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閱讀
被乳房按摩害慘的中國女人,為女性敲響警鐘
醫院里的人性,刷爆了朋友圈作為骨科醫生,我必須告訴所有女性這個真相
超實用的產檢任務表,趕緊收藏吧一文帶你了解二價、四價、九價宮頸癌疫苗
最全體檢報告解讀,超詳細(值得收藏)
請牢記:致命的用藥“混搭”
嬰兒出生后第一年需要注意的事情,受益無窮
卵巢早衰越來越年輕化,十大元兇你中招了嗎
血的教訓!這樣吃感冒藥會死人導語
一個餅子竟然能引發血案,真是太不可思議了?。。?/p>
患者男性,49歲,因嘔吐暗紅色血液入院治療,于今日18點30至我內鏡中心急診行胃鏡檢查。
患者自昨日夜間到入院前共嘔吐4次,量共約1500ml。
進鏡后在食道內可見血凝塊及少量血液,食道及賁門未發現靜脈曲張及賁門撕裂。
胃內可見大量的暗紅色血液及血凝塊潴留。
進入十二指腸球部及降部后無潰瘍及出血點。
出血部位在何處呢?
我們反復仔細尋找,因患者情緒緊張,胃鏡檢查反應較大,我們邊檢查邊耐心的安慰患者,指導患者呼吸及配合方法。
我們再次返回食道內,發現持續有少量鮮血附著于管壁上,邊退鏡邊沖洗,在食道入口處發現血液量增多,但因食管上括約肌及環咽肌收縮,入口處黏膜觀察不清,后在胃鏡前端使用透明帽后,視野改善很多。
如下圖:
在食道入口,距門齒約18至20cm處可見片狀黏膜剝脫及條索狀裂傷,持續滲血。
此時終于查明消化道出血原因,為患者的下一步治療指明方向。
患者為什么會在食道入口處有傷口并出血量如此之大呢?
追問患者病史,原來是患者因關節腫痛,長期口服強的松及去痛片,昨日晚餐時進食的自家做的干餅子,夜間即出現嘔血,今日又再次大量嘔吐暗紅色血液2次,遂急診入院治療。
在此提醒大家:
進食較硬的食物時要細嚼慢咽,不要自己隨便口服激素類藥物及非甾體類的止疼藥物,以免給食道帶來傷害。
也提醒我們內鏡醫生在為患者檢查時不要遺漏任何一點可疑之處,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患者明確診治,避免誤診漏診。
那么,哪些藥物可能會造成消化道出血呢?
但是臨床上藥物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也并不少見,卻往往容易被忽略。
最常見的就是非甾體類藥物(NSAIDs),臨床中經常用到的阿司匹林、吲哚美辛、萘普生、布洛芬、雙氯芬酸、洛索洛芬、美洛昔康、塞來昔布、依托考昔、帕瑞昔布都屬于NSAIDs類藥物。
需要長期使用這些藥物時,一定要在醫生指導要用藥,尤其是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必要時可以同時服用PPI或粘膜保護劑。
那么臨床上除了非甾體類抗炎藥究竟還有哪些藥物會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呢?
1.糖皮質激素(甾體類藥物)
糖皮質激素可促進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減少胃黏液的分泌,促進各種細胞因子和炎癥介質表達異常,使胃黏膜失去保護和修復能力,誘發或加重胃黏膜損傷,導致糜爛、潰瘍、出血甚至穿孔。這類藥物的通用名常以“什么什么松”結尾,比如”強的松“、“潑尼松”、“地塞米松”等。
2.抗凝藥
抗凝藥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就是自發性出血,其中主要就是消化道出血。這與抗凝藥使用的劑量、療程都有密切的關系。一般抗凝藥劑量越大,療程越長,出血機會也就越大。臨床上常用的抗凝藥有氯吡格雷、肝素、華法林等。
3.抗腫瘤藥物
甲氨碟呤、巰嘌呤(6-巰基嘌呤)、氟尿嘧啶、氮芥、長春新堿、環磷酰胺、秋水仙堿等等抗腫瘤藥物因干擾葉酸、嘧啶、嘌呤等物質的代謝,阻礙 DNA 的倍增,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和上皮的修復;同時也抑制了正常胃黏膜細胞的增值與修復,進而導致胃粘膜損傷,主要表現為上皮脫落、充血、黏膜紅腫伴淺表性糜爛、出血或潰瘍等。
4.磺脲類降糖藥
格列本脲等口服磺脲類降糖藥能興奮迷走神經,增加胃酸分泌,引起胃粘膜損傷, 導致糜爛、潰瘍、出血等。
5.交感神經阻滯劑
利血平、降壓靈、胍乙啶等交感神經阻滯劑通過耗竭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等交感神經遞質, 使副交感神經相對處于優勢而表現出降壓作用,同時胃酸分泌增加,胃腸蠕動增強等,故長期使用可引起或加劇胃、十二指腸潰瘍及上消化道出血。
6.其他藥物
此外常見的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藥物還有氯霉素、多粘菌素、喹諾酮、甲硝唑、青霉素、頭孢菌素類(如頭孢