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閱讀
35歲是生育力的一道坎
最全體檢報告解讀,超詳細(值得收藏)
當櫻桃遇上產科大夫,紅了助產圈
新型兒童毒品已然來襲……父母必須要警惕!
盆底康復一定要做,但是這些坑一定要避開!
郎景和:外科醫生最忌諱的三件事
要優雅,不要污,核磁共振下的啪啪啪
讓孩子吃維生素C預防感冒?
骨灰級整理 詳細解讀的婦產科各種超聲指標
空腹吃荔枝致多名孩子死亡!
作者|喵一喵
來源|醫學界
最近又有不少性侵案件進入大眾視線。前有公益圈雷闖,后有媒體圈章文,界哥想說不是某圈真亂,是性侵犯的人真爛!隨著人們對于自己身體的主權意識變強,越來越多受害者勇敢地跳出來公開自己的經歷,接二連三的性侵舉報事件在微博上掀起了一場中國版# Me Too運動。
不過即便如此,還有許多受害者在黑夜里默默舔著自己的傷口。根據《中國性別暴力和男性氣質研究定量調查報告》,在所有的強暴和強暴未遂中,只有5%被立案;在經歷了強暴的女性中,只有15%的人告訴了家人;在遭受伴侶暴力的女性中,只有10%告訴了醫療人員,7%的人報了警。數據表明,遭受性侵害的被害人較少向正式渠道尋求支持。
界哥在此提醒,在我國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報警,并且保留證據:盡量保留現場原樣,不洗澡,保留內衣褲(不清洗),保留施暴者留下的物品。只有在警方陪同下去法醫處取證才能受到法律保護。
及時就醫很重要
一位婦產科醫生表示,被性侵后最緊要的事就是緊急避孕和婦科檢查。
某位作家昨日在豆瓣上自曝曾遭遇過兩次性侵事件,其中一起就讓她得了急性性病。
性傳播疾病(STD)不僅通過性交傳播,也有可能通過肛門、口腔等其他部位黏膜接觸感染。哪怕在對方戴套的情況下,被害者也有得病的風險。
不同的性病臨床表現各不相同,根據個體差異發病時間也有不同。比如一期梅毒僅表現為陰部無痛潰瘍;艾滋病初期表現為普通感冒、流感樣癥狀。因此婦科檢查不容忽視。
另外,如果在強奸過程中發生強烈的暴力沖突、肢體糾纏,性侵受害者很可能發生陰道/肛管撕裂、流產、遭受拳擊/拖拽導致四肢擦傷/挫傷、抓住銳器導致切割傷/裂傷等外傷。
更不用說由于心理傷害,變得長時間情緒緊張,導致一系列頭痛失眠、飲食紊亂、消化性潰瘍、心悸、軀體無固定部位的疼痛等健康問題。
就醫環境需思考
每次有類似案件出現時,大家都會呼吁及早報警和就醫,一些社工組織也及時給出了《性侵害應對指南》。但更多的舉報者都在事件發生后幾個月甚至幾年才站出來,我們從另一個角度考慮,這些被害者除了自身知識不足、害怕被人指點之外,他們不愿意報警就醫、羞于進行心理咨詢很大一方面原因是不是當前的環境使他們缺乏安全感?
界哥知道很多讀者都是醫療行業的工作者,咱設身處地想一想,當接診到一位受到過性侵害患者時你會怎么處理?能不能保證在問診過程中不會有人拿著檢驗單沖進來?怎么表達或操作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患者收到二次傷害?
