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患者對于疾病的相關點認識進入誤區,對其治療和疾病的轉歸,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糾正誤區很重要。
糾正血液病患者認知七大誤區
誤區一:血液病會傳染
血液病是以血液、造血器官以及出凝血機制的病理變化為其主要表現特征的各種疾病,它不具有傳染性,因此病人完全不必擔心它會傳染給別人。
誤區二:貧血就是營養不良
不少病人一聽說自己有貧血,就大量吃紅棗、花生,認為這樣就可以補血,不再深究貧血的原因了。其實貧血是血液病的一種常見表現之一,它是一組癥候群,許多不同的疾病都有可能出現貧血,要糾正貧血,必須先找到原因,再進一步從“根本”上治療,而不是單純依靠紅棗花生可以解決。
誤區三:貧血患者應輸血
有缺就要補,這是病人最直觀的想法。其實,貧血的種類很多,根據貧血發生的原因,有因葉酸缺乏或吸收障礙而引起的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有因感染、炎癥、慢性腎臟病所致的貧血等等,不同原因的貧血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來糾正,補血有許多不良反應,一般在貧血嚴重,引起缺氧癥狀明顯時,可予以補血,但不是每種貧血都能用補血來解決的。更重要的是即時尋找貧血的根本原因,從根子上來糾正貧血。
誤區四:骨穿檢查很傷身體
骨髓穿刺檢查是診斷血液病的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種檢查,操作過程中,要用骨穿針刺入骨髓腔,吸取少量骨髓涂片送檢,一般情況下,操作熟練的醫生,費時不過10余分鐘,正常情況下,無嚴重的并發癥,亦不會有后遺癥出現,是不會“傷身體”的。而對患者來說,及時、準確的診斷治療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因為怕做骨穿傷身體而拒絕接受,讓疾病繼續存在,那才是“傷身體”的事情。
誤區五:患上白血病,等于宣判死刑
白血病也是有多種類型的,應該說,有些類型的白血病治愈很困難,但醫學在日新月異地發展,一部分白血病也可取得較好的療效,如急性早幼粒細胞性白血病,治療長期有效者達到40%以上,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若具備條件,行異基因骨髓移植5年治愈率可達55%-65%,兒童急性白血病5年持續緩解率已達60%左右,約50%病兒可治愈。其他類型的白血病經規范化療、中西結合治療體系、骨髓移植治療后,也有部分病人可獲得5年持續緩解。
誤區六:急性白血病病情緩解后如未再出現癥狀就不要治療了
急性白血病經化療后部分病人病情可緩解,患者恢復正常,一般無不適,但仍需規則地進行治療而不能中斷。因為急性白血病患者緩解后體內還存在殘存的白血病細胞,若不繼續化療則白血病細胞會增加,重新發病。值得一提的是,有繼續行維持或強化治療的患者也不是就可以保證不復發,只是復發的可能性比不繼續治療者要小。若病情緩解后再次出現癥狀,說明體內又有大量白血病細胞生長,已經復發,此時治療,容易產生耐藥,效果自然更差了。
誤區七:服用激素對身體很損,最好快點停用
一些患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服用激素治療效果不錯,但出院回家后就擅自停服激素類藥,或者希望可以快快停用激素,因為他們認為服用激素也是傷身體的。此種做法也是本末倒置的,激素的服用方法應該嚴格遵照醫囑,否則,疾病復發后,不但要重新服用,而且有時需要加大劑量,服用時間也更長,對于長期服用激素對身體帶來巨大痛苦的病人,想要逐步停減激素,可針對性的找尋中醫安全配合的漸漸擺脫激素用藥。
血液系統疾病有其復雜性,要想讓每個病人都像專科醫師一樣,深諳此類疾病的種種“習性”是不可能的,但一些基本的知識卻需要知曉,尤其要走出類似上述認識上的誤區。這樣,于病人身體的康復、病人家屬實施照顧、醫務人員診治護理,都大有裨益。
1、如果感覺本文不錯,點擊右上角可以將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2、微信搜索【中國血液病病友會】可以關注本公共賬號。
3、如果有任何問題想要咨詢,請編輯好消息,消息內容包括:姓名+所患疾病+聯系方式+闡述病情+最近報告單。編輯好消息發送給我們即可,會盡快送達到專家那里,竭盡所能解答你所有的疑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