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針對肺炎球菌的肺炎疫苗并不能遏止這些病毒導致的兒童肺炎和死亡。
肺炎是導致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全球每年約有1億例新發病例報告,并有90萬兒童因此喪生。這個數字甚至超過了瘧疾、結核病、艾滋病、寨卡病毒以及埃博拉病毒造成的兒童死亡數總和。
許多病原體感染都可能導致肺炎,如細菌、病毒、支原體、真菌、其他病原體(立克次體、衣原體、寄生蟲等)等,傳統認為肺炎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引起的肺炎最為多見。肺炎疫苗是預防肺炎的重要手段,目前上市的肺炎疫苗有7價、13價、23價等多個品種,能防止多種血清型肺炎球菌感染導致的肺炎。0-5歲兒童主要接種7價肺炎疫苗。
然而,最近發表在《柳葉刀》雜志上的一項橫跨亞非兩大洲七個國家的多中心研究結果卻表明,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為主的病毒已經成為中低收入國家重癥兒童肺炎的主要病因。而目前針對肺炎球菌的肺炎疫苗并不能遏止這些病毒導致的兒童肺炎和死亡。
截圖來源:Lancet
這項研究是自1980年以來同類研究中規模最大、最全面的研究,研究受試者包括來自孟加拉國、岡比亞、肯尼亞、馬里、南非、泰國和贊比亞近一萬名5歲以下兒童(包括4232例重癥肺炎和5119例社區對照),并根據HIV感染狀態對患兒進行了分組分析。
通過采集鼻腔和咽喉拭子,以及病例和對照兒童的血液、痰液和其他液體樣本,對病原體的分析和排查后,研究團隊獲得了一個似乎顛覆傳統認知的發現:在這些研究地區中,大多數重癥兒童肺炎的病因并非傳統認為的肺炎球菌,而是以呼吸道合胞病毒為主的病毒(61.4%),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導致的肺炎占到了全部病例的31.1%;而細菌僅占27.3%,結核桿菌占5.9%,其余為真菌和其他病原體。
▲各國前10位病因(下表)及所致兒童肺炎的累積百分比(上圖),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導致的肺炎比例在所有研究國家均為首位,約占20%~40%(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共同主要研究者,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高級科學家、約翰霍普金斯國際疫苗獲取中心科學副總監Maria Deloria Knoll博士指出,在中低收入國家,鑒別成千上萬的肺炎病例的病原體是一項困難而龐大的工程,過去的肺炎研究者由于缺乏微生物和分析技術資源,未能對這些國家和地區的肺炎主要病原體做出更準確的評估。并且,在過去的二十年中,這些中低收入國家引入了針對已知的主要致病菌,如肺炎球菌和B型流感嗜血桿菌的疫苗,起到了很好的預防效果,這也導致了世界范圍內肺炎病因結構的變化。
Knoll博士還談到,“在此研究之前,我們對到底是哪一種病毒或細菌是重癥兒童肺炎的最主要病因所知甚少。但公共衛生組織和疫苗生產商非常需要這些信息來開發新的預防手段,從而確實地減少兒童肺炎的致死率”。
這項研究成果也提示了,在現有疫苗的基礎上,我們需要開發新的疫苗以針對預防RSV為主的病毒所導致的兒童病毒性肺炎。
圖片來源:123RF
這項研究的范圍沒有涵蓋中國,而肺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桿菌也仍然是重要的肺炎病原體。現有的肺炎疫苗仍然是兒童預防免疫的重要手段之一,未來如有病毒疫苗,將作為現有肺炎預防措施的補充,而非取代。切不可矯枉過正,放棄現有的疫苗和預防措施,疫苗該打還得打。
參考資料(可上下滑動查看)
[1] PERCH Study Group.(2019). Causes of severe pneumonia requiring hospital admission in children without HIV infection from Africa and Asia: the PERCH multi-country case-control study The Lancet, 10.1016/S0140-6736(19)30721-4
[2] Seven-country study reveals viruses as new leading cause of global childhood pneumonia Retrieved July 1, 2019,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9-06/jhub-ssr062619.php
本文來自藥明康德微信團隊,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謝絕轉載到其他平臺;如有開設白名單需求,請在文章底部留言;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請聯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推薦閱讀
JAMA子刊:僅3小時,三手煙就改變了近400個基因表達!
HPV疫苗對不同年齡的效果差多少?《柳葉刀》發表14國6000萬人數據
柳葉刀發布中國疾病負擔30年變化:五大疾病死因,十大危險因素
這些高脂飲食的中國年輕人,腸道有益菌都跑了……
柳葉刀:幼兒麻醉會影響大腦發育嗎?迄今最有力證據發表
點個“在看”,分享醫學新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