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上線“拍一拍”功能
讓不少幾個月不說一句話的人
又開始互動了起來。
連日常只會在家族群
轉發心靈雞湯跟養生信息的爸媽
都開始“拍一拍”你
并提醒你看他/她發的新文章了......
類似:《這些一級致癌物,每個人都該看看!》《排毒是治療一切疾病的鑰匙》《這些食物相克!隨便一種即可致死!》這些文章的標題,總能精準打擊到一顆狂熱于養生的心。
但你可知,濫用這些關鍵字的養生文,可能都是“偽科學”。
本文由廣東省人民醫院營養科主任、臨床營養學主任醫師、第四屆羊城好醫師馬文君審定
偽科學高頻詞TOP1
食物相克

很多家庭的冰箱上,都會貼上一張這樣的東西:

每天做飯前,媽媽總要嚴格檢查自己的食譜里有沒有相克的食材,但其實在營養學和食品安全理論中,并沒有“食物相克”之說。“食物相克”致人死亡的說法,很可能是偶然巧合,或是食物中毒引起,或是特殊體質產生食物過敏的表現,并非食物“相克”。



偽科學高頻詞TOP2
時間表

很多爸媽的生活作息從來不是按照“今日事今日畢”,而是按照那些口耳相傳的“時間表”。晚上9點一定要睡覺以“增強免疫力”、熬夜一次便埋怨肝痛三天、每天還一定要喝八杯水……爸媽仿佛人手一本活到200歲的萬能說明書,一字一句地叮囑我們要“按部就班”。但其實無論是多喝水還是按時排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身體規律。人的代謝、排泄以及解毒的體系非常完善,根本無須刻意地去“按時”。




偽科學高頻詞TOP3
致癌

說到癌癥,那可是不少養生愛好者心中的大boss,畢竟誰養生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長壽呢?然而,罹患癌癥,注定與長壽無緣。殊不知,很多致癌說法都是危言聳聽。



偽科學高頻詞TOP4
人體酸堿性

一個人是“酸性體質”還是“堿性體質”,就跟酸女辣兒還是酸兒辣女一樣,是養生冠軍們的常年爭論主題之一。實際上,人的體質沒有酸性或堿性之區別,盡管人體代謝過程中不斷產生酸性和堿性代謝產物,但正常人體具有完整的緩沖系統和調節系統,具有自我調節酸堿平衡的能力,血液的酸堿度是各種代謝產物綜合平衡的結果,靠食物的酸堿平衡是不會改變人體的酸堿平衡的。



其實,只能一個人能夠保持“心情愉悅”“吃好”“睡好”即是最好的養生手段。對養生話題保持高關注度也無妨,只要相信科學,對所有事物保持理智,一定能早日成為真正的“養生大師”。推薦閱讀(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策劃:廣東科普、廣東發布、廣東省人民醫院、南方+客戶端編輯:朱丹校對:張昕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