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肉類的攝入對兒童成長大有裨益但是披著“美食”外衣
肉類卻還有一類“叛徒”合 成 肉它們深受孩子喜愛
卻缺乏營養價值經常吃還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家長們可一定要加以警惕!
什么是合成肉?
如今有許多食品都并非直接由動植物加工而成,而是由人工合成的。
魚丸里面有魚嗎?
蟹柳是螃蟹做的嗎?
牛肉丸是純牛肉嗎?
……
答案都是否定的!
所謂合成肉,就是用碎肉和食品添加劑(如果膠、卡拉膠)加工而成的整塊肉,簡單說就是把零散的肉凝結在一起,使之成為整塊。合成肉雖然不是從動物身上切下來完整一塊肉,但也算是肉制品。
很多人都擔心加入的食品添加劑是否會影響肉的安全性:
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明確規定,卡拉膠可在各類食品中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而TG酶在平時吃的動物組織里也有,所以只要符合國家相關使用標準,大家可放心食用。
但并不是說合成肉一點兒問題也沒有,因為是拿碎肉加工的,工序比直接切肉復雜得多,其營養價值大打折扣,還容易引發衛生安全問題。
這5種肉多是“合成肉”
合成肉的質量參差不齊,在日常購買時要擦亮雙眼,而以下這5種肉多是合成肉的“重災區”,無論是自己吃還是給孩子加餐時,都要注意!
01
牛排
識別技巧:包裝上有“谷氨酰胺轉氨酶(TG酶)、大豆分離蛋白、食用膠、卡拉膠”等字樣的都是重組牛排。
合成牛排大都是經過解凍、處理、再冷凍的,這過程中自然也加大了細菌和污染的風險。而對于腸道敏感人群和兒童來說,食用添加了卡拉膠的食品還會提高患炎癥性腸病的風險。因此,最好的選擇是購買正宗原切牛排,雖然價格昂貴,但吃著放心健康。02
牛(羊)肉卷
識別技巧:合成肉卷容易散、紋路少、軟黏、脂肪和精肉之間界限分明。
合成肉卷雖然吃起來和羊牛肉口感相似,但里面的營養價值卻很低,孩子要盡量少吃。03
蟹肉棒
蟹肉棒成分基本是:魚糜、水、大豆蛋白、淀粉、食品添加劑。個別的成分中還有雞肉和豬肉,螃蟹根本沒有出現在配料表上。
冷凍魚糜經過急速解凍之后再次冷凍,口感就會偏向蟹肉的肉質,再用機器做成蟹肉的棒狀外形,最后在外面涂上食用色素,加入蟹香風味的香精,就成了孩子愛吃的蟹棒。而市面上價格高低不等的蟹棒,其差別僅在于魚糜(魚肉)品質的好壞、淀粉含量的多少及蟹提取物的品質。
04
雞柳、雞排
識別技巧:這類小吃入口很松軟,一咬就掉,沒有肉的嚼勁。
類似的肉類制品往往成本低廉,生產環境不合格,原料質量難保證,加之使用劣質食用油高溫油炸,危害真不少,家里孩子還是少吃為妙!05
火腿腸
除了上述這些,生活中常見的合成肉還有很多,如培根、午餐肉、肉丸子等等。雖然不能全盤否定這些美味的食物,但是對于孩子來說,還是要盡量減少食用頻率,多吃新鮮的肉類。
如何安全吃肉?
吃肉方式大有學問,家長們還要謹記以下3點,保證孩子在家吃出“健康”:
1
忌燉煮過度
肉并非燉煮得越爛越好。在200℃-300℃的溫度下,肉類食物中的氨基酸、肌酸肝、糖和無害化合物會發生化學反應,形成芳族胺基,這些由食物衍生的芳族胺基含有12種化合物,其中9種有致癌作用。
2
忌將腌肉煎炸
咸肉含硝,油炸油煎后,會產生致癌物質亞硝基砒咯烷。因此食用咸魚、咸肉、香腸、火腿等食品時,忌煎炸。
正確的食用方法是:把咸肉、香腸、火腿等食品煮熟蒸透,使亞硝胺隨水蒸氣揮發。同時,燒制咸熏食物時最好加些米醋,因為醋有分解亞硝酸鹽的作用,而且能殺菌。
3
忌瘦肉超量
有些家長認為吃肥肉會發胖,吃瘦肉既不會發胖又能保證營養的攝入,就要求孩子只吃瘦肉。
但瘦肉中的蛋氨酸含量較高,蛋氨酸在某種酶的催化下可變為同型半胱氨酸,同型半胱氨酸過多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進一步將引發冠心病、心肌梗塞、腦梗死、腦出血等。
因此請告訴孩子,吃瘦肉要適量,并非多多益善。
這些關于“肉”的知識點
你都掌握了嗎?
愿孩子們都能吃出健康
練出好體魄!
聲明本文來源于首都教育。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僅為作者觀點,并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本文編輯:CHEN°
責任編輯:劉龍 林美妮
遇見更多朋友,探索更多可能!
想和我們在線互動交流嗎?
想分享您的教育理念或想法嗎?
想讓您的名字出現在作者欄嗎?
歡迎掃描左側二維碼聯系我們
文章推薦
3. “孩子,請放下褲腿!”這7個壞習慣正危害孩子健康,家長千萬別忽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