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不需要減肥,5個身體數據最誠實

需不需要減肥,5個身體數據最誠實

  現在,不管男女老少,都用苛刻的眼光審視自己的身材,不少人整天嚷嚷著減肥。

  其實,很多人是沒有必要減肥的。

  那么,什么樣的人該減肥?5個身體數據告訴你!

長這樣的人該減肥了1

體重指數(BMI)

  這是目前醫學界普遍使用的體型判斷指標。體重指數=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數值在18.5~23.9之間,屬于正常。如果高于23.9,就需要減重;低于18.5屬于消瘦,應加強營養。

  ▌注意體重指數并不能反映脂肪分布。有的人體重指數正常,但腹部脂肪堆積不少,患慢性病風險很高,因此,體重指數要結合腰圍判斷是否要減脂。

2

理想體重

  理想體重就是人們常說的標準體重。體重沒有絕對標準,因此我們稱之為理想體重。理想體重(公斤)=身高(厘米)-105,如身高170厘米的成年人,理想體重是65公斤。但這個公式不適用于兒童。

3

腰圍

  腰圍既能反映脂肪總量,又能反映脂肪分布,是評估患慢性病風險的良好指數。

  成年男性腰圍應少于85厘米,女性少于80厘米。

  ▌測量腰圍要站立,雙腳分開30厘米,這樣體重會均勻分布。測量部位要平臍,用軟尺緊貼皮膚,但不能壓迫。

4

腰臀比例

  就是腰圍與臀圍之比,男性要少于0.9,女性要少于0.8。

5

皮下脂肪厚度

  腹壁皮下脂肪厚度,男性要少于15毫米,女性不應超過20毫米。這通常需要專業的皮脂厚度計來測量。

  ▌保持體重很重要。但要提醒大家的是,減肥沒有捷徑,也不能走捷徑。如果已經有肥胖癥、高血壓、糖尿病等,要采取合理飲食、適量運動等健康科學的減重方法。▌

為什么有的人“長得不顯胖”,內臟脂肪卻超了標?

  每每說起脂肪超標的問題,很多人的腦海中都會浮現出一個體型肥碩、膀大腰圓的形象。但在我們身邊,還有那么一些令人羨慕嫉妒恨的人,他們“長得不顯胖”,甚至“無論怎么吃都不會胖”。

  其實,有些人雖然“長得不顯胖”,卻在體檢后被告知自己“內臟脂肪超標”。

什么是內臟脂肪?

  內臟脂肪是人體脂肪中的一種,圍繞著肝臟、胰臟、腎臟等臟器,主要存在于腹腔,只是肉眼無法直接看到。人體在貯藏皮下脂肪的同時,也會同時存下內臟脂肪。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內臟脂肪,一定量的內臟脂肪其實是人體必需的,它們就像“穿”在器官外的衣服,對內臟起著支撐、穩定和保護的作用。

內臟肥胖會怎樣?

  但當體內營養過剩時,脂肪就會不斷堆積到內臟,儲蓄過多時,就會造成脂肪過剩,進入血液引發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心臟病等心腦血管疾病及代謝綜合征,進而增加中風和心肌梗死等急性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

  此外,體內多余的脂肪組織需要消耗更多的氧,這意味著心臟必須更加努力泵血,才能為脂肪組織提供更多的血氧。長此以往,自然就增大心臟的壓力。動脈中脂肪堆積越多,動脈功能就越差,血管壁增厚,血流減少,不僅加重心臟負擔,還會增加血栓和全身血液循環惡化的危險。

內臟肥胖“青睞”誰?

  內臟脂肪的儲蓄過多直接影響到我們的健康,在生活中,運動不足、飽食等原因會引起腹腔內臟器周圍脂肪堆積,形成內臟脂肪型肥胖。從臨床來看,內臟肥胖的人群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第一,飲食不均衡,很少吃早餐,午餐和晚餐卻很豐富,經常吃宵夜,且飲食結構偏油膩或甜食;

  第二,運動過少,工作方式為久坐,出行喜歡以車代步;

  第三,飲水過少,卻喜歡吃高熱量的下午茶。

自測內臟脂肪是否超標

  那么,我們該如何初步判斷自己的內臟脂肪是否超標呢?

