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穎媽媽嫌棄兒媳,我看夠了

本文經授權轉自公眾號談心社(ID:txs163)

陳若儀是誰?

光聽名字,或許你還不熟悉。

12年前,模特出身的陳若儀嫁給當紅偶像林志穎。

結婚后,她回歸家庭,相夫教子。

然而最近一次在綜藝里露面,陳若儀林志穎一家人的相處模式,引發熱議。

曾經被羨慕的女孩,并沒有想象中快樂。

失衡的婆媳關系

林志穎一家最大的輿論爭議點,集中在婆媳二人。

一開始,陳若儀和林志穎一起,去婆婆家探望。

為給婆婆留下一個好印象,陳若儀還特意準備了禮物。

沒想到一進門,婆婆就質問陳若儀的衣著:

“你(褲子)拉鏈怎么不拉好?”

陳若儀連忙解釋,這只是衣服的設計。

婆婆依然不滿:

“你要不要換一下?”

“來我們家還是不要(穿這個),不禮貌。”

脫口而出的“我們家”,讓陳若儀的位置,略顯尷尬。

更何況,陳若儀當天穿的褲子是這樣:

牛仔長褲,只是大腿處有破洞設計。

吃飯時,陳若儀似乎為了彌補壞印象,連聲夸獎婆婆:“媽媽真厲害,要和你學做菜。”

話一出口,反倒被婆婆一通“教育”:

“你早就要學了。”

“那么年輕,要早點學的啦。”

而當兒子林志穎自曝,他還不知道紅燒肉怎么炸時,婆婆只是笑笑,再無此般“勸導”。

飯后,陳若儀想吃一根香蕉,婆婆適時提醒:“吃完趕緊去擦地哦。”

至于地怎么擦,婆婆也有一套標準:

左右手的拿法;覆蓋一個大圓圈;腰要低一點……

擦完地擦桌子,中場吃鳳梨的時間,婆婆的提醒再次到位:

“若儀,你要先吃鳳梨,還是先把窗戶擦一擦?”

對比于婆婆的強勢,陳若儀的反應,又是另一個極端。

全程戰戰兢兢,擔心自己說錯話,怕達不到婆婆的要求。

著裝被婆婆吐槽,第一反應是否定自己;

飯前把盤子端去餐桌,因婆婆的一句“端多了”,慌忙再把飯端回去;

飯后擦地擦桌子擦窗,一邊忙得連軸轉,一邊又擔心做得不夠好。

無怪乎網友評論,“這哪是一對婆媳,分明是上下級。”

微博網友

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一書中寫道:

如果親子關系凌駕于夫妻關系之上,就會產生兩個問題:嚴重的戀母情結,和糟糕的婆媳關系。

陳若儀的婆婆,可能也只是想指導這個小家庭,未必不是出于好意。

只是,過于強勢的介入姿態,往往只會起到反效果。

熱播劇《安家》中,海清飾演的婦產科醫師也為此類問題頭疼不已。

作為婦產科專家,她知道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仍抱有舊式育兒思維的公婆,卻一味寵溺孩子。

吃飯時看動畫片,進食全靠喂……

對孩子全無好處的引導,公婆做得行云流水。

海清試圖爭辯,卻只引來冷眼相向。

最終,育兒爭端頻發不說,夫妻二人也因此接連吵架,以海清搬出去住告結。

影視劇里的劇情,在現實中多有印照。

2018年,江蘇的一個小家庭里,婆婆希望兒媳生二胎。

媳婦很無奈,她的第一個孩子尚滿14個月,再多一個,哪有精力照顧。

誰知婆婆絲毫不體諒,硬要把老大帶走撫養,以使媳婦安心生產。

一怒之下,這名媳婦差點輕生。

有的婆婆,不會直接插手下一代的生活。

但明里暗里,她們卻把媳婦視為“外人”,處處流露不滿。

這種隱形的評判,是對夫妻“心理上的干涉”,同樣后患無窮。

《我家小兩口》中,戚藍尹準備和老公若風去婆婆家。

臨見面時,戚藍尹內心一陣緊張。

因為,早先第一次見面,婆婆就否定了她“未來兒媳”的身份,和別人介紹,只稱呼其:“普通朋友”。

這讓戚藍尹覺得,在婆婆眼里,自己配不上丈夫。

很久之后再次提起,她還是抑制不住地自卑、難過,哪怕結婚了,也常常沒有安全感。

心理學教授黃菡曾說:

“婆媳關系中出現矛盾可以理解為,兩個素無交往的人因為同一個男人,而學著共同生活在一個屋檐下,其間微妙可想而知。”

說穿了,婆媳兩個,本身毫無關系,只是因為愛著同一個男人,才聚到一起。

缺乏基礎的感情,建立得快速,卻也薄弱異常。

一方若總抱著“女主人”姿態,過于強硬,這份關系,只會加速破裂。

婆媳相處,需要拿捏邊界感

有句話說,“母女是血緣關系,婆媳是社會關系。”

兩個年齡閱歷迥異的陌生人,要在極短時間內,以親人般相處,并非易事。

“親人只需要天然的情感流露,即可相安無事,婆媳考驗的卻是百轉千回的情商較量與博弈。”

《婆婆與媽媽》里,伊能靜與秦昊媽媽的相處狀態,一直讓不少人艷羨。

每當伊能靜和老公意見有分歧時,婆婆總是會站在媳婦那邊。

“小靜說得對”“看你媳婦多能干”等等褒獎,更是時常掛在嘴邊。

一次,伊能靜和秦昊發生爭執,找婆婆抱怨。

婆婆的回應十分巧妙:

“小靜啊,你們倆的事情你們自己解決,我們做父母的,偏向著哪一邊都不好。”

既安慰了媳婦,又不至于將小兩口的矛盾激化。

難得的是,在育兒問題上,婆婆也非常開明:

“這小孩的事,我們就別管了。”

一句話,把話語權交給了小家庭本身。

不難看出,伊能靜婆婆在婆媳關系里,始終保持著一份分寸。

既能在平日里,對待兒媳如女兒般親近,又能在重大問題上,適時地從小家庭中剝離。

這份相處智慧,掰開揉碎,是情商,也是一份精準拿捏的“邊界感”。

“在任何一種關系中,個人邊界都是重要且必要的。"

最近,一位婆婆在網絡上走紅。

她非常喜歡抱自家孫子,甚至于“一見俺娃,俺眼睛都是綠滴。”

可媳婦覺得,孩子不能抱,否則就會變得驕縱。

婆婆尊重了媳婦的意見,但又忍不住,急得一邊拖地分散注意力,一邊在孩子周圍打轉。

旁人問起時,她拎得清清楚楚:

“我肯定要聽酥酥(媳婦)的,孩子是酥酥的啊,我是到酥酥家來幫她帶孩子的。”

給予媳婦的這份信任尊重,最終又被媳婦反饋回來。

每當提起自己的“第二個媽”,媳婦都贊不絕口。

回歸陳若儀的境遇本身。

婆婆的做法,沒辦法一概否定,畢竟很多時候,她可能真的是為小家庭考慮。

但,合情,不意味著合理,這種直白強橫的評判與要求,確實“過界了”。

正如網紅婆婆所說的那般:

“我會把你當親女子待,因為你好了,大東(兒子)才能好。

但我絕對不會用親女兒的標準來要求你,又沒生沒養。”

說到底,婆婆沒有支使媳婦的權利,陳若儀也不必那么謹小慎微。

婆媳之間,需要以情商較量,需要禮貌相待,更需要一份合適的“邊界感”。

沒有哪段關系一開始就是你尊我卑,性格強勢不意味著控制,適當妥協也不意味著軟弱。

一個事事插手,一個過于討好和卑微,大可不必。

本文轉自公眾號 談心社(txs163),這是年輕人談心的地方,我們為你提供一個聚集地,為你呈現年輕人的有趣生活方式,我們倡導年輕人應該在追求物質基礎的同時也要重視精神生活。

推薦 閱 讀點 擊圖片即 可 閱 讀 全 文

漸變色健康碼,早晚給你點顏色看看

江湖兒女賈樟柯,

是中國電影最后一抹土色

大齡兒童的聊天記錄,小朋友都看笑了

武術大師最深的功夫,都練在嘴皮上了

中國最會吹牛的企業,

一直藏在白酒行業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skh9.com.cn/muying/view-183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