我們來看看大洋彼岸美國的對應方法,或許從中可以得到點經驗。
假設一名女性遭受到強奸后,當她跑到一個自己認為安全的地方,就可以撥打全國性侵犯熱線電話,當地性侵犯照護中心會與受害人取得聯系。由于不是所有醫院都可以處理這樣的患者,照護中心負責人會引導受害人到一個能被照顧的衛生設施,也可能會派一個社工來幫助度過接受醫療的艱難時間。
除此之外,美國有一個“法醫護士”(forensic nurse)的職業,他們接受過先進的教育,能夠運用健康照護的法學觀點合并生物/心理/社會/精神,是以科學方式探討和治療受害者死亡、暴力罪犯、犯罪行為和意外創傷的注冊護士。
法醫護士的其中一個角色功能就是“性侵犯護士審查員(SANE)”。早在20世紀80年代,由檢察官和執法機構組成的委員會就確立了該制度。最初,這些護士審查員只做一些關于強奸的檢查,現在,法醫護士審查員(FNE)有更多的職能——包括幫助復原強奸證據、審核患者的法醫檔案、并且在法庭上提供專家證詞等。
雖然沒有硬性規定,但大部分受害人都會申請一次免費的性侵犯審查——根據《暴力侵害婦女法》要求。這時,就會有受過專門培訓的人前來,如護士審查員,也有可能是性侵犯法醫審查員(SAFE),他們會用專門的工具包(Rape Kit)完成檢測。
這些性侵犯護士審查員們不僅完成證據的收集、協助向警方報告犯罪(17歲以下兒童強制報告),他們還會評估和治療被害人創傷后反應、協助關注性傳播感染和妊娠及后用藥管理、協助安全規劃、制定醫療隨訪計劃和提供情感支持。
一些醫院也會對應配有性侵犯反應小組(SART)。它是一個以社區為基礎的多學科組合團隊,可能由SANE公司、醫院人員、性侵犯受害倡導者、執法人員、檢察官、法官和其他專門幫助性侵受害者的專業人士組成。
我們看到“小精靈”在舉報章文的自述中寫道“我的警察朋友還給我模擬了一次訊問過程,我當時就崩潰了。”這些恐懼不是有意識的選擇,也不是過度反應,它們是由創傷記憶觸發的自動反應。多學科合作團隊模式的優點避免了受害者多次重復敘述受害經歷,減少創傷后遺癥的可能。
而在我國,由于還缺乏這種形式制度,大部分接診性侵受害者由醫生獨立完成。然而許多醫護人員對于特定環境下的就診技巧并不清楚。沒有換位思考,沒有隱私保護!各地的社工組織也是少之又少,可憐的性侵受害者只能一次次被揭開傷疤,感受那錐心的痛!
來自俄亥俄大學的家庭醫學助理教授Jane Balbo在《新聞周刊》上針對美國# Me Too運動表示,應該教育醫生和醫學生讓他們明白性侵受害者經歷過怎樣的創傷,然后更好地理解病人的需求。
他說,例如身體接觸是醫學檢查的常規部分,但有可能會激發患者的創傷。Jane Balbo概述的一個指導原則是調查性侵事件不是醫生的職責。相反,他希望醫生專注于使病人感到舒適,給予患者對任何一個方面都有說“是”或“否”的選擇權。
大環境人人創造
美國每年也約有20萬的強奸受害者。強奸犯哪兒都不少,但他們擁有完善的處理性侵事件體系值得我們思考。
醫生護士欠缺專業化的問診方式可以培訓,醫院社區缺少一個供受害者休息的空間可以創造。更關鍵的是,社會大眾對于強奸、性騷擾、性虐待這一系列性侵害事件認知的缺乏!只有人人意識到嚴重性,才能促成更全面的法律保障、醫療體系的完成。
然而,在微博評論中,還是可以看到不少這樣的——
對于受害者來說,這種猜疑、被人污名的感覺比被強暴更糟。
TED演講視頻“沒有同意”
我們沒有遭受過性侵,所以我們無法感同身受。這些受害者的痛苦,可能比我們想象中的還要嚴重一百倍,一萬倍!
BBC紀錄片《性侵受害者:不為人知的故事》截圖
BuzzFeed 性侵受害者的專訪
這些勇敢站出來公開過往的女性們,她們不需要同情,她們需要平等對待!她們奔走吶喊,她們暴露創傷,就是避免有更多的悲劇發生!
我們應該要給受害者以輿論支持,鼓勵受害者發聲,表示相信、表示對性別主義的反感。因為我們做的任何一件小事,都是在拯救我們自己!
“我們相信你” 美國反性暴力組織官網
參考文獻:
https://www.rainn.org/
https://www.newsweek.com/metoo-patients-sexual-assault-survivors-doctors-trauma-744545
https://ovc.ncjrs.gov/sartkit/about.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