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一個消化內科醫生也經常被粉絲和患者問到這個問題!
題主是不是想提問慢性萎縮性胃炎如何預防變成癌癥,而不是慢性非萎縮性胃炎!
以前有科普過關于胃癌的話題,我個人意見是:“羅馬不是一天就建成的,胃癌也不是一天就長出來的”,胃黏膜正常細胞變成為癌細胞是一個慢性漸進的過程,不是一下子幾天時間從正常細胞就變成癌細胞的!
一般過程如下:慢性淺表性胃炎沒有好好保養慢慢轉化成慢性萎縮性胃炎!
繼續沒有好好保養轉化成不完全小腸型腸化!
繼續沒日沒夜抽煙喝酒 熬夜沒好好保養變成不完全大腸型腸化然后異型增生最后慢慢惡化成早期胃癌,早期胃癌沒及時發現變成進展期胃癌。
上述這一過程往往需要多年甚至幾十年時間,如果好好重視,好好保養定期復查打斷其中一環就會明顯延緩胃黏膜細胞向癌細胞方向發展。
所以任何胃病都是七分治療,三分靠保養,共勉!
順便也科普一下慢性淺表性胃炎!
以前也有科普過,我們的胃因為每天都要跟食入的食物發生摩擦(特別是粗糙的食物:比如筍干、馬蹄、還有很老的一些蔬菜水果等),加上我們胃酸胃蛋白酶的腐蝕(初中生物應該 學過我們人體的胃酸就是鹽酸,鹽酸是腐蝕性比較高的一種強酸),所以我們胃內總有一部份胃粘膜會被摩擦和腐蝕而產生炎癥,但這種炎癥是屬于化學性炎癥,不是細菌性炎癥!
換句話說這世界上幾乎每個人都有慢性淺表性胃炎的,人這一輩子誰沒有偶爾腹脹、腹痛、打嗝、噯氣、反酸一兩下。
所以一般的慢性淺表性和慢性非萎縮性胃炎(這兩種胃炎是一個概念)一般是不用治療的。但比較嚴重的胃炎,比如糜爛性胃炎,膽汁反流性胃炎需要適當治療,但也是三分治療,七分靠保養。具體可以看一下我在頭條發表的文章!
我是消化科醫生,如果你有胃腸道不適,建議關注,每天花五分鐘時間看一下我的微頭條,我下班有空會把臨床上一些比較典型的胃病案例寫出了跟大家分享交大家如何預防和保養消化道疾病。#了不起的醫生# \r最后愿每個人的胃都能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
更多相關建議: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是常說的淺表性胃炎,在胃鏡下表現為胃粘膜層的充血、糜爛。多由不良的飲食習慣(暴飲暴食、三餐不規律、煙酒過度、愛吃辛辣刺激、過熱、過冷、鹽腌、熏制、煎炸、過于粗糙的食物)損傷胃黏膜;幽門螺桿菌感染;十二指腸-胃反流;長期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糖皮質激素、解熱止痛藥等因素引起。
為了避免胃黏膜慢性炎癥、糜爛進一步發展,引起胃黏膜從萎縮→化生→異型增生→胃癌的演變,首先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注意以上飲食細節,盡量避免繼續損傷胃黏膜,讓其恢復正常功能。
對慢性胃炎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如三聯療法殺滅清除幽門螺桿菌;應用抑酸劑(質子泵抑制劑)、胃黏膜保護劑(鉍劑、鋁碳酸鎂)、胃動力藥(莫沙必利)足量足療程力求徹底治愈,并定期復查胃鏡,慢性胃炎癥狀反復發作時一年至少一次;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治愈以后至少2-3年復查一次。可以有效預防非萎縮性胃炎進展形成胃癌。
關注小克,了解更多健康知識。
更多相關建議: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一般來講病情穩定不易癌變,但如果是慢性萎縮性胃炎就大不一樣了,尤其是合并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患者,如不進行干預,后期發展為胃癌的幾率要明顯高于常人。經常關注我的朋友應該知道,只要提到胃病,D醫生就會強調幽門螺旋桿菌的意義,不管是哪種胃部疾病,我都建議明確自己是否有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如果有的一定要根治,因為它和胃癌的關系密切。而對于幽門螺旋桿菌的篩查其實和胃癌的篩查是可以同步進行的。防大于治,食療優于藥療。改善自己的不健康生活習慣、戒煙限酒、少吃腌臘制品、少鹽少油,這樣才叫有備無患。
更多相關建議:
萎縮——腸化——異型增生——胃癌。看到這個路線圖,你不要緊張,因為實際發展胃癌的是鳳毛麟角。胃萎縮是器官衰老的一個標志,年級越大,萎縮發生率越高。難道萎縮就會患癌,顯然不是這樣。但即使是鳳毛麟角,足以讓你心里不安,也的的確確應該引起重視。怎樣重視?改怎么做?1、定期復查胃鏡,看有沒有異常變化(隆起、凹陷、色澤改變、糜爛),必要時活檢,對癥治療2、根除HP感染3、注意飲食:避免飲酒、辛辣食物、油炸、熏肉、腌制食品。
更多相關建議:
一般,胃炎發展成為胃癌是長久的累計刺激過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都是從淺表性胃炎,到萎縮性胃炎,再到腸上皮化生,最后就可能進展成為胃癌。
雖然這個過程很漫長。但是,胃病還是要“三分之七分養”。我們也看到,胃病是需要養護的,所以平時一定要注意。
第一,飲食是最關鍵的。長期食用對胃有刺激的食物,不規律飲食,暴飲暴食等等。都會對胃粘膜造成損害,如果長期如此,黏膜就得不到修復。
第二,戒煙酒。吸煙對身體的危害我想大家都知道。最近國際頂尖雜志《柳葉刀》也證實,飲酒也對身體有害無益。
第三,生活要規律。包括各種生活方面,比如工作,飲食,睡眠都要進行調整。其次就是要規律運動。
更多相關建議:
了解更多健康知識→敬請關注張醫生。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的患者怎么預防胃癌?
首先,癌癥是不跟人們講道理的,想要預防,談何容易,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降低罹患癌癥的風險,再就是早發現,早治療,僅此而已!
然而樓主問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的患者怎么去預防胃癌,我想這有點過于緊張了。雖然有預防的意識是好事,但胃炎就是胃炎,不要老是往壞里想,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主要類型,通過合理治療,一般問題不大。當然,跟任何疾病一樣,慢性胃炎,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確病因,胃鏡、尿素酶實驗,該做的都要做;慢性胃炎合并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患者,幽門螺桿菌一定要殺!
怎么去治療,是醫生的事,也是患者的事,遵照醫生的囑托,規范的去治療,是治愈慢性胃炎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同時患者平時飲食方面也要注意。胃病,三分治,七分養是有道理的。
另外我想說一點,日本這個曾經飽受胃癌折磨的國家,如今卻大有不同,跟國家對胃鏡的普及有很大的關系,這一點值得我們學習。然而一般人都不會把胃鏡作為常規查體的內容,但胃鏡是發現早期胃癌最好的手段!所以,有胃病的患者以及年齡50歲以上的健康人群,每年一次胃鏡檢查,是必要的!
更多相關建議: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在我們生活中十分常見,也是我們常說的淺表性胃炎,在我們生活中,多數人都存在淺表性胃炎。對于單純慢性非萎縮性胃炎,如果大家沒有臨床癥狀,可以不進行特殊治療,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即可,但如果出現消化道癥狀,建議積極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規范化治療。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癌變風險小,但如果長期接受不合理飲食習慣、藥物、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刺激,導致炎癥反復出現,后期也可引起胃糜爛、胃黏膜損傷,進而導致胃黏膜萎縮、化生,乃至出現不典型增生,最終可導致胃癌的發生,大家要引起重視。
對于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患者,建議大家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①飲食要合理搭配,營養均衡,以清淡為主;②盡量少吃辛辣刺激、過燙、過咸、煙熏、烤制、粗糙的食物;③進食宜細嚼慢咽,避免暴飲暴食;④積極篩查有無幽門螺桿菌感染;⑤盡量避免使用糖皮質激素、非甾體消炎藥、解熱鎮痛藥等。
對于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應積極行根治治療。如果出現相應的消化道癥狀,也可使用藥物治療,如反酸、燒心、胃痛,可使用質子泵抑制劑(奧美拉唑等)、胃黏膜保護劑(鉍劑、鋁碳酸鎂等),如果存在腹脹,可使用促進胃動力藥(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大家在正規治療的同時,也要注意定期復查胃鏡,了解病情控制情況。
??????????????????????本文由全科掃地僧為您解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版權??所有,轉載務必注明出處。不足之處,敬請指正,文章僅供參考,不作為醫療建議,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更多相關建議:
用心科普,感謝您的關注與點贊!