  內臟脂肪主要分布于腹腔,腰圍越大往往意味著內臟脂肪越多,腰圍是判斷內臟脂肪超標的首要標準。男性腰圍≥90厘米或女性腰圍≥80厘米,就有內臟脂肪超標的可能。

遠離內臟脂肪超標

  若發現自己“內臟脂肪超標”,應該積極通過生活方式消除堆積的內臟脂肪。

  可多做有氧運動,練習腹式呼吸等。例如,采取仰臥位,吸氣時,最大限度地向外擴張腹部,胸部保持不動;呼氣時,最大限度地向內收縮腹部,胸部保持不動。

  在飲食方面,多攝入纖維素,少吃碳水化合物(米飯、面包等主食)。如果生活方式調整無效,則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進一步治療。

來源:生命時報、新華網科普

科室簡介

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創立于1989年,在賈淑琴主任帶領下成立,與消化科共用門診和病房(內二科),2003年獨立內分泌科門診,艱難發展。2006年獨立內分泌科病房,與消化科共用護理單元(十病區);醫院任命任衛東擔任內分泌科主任,內分泌科確立了以建成醫德高尚、醫術精湛、團結協作的學習型團隊為目標,開展了胰島素泵治療、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糖尿病神經血管病變篩查,動態血糖監測等以糖尿病診治為主的醫療技術,不斷發展。

2011年內分泌科獨立成立24病區,在任衛東主任帶領下快速發展,先后開展了甲亢碘131治療、骨質疏松癥、矮小、內分泌高血壓、垂體疾病、性發育異常、多囊卵巢綜合征、更年期綜合征等內分泌專業疾病診療,成為一個兼有醫療、科研、教學為一體的,以治療內分泌疾病為特色的專業科室。

內分泌科現有醫生14人,其中主任醫師1人,副主任醫師6人,主治醫師5人,住院醫師2人。碩士生導師1人,博士生(在讀博士)2人,醫生均為研究生學歷。有護士17人,其中副主任護師1人,主管護師3人,有2名護士持有糖尿病教育專科護士證。

內分泌科年門診量4.3萬人次,目前門診開設了生長發育(矮小)門診、內分泌高血壓門診、糖尿病宣教(免費)門診、肥胖專病門診、甲狀腺專病門診,內分泌專家門診和普通門診。

內分泌科病房床位65張,年住院2049人次。科室是國家衛計委授予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內分泌專業)培訓基地,是中華醫學會授予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認證單位,糖尿病院內血糖管理培訓實踐基地,共青團河北省青年文明號。曾多次獲得過院級的“先進科室”、“先進護理集體”等稱號。

內分泌科于2014年7月9日創立了一附院內分泌科公眾號,持續宣傳健康知識,目前關注人數64422人,每天閱讀量在10000人次以上。

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團隊竭誠為您提供優質的醫療護理服務!

如果您覺得本文內容對他人有所幫助

可以轉發到朋友圈或轉給有需要的人

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本

微信公眾號

內分泌科醫辦室:0313-8041519

無恒難以做醫生,做任何學問都要勤奮和持久,學醫尤需如此。醫生這個職業的特殊之處在于,一舉手一投足都接觸病人,醫術好些精些,隨時可以活人,醫術差些粗些,隨時可以害人。一個醫生,如果不刻苦學習,醫術上甘于粗疏,就是對病人的生命不負責任。當然,就是勤奮學習,也不等于就能萬全地解決疾病。但無怠于學,至少可以無愧于心。

聲明:凡注明來源的均屬轉載,轉載只限于分享專業知識和醫學信息之用,不用于任何商業用途。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認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瀏覽或者不應無償使用,如果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郵箱:rwdlln@126.com,我們會及時改正或刪除,謝謝!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skh9.com.cn/sijiyangsheng/view-175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