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明代《針灸大全》里,便對隱藏在四肢的氣血“開關”有這樣的記載:“五臟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關,太沖、合谷是也”。
合谷穴位于手上,有祛風解表、疏通經絡、行氣止痛的功效,幾乎一切痛癥都可以同它來治療。太沖穴則位于腳上,有疏肝理氣、通經活絡、醒腦開竅、鎮靜安神的作用,可有效緩解頭痛。合谷穴與太沖穴的位置有神似之處,都處于肢體遠端,中醫將其視為人體驅散外邪的四個關卡,將其命名為“四關穴”。
合谷穴
合谷穴位于手背, 第1、2掌骨間,在第2 掌骨橈側的中點處,是手陽明大腸經之原穴,擅長清瀉陽明之郁熱、疏解面齒之風邪、通調頭面之經絡,是治療熱病發熱及頭面五官各種疾患之要穴。
《四總穴歌》中記載“面口合谷收”,又說明了合谷穴具有統治面口五官一切疾患的功能。按摩該穴時,兩手可以交替按摩,用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緊一松的按壓,頻率為每2 秒鐘一次,即每分鐘30 次左右。
太沖穴
太沖穴位于腳第1、2 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是肝經上的原穴,不論是肝火、肝陽、肝氣、肝風,皆可取其瀉之、平之。臨床中,太沖穴主要用于治療中風、癲狂、頭痛、眩暈、耳鳴、目赤腫痛等肝經風熱病癥,對黃疸、腹痛、嘔逆等肝胃病癥也有很好的療效。按摩該穴時,先用溫水泡腳10~15分鐘,然后再用雙手拇指指端著力,重復按揉該穴,每次堅持2~3分鐘。
來源:廣州中醫藥大學一附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