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女兒從醫到現在十八年,為病人服務的時間太少了,希望這樣能多救幾位病人。
嘉興市第一醫院皮膚科醫生陳懌因腦出血搶救無效,于6月14日下午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她的父親也是一位醫生,在她去世后替她做了一個決定:捐獻全身器官。
6月17日上午,在家屬、好友及醫院同事的送別下,器官獲取專家摘取了陳懌的角膜、肝臟、腎臟,并火速送往受體所在地,至少為三位受贈者點燃生的希望。
倒在了工作崗位上
6月4日上午8點58分,工作中的陳懌醫生突然昏迷倒地,心跳呼吸驟停。醫院RRT急救小組立即給予心肺復蘇,約10分鐘左右心跳呼吸回復后,轉入ICU救治。
陳懌醫生的頭顱CT檢查結果為:蛛網膜下腔出血,血管瘤可能。經持續搶救治療,當天下午陳懌神志轉清,頭痛較前好轉。
隨后的腦血管造影檢查找到了“右大腦后動脈血泡樣動脈瘤”,當她的同事們慶幸這顆深藏在顱內的“定時炸彈”終于現身了,并準備次日將其轉送到上海進行手術時,6月13日凌晨,陳懌醫生又突發昏迷,早晨6點轉往上海長海醫院,急診行“動脈瘤栓塞+引流術”。
但術后陳懌醫生陷入深度昏迷,于6月14日下午轉回本院ICU后,初步判斷腦死亡。
“捐獻器官吧,可以多救幾個人”
陳懌的父親也是一位醫生,女兒突然逝世后,他強忍悲痛,在征得其他近親屬的同意下,他替女兒做出了捐獻全身器官的決定。
嘉興市第一醫院官微昨天發布的悼念文章《淚別 | 長歌當哭!陳懌醫師,一路走好!》一文中,記錄了這位可敬的醫生父親做出這個決定的原因。
“捐獻器官吧,可以多救幾個人,我相信這也是她的愿望。”
“臺灣、香港的器官捐獻率達百萬分之七,而我們中國大陸僅有百萬分之四。我的女兒從醫到現在十八年,為病人服務的時間太少了,希望這樣能多救幾位病人。”
“如果火化了,那就什么都沒留下……作為父母,用這樣的方式延續她的生命,讓我們覺得,她還在世上,沒有真正離開,留一個念想。”
陳懌醫生的年僅13歲的女兒,也非常支持外公的決定。“我知道,媽媽這是在做好事。”
“科室全能手”和熱心人
受醫生父親職業的耳濡目染,陳懌6歲時就向母親提出,長大后要像爸爸一樣,也做醫生。高考后,她所有的志愿都選擇了醫學專業。
2001年大學畢業之后,陳懌來到了嘉興市第一醫院皮膚科,開啟了自己的醫生職業生涯。在同事們眼中,她是任勞任怨、勤勤懇懇、樂于助人的“科室全能手”和熱心人。
陳懌醫生(左一)
除了負責臨床一線工作外,陳懌還承擔著科室規培教學秘書工作。皮膚科主任殷文浩如此評價她:“每次交給她任務時,她從不推諉,都欣然接受并出色完成。”
在同事們眼中,陳懌是“凡事都好商量的熱心人”。同事臨時有事需要代班,她總是會一口答應;她熱愛生活,每周都會買一束鮮花放在科室里;在病倒的前幾天,她還自發地放棄午休時間,給同事進行知識輔導。
嘉興市第一人民醫院的悼念文章中,如此評價陳懌醫生:
從醫十八年如一日,陳懌工作勤勉負責,一絲不茍,任勞任怨,愛崗敬業,忠于職守;為人正直,胸懷坦蕩,熱心助人,深受同事和廣大患者的好評。
往后,她將用捐獻器官的方式延續自己的生命,讓醫者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得到極致體現,架起拯救他人生命的橋梁。
我們相信,生命的終結并不意味著愛和希望的終結,而陳懌,也只是換了一種特別的方式,繼續守護這大愛人間。
注:本文內容來自嘉興市第一人民醫院《淚別 | 長歌當哭!陳懌醫師,一路走好!》,圖片亦出自該文。來源:嘉興市第一人民醫院
整理:醫學界
責任編輯:田棟梁
Hi 醫生朋友們
我們誠邀您參與下方有獎調研
您的想法和選擇對我們來說很重要
同時您也有機會獲得醫生專屬暢銷書一套
點擊“閱讀原文”
或識別下方海報內二維碼開始吧~
版權聲明
本文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