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胸原因有很多,這種你可能沒想到!│以影識

31歲男性,因呼吸困難、胸痛至急診就診。CT檢測顯示有少量氣胸,右上葉空洞。但病因卻不常見,通過以下內容了解更多。

醫脈通編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臨床病史

患者男,31歲,因呼吸困難和雙側胸痛而至急診就診。患者近三個月有發熱和胸痛史,但無咯血。有定期出國旅行經歷。胸部X線顯示雙側氣胸。由于飽和度持續降低,左側胸腔置豬尾導管。患者白細胞計數為26700/mm3,其中嗜酸性粒細胞占67%。此次發作前兩個月因輕微胸痛進行胸部X線檢測結果正常。接下來,使用胸部HRCT做進一步評估。

影像學表現

胸部X線顯示雙側氣胸(左>右),右葉有薄壁空洞。HRCT顯示在右上葉前段可見邊界較清晰的空洞。空洞壁薄,邊界稍不規則。空洞內有少量液體。無證據表明空洞鈣化、有脂肪成分或固體壁結節。雙側下葉內可見斑片實變。雙側胸膜腔可見少量氣胸。左側胸膜腔可見豬尾導管。無證據顯示縱隔淋巴結腫大。

圖1 冠狀HRCT顯示右上葉有薄壁空洞,可見少量氣胸。

圖2 軸向HRCT顯示患者雙下葉實變,雙側有少量氣胸。左側胸膜腔可見豬尾導管。

對患者的痰樣本進行檢測,顯示含有肺吸蟲卵,見圖3。

圖3痰樣本中觀察到的肺吸蟲卵

討論

哺乳動物是肺吸蟲(有性生殖)的明確宿主,螺和甲殼類動物是中間宿主。肺吸蟲可通過多種途徑感染人體,在流行區主要因生食、腌食、醉食、半熟食含有活囊蚴、蝦或飲用囊蚴污染的水而感染,偶可通過生食帶有肺吸蟲幼蟲的野豬肉片感染。由于幼蟲在體內獨特的游走方式,肺和胸膜是最常見的受累部位。腦和皮膚是最常見的異位感染部位。該病最初的臨床表現類似于肺結核或肺癌(出現胸痛、咯血和胸腔積液)。在疾病高流行區,有胸痛或咯血等臨床表現時,應懷疑此病。需考慮臨床特征、實驗室參數和影像學發現以進行正確診斷。肺吸蟲病的影像學可以分為肺和肺外表現。因長期存在胸膜炎,大多數患者(75%)有胸膜增厚并伴胸腔積液。當肺吸蟲從胸膜表面滲入時,肺實質周圍可見結節病變(57%)。有時,結節可能與線性軌跡相關,這可能是診斷寄生蟲侵害的線索。還可以看到液氣胸(12.5%)。其他肺外表現可能為心包積液,乳腺動脈周圍淋巴結腫大,肝臟和脾臟內有線性軌跡,腹水和網膜囊增厚。與肺結核的鑒別診斷包括薄壁空洞無增強,無慢性肺纖維化,支氣管擴張和淋巴結腫大。同樣,薄壁空洞無增強和無縱膈及肺門淋巴結病變排除了惡性腫瘤的可能性。診斷肺吸蟲病的關鍵在于臨床特征和血檢顯示外周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并伴有相關影像學發現。通過ELISA法對抗肺吸蟲抗體進行血清學檢測是最敏感及特異性最高的診斷。當未確定蟲體或蟲卵時,只要具備這3項病理特點即可明確診斷:(1)有凝固性壞死的多房性小囊腔或壞死蟲穴樣竇道;(2)壞死組織中見Charcot-Leyden結晶;(3)病灶內有大量嗜酸性細胞浸潤。

診斷

肺吸蟲病所致肺部病變早期癥狀不典型,與肺炎、結核性胸膜炎等癥狀類似,容易誤診。需要進行的鑒別診斷包括:?肺結核;?肺膿腫/膿毒性栓子;?肺癌;?肺曲霉菌病。該病例最終診斷為:肺吸蟲病合并雙側氣胸。

吡喹酮是治療首選藥物

吡喹酮毒副反應少,治愈率高,仍為治療肺吸蟲病的首選藥物。劑量為25mg/kg,每日3次,療程為2日。臨床治愈率為95%~100%。不良反應輕微,常短期存在,主要有惡心、頭痛、眩暈、蕁麻疹及腹部不適。近來有報道三氯苯噠唑和吡喹酮療效相仿,但副作用更少。在治療后3個月咯血消失,胸片改變恢復正常。

參考文獻:

1.Atypicalcaseofpneumothoraxinayoungmalewithparagonimiasisinfestation-eurorad-17.04.2020

2.蔡柏薔,李龍蕓.協和呼吸病學(第二版)[M].中國協和醫學大學出版社,2016.

3.何其舟,付亞軍,余飛等.肝肺吸蟲病的影像學表現特征及病理基礎[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7,33(2):226-229.DOI:10.3969/j.issn.1002-1671.2017.02.016.

4.代妮娜,熊尚斌,張文君等.肺吸蟲病性膿性胸腔積液超聲誤診1例[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6,25(12):1089-1089.DOI:10.3760/cma.j.issn.1004-4477.2016.12.020.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skh9.com.cn/jiankangyangsheng/2020/0524/182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