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曬太陽”已成第四大惡習?如何正確曬太陽

“不曬太陽”已成第四大惡習?如何正確曬太陽

先看一組大數據:

0.2~2.1

  瑞典卡羅林斯卡大學醫學院針對近3萬名女性進行了長達20年的追蹤研究發現,常曬太陽的吸煙者與躲著太陽的不吸煙者相比,兩者壽命相當。日曬時間最長的吸煙者,甚至比躲著太陽的不吸煙者還要長壽0.2~2.1歲。“不曬太陽”已經成為繼吸煙、肥胖和不運動后,人類第四種典型的健康惡習。

多曬曬太陽吧!

74%

  中南大學湘雅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人員對13.7萬名先天性心臟缺陷嬰兒和880萬名準父母進行研究。結果顯示,無論是準爸爸吸煙還是孕婦吸煙,都會對胎兒的生長發育產生不利影響。與無煙環境相比,準爸爸吸煙增加胎兒74%的發病率,孕婦吸煙增加25%,孕婦吸二手煙則增加124%的發病率。

誰吸煙都不好。

3.5

  許多老人獨自在家時會通過看電視來打發時間。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分析了約3700名50歲以上中老年人的相關情況。結果顯示,6年內每日看電視超過3.5小時的老年人語言記憶力出現了明顯的衰退,下降了8%~10%,而看電視少于3.5小時的老年人,記憶力僅下降4%~5%。

老年人別太依賴電視。

30

  英國研究人員將100名年齡在50歲至83歲的參與研究者分為3組,并評估其心理健康狀況。參與者都是騎行運動的新手。第一組每周最少使用30分鐘傳統自行車。第二組遵循相同的計劃,但使用電動自行車。第三組不騎自行車。8周結束后,研究員觀察到,兩組騎車者的認知功能都有明顯改善,計劃、組織和執行任務的能力大幅提高。令人驚訝的是,電動自行車比傳統自行車的效果更好。

騎行益處多。

  下面,我們主要來探討如何正確曬太陽。

曬太陽的最佳時段:

  建議避免在10:00-16:00這個時間段內曬太陽,以此預防日曬傷。在北京,我們一般推薦每天9:00-10:00和16:00-17:00這兩個時間段內曬太陽。

  不過,不同地區、不同季節的日出日落時間均有不同,“最佳日曬時段”的概念并不完全可靠,應用“影子原則”來選擇曬太陽的時間段則更為簡單、有效。即當影子的長度短于身高時不宜出來曬太陽,因為這個時候的日頭比較“毒”。

曬太陽的最佳時長

  曬太陽所需時長隨海拔、地區、季節、人種、個體、部位的不同而不同。

  絕大多數人每天在陽光下10~20分鐘即可獲得機體所需的維生素D,兒童短些,老人長些,但一般都建議控制在30分鐘以內,以避免日曬傷。

  在高海拔及長期低度缺氧環境下生活的人群,由于缺氧本身會加劇骨量丟失,需延長日曬時間至每天30~60分鐘。

曬太陽的最佳地點:

  曬太陽的最佳地點當然是戶外了。但對于某些老人或兒童而言,戶外活動并不容易實現,那么改在室內曬太陽是否可行呢?有研究表明,隔著窗玻璃,所需波段紫外線的透過率不足50%,到距窗口4米處則可降至室外的2%。

  所以,即使因各種原因必須在室內曬太陽,也一定要打開窗子,讓陽光直接與皮膚接觸。

曬太陽的最佳姿勢:

  如果非要給曬太陽選個最佳姿勢,那就是——暴露!原因就是紫外線必須和皮膚“親密接觸”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不過,為了避免日曬傷,還是要講究一下暴露的部位,以不引起明顯的日曬紅斑為宜。

  一般而言,“夏天短褲和短袖、冬天露出臉和手”就是最佳選擇了。此外,墨鏡可以有,可以避免陽光直射導致眼睛損傷;護發帽也可以有,可以避免秀發曬傷。

吃貨們的曬太陽修養

  吃貨們要注意,有些食物或藥物會增加或減弱皮膚對光線的敏感性。

  灰菜、莧菜、芹菜、油菜、菠菜、小白菜、萵苣、芥菜、蕎麥、泥螺、檸檬、芒果等光敏性食物,以及噻嗪類利尿降壓藥、補骨脂中藥等會強化光線敏感,更容易使日曬皮膚出現光敏性皮炎,過敏性體質的人要小心食用。

  而奇異果、草莓、西紅柿、堅果、薏米、綠茶等則有不同程度的“防曬”功效,多多食用對皮膚好哦!

來源:健康報、全國衛生12320

科室簡介

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創立于1989年,在賈淑琴主任帶領下成立,與消化科共用門診和病房(內二科),2003年獨立內分泌科門診,艱難發展。2006年獨立內分泌科病房,與消化科共用護理單元(十病區);醫院任命任衛東擔任內分泌科主任,內分泌科確立了以建成醫德高尚、醫術精湛、團結協作的學習型團隊為目標,開展了胰島素泵治療、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糖尿病神經血管病變篩查,動態血糖監測等以糖尿病診治為主的醫療技術,不斷發展。

2011年內分泌科獨立成立24病區,在任衛東主任帶領下快速發展,先后開展了甲亢碘131治療、骨質疏松癥、矮小、內分泌高血壓、垂體疾病、性發育異常、多囊卵巢綜合征、更年期綜合征等內分泌專業疾病診療,成為一個兼有醫療、科研、教學為一體的,以治療內分泌疾病為特色的專業科室。

內分泌科現有醫生14人,其中主任醫師1人,副主任醫師6人,主治醫師5人,住院醫師2人。碩士生導師1人,博士生(在讀博士)2人,醫生均為研究生學歷。有護士17人,其中副主任護師1人,主管護師3人,有2名護士持有糖尿病教育專科護士證。

內分泌科年門診量4.3萬人次,目前門診開設了生長發育(矮小)門診、內分泌高血壓門診、糖尿病宣教(免費)門診、肥胖專病門診、甲狀腺專病門診,內分泌專家門診和普通門診。

內分泌科病房床位65張,年住院2049人次。科室是國家衛計委授予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內分泌專業)培訓基地,是中華醫學會授予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認證單位,糖尿病院內血糖管理培訓實踐基地,共青團河北省青年文明號。曾多次獲得過院級的“先進科室”、“先進護理集體”等稱號。

內分泌科于2014年7月9日創立了一附院內分泌科公眾號,持續宣傳健康知識,目前關注人數64302人,每天閱讀量在10000人次以上。

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團隊竭誠為您提供優質的醫療護理服務!

如果您覺得本文內容對他人有所幫助

可以轉發到朋友圈或轉給有需要的人

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本

微信公眾號

內分泌科醫辦室:0313-8041519

無恒難以做醫生,做任何學問都要勤奮和持久,學醫尤需如此。醫生這個職業的特殊之處在于,一舉手一投足都接觸病人,醫術好些精些,隨時可以活人,醫術差些粗些,隨時可以害人。一個醫生,如果不刻苦學習,醫術上甘于粗疏,就是對病人的生命不負責任。當然,就是勤奮學習,也不等于就能萬全地解決疾病。但無怠于學,至少可以無愧于心。

聲明:凡注明來源的均屬轉載,轉載只限于分享專業知識和醫學信息之用,不用于任何商業用途。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認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瀏覽或者不應無償使用,如果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郵箱:rwdlln@126.com,我們會及時改正或刪除,謝謝!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skh9.com.cn/sijiyangsheng/view-175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