更多相關建議:
俗話說,十人九胃,慢性非萎縮性胃炎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慢性淺表性胃炎,非常普遍。首先,注重清淡飲食,有胃部不適癥狀者對癥治療,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做好除菌治療,定期復查即可。
更多相關建議:
看到“癌”這個字眼,大多人都覺得那是和老年人才相關的,是他們才要面臨的。殊不知,現在胃癌的發病越發年輕化,因此必須注意好好保護我們的胃。
而從胃炎發展到胃癌只需四步:
1.非萎縮性胃炎
2.萎縮性胃炎
3.腸上皮化生
4.異型增生
5.胃癌
那么有人問了: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病人怎么預防胃癌?
提到預防,那就一定要避免不良的生活習慣,這是第一步,當然也是決定性的一步。
1.飲食不規律
18年11月一28歲男子因持續一周腹部脹痛而在醫院進行胃鏡檢查。檢查結果給了他當頭一棒——胃竇腺癌!
醫生說他的胃癌主要原因是:“饑一餐飽一餐”!
年輕人仗著自己年輕忽視壞習慣的影響,若及早發現身體信號或許不會進展為胃癌。
2.過咸、油炸等飲食
胃癌是典型的與飲食習慣有關的疾病,大家熟知的燒烤、油炸類食品能誘發癌癥。另外,高鹽飲食也與胃癌的發生有著密切關系。世衛組織規定的是,每人每天的鹽攝取量為6克,超這個量,食鹽中的高滲透液會破壞胃黏膜,長此以往容易誘發胃癌。
3.精神壓力過大
常有因生活和工作壓力大時發生胃病的患者。長期精神壓力過大,導致植物神經紊亂;胃液分泌失調、胃黏膜血供減少等,輕者表現為胃口不好,嚴重者可導致胃潰瘍發生、甚至出現急性出血。
4.過度肥胖
隨著肥胖人群的增加,患上胃食管反流的人越來越多,胃的近端反反復復被反流上來的胃酸刺激,患癌的幾率明顯增加。
5.長期經常熬夜
有研究顯示睡眠不足會降低胃部血液流量,削減胃的自保能力,大大增加患胃潰瘍的機會。而因長期熬夜吃夜宵喝酒而造成嚴重后果的不在少數。今年7月份報道的27歲的韓某便是如此。
6.幽門螺桿菌感染
幽門螺桿菌,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因素,尤其胃癌。所以日常生活中最好分餐,避免幽門螺桿菌的交叉感染,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
注意胃惡化轉癌的“信號”表現,及時治療:
1.腹部痛疼性質轉變
2.身體消瘦加快
3.無理由的黑便
4.上腹出現漲和痛感
早期癥狀:80%的早期胃癌患者無癥狀,部分可有飽脹不適、消化不良、上腹痛等輕微不適,常被認為普通胃炎而被忽視。
中期癥狀:最常見癥狀就是上腹痛,部分患者還可以出現貧血、厭食、上腹部觸及腫塊等。胃癌的疼痛常無明顯規律,與進食無關,主要位于左上腹,少部分可因伴有胃潰瘍表現為進食痛。
晚期癥狀:依然是上腹疼痛,不過疼痛程度加劇,并可出現嘔血、黑便、 惡病質 等大多數晚期患者會出現體重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