藥菌監測數據、感控數據結合在一起,制定出創新性指標和評分標準。”吳文輝說。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抗生素研究所胡付品教授認為,細菌耐藥監測不能只局限于監測,必須要在現有基礎上,發現重要細菌真菌的耐藥變遷趨勢和流行特征,然后與其他相關學科或監測網進行聯合,以起到遏制耐藥細菌真菌進一步流行播散趨勢。
分享各地經驗
建立長三角抗菌藥分級管理目錄
浙江省醫療質量控制與評價辦公室主任繆建華介紹,為有效遏制過度靜脈輸液和過度靜脈使用抗菌藥物,浙江省衛生健康委從2016年開始倡導全省三甲醫院(除兒童醫院)帶頭全面停止門診患者靜脈輸注抗菌藥物,得到積極響應并在全省推廣。截至2018年底,全省所有三級醫院及80%以上的二級醫院均停止門診輸液,大大減少了抗菌藥物的使用。
同時出臺的還有到現在為止最嚴厲的省級抗菌藥物分級管理目錄。對抗菌藥物品種、品規的遴選、采購、處方、調劑、臨床應用和評價等各個環節進行全過程管理與監控,強化碳青霉烯類及替加環素專檔管理,強力推行分級管理措施,有效遏制了不規范使用。
“未來長三角一體化的管理機制中,目錄是最重要的。”中國科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南區)副院長姜玲說,“抗菌藥物管理84號令明確指出,過程管理第一個重點就是目錄的遴選,可見目錄最為重要,這是合理用藥的源頭。實際上,我們各個省都有一些有特色的管理方式,期待借助長三角這一三省一市平臺,大家互相交流借鑒。”
藥師隊伍大有可為
督導壓力需層層傳導
“長三角抗菌藥物管理一體化,是抗菌藥物管理的重要舉措。醫院藥師與臨床醫師、臨床微生物和臨床護理人員是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的重要專業人員,藥師應該在4個方面發揮作用。”上海市臨床藥事相關負責人說,“第一,要做好抗菌藥物采購、儲存、調配和分發等全過程的藥品質量控制,建立有效的藥品全過程追溯體系。第二,要做好藥品臨床應用監管,包括處方前置審核和處方點評,確保臨床藥品發揮應有的療效。第三,共享長三角地區的醫院藥品信息、藥學服務技術。第四,分享長三角地區的藥學服務創新思維和技術,實現同質化、高質量發展。未來,長三角地區抗菌藥物的質控工作,需要重點做好處方權限的設置,藥品臨床綜合評價,培養抗感染專業醫師和臨床藥師,建立質控指標。”
對此,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抗生素研究所楊帆教授深有感觸,他說,督導是不可或缺的。今年年初,抗菌藥物臨床管理委員會在上海市衛生健康委指導下,對全市各大系統醫院進行督導。“是督導,而不是督察。”楊帆強調,這是因為主要是以評估、討論、引導為主,著重看問題,不搞高分論,反對形式主義。在督導醫院時,要求分管醫療的院長不是在督導開始時致辭,而是在督導結束時聽專家組意見、建議。
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
用科學手段助力閉環管理
江蘇省人民醫院質管辦主任曹洋介紹,碳青霉烯和替加環素這類的抗菌藥物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必須要專檔管理。江蘇省人民醫院在院長層面宏觀管控,中層干部主抓落實,通過信息化手段,對抗菌藥進行閉環管理。
“信息化手段是把控每一個環節的重要抓手,設定好處方權限;如果沒有按照流程,就會彈出流程的對話框,引導醫生正確完成流程。同時信息平臺規定了送檢流程,完成會診與送檢對處方權的閉環管理。此外該院動態調整,并對做得好的科室進行表揚,把院內不合格的情況進行梳理,別人犯過的錯誤不要犯,使用不合適的習慣要及時糾正。”曹洋說,“我們也非常關心其他省份的先進做法,期待未來長三角一體化為大家帶來新啟發、新思索。”
文:健康報記者 楊金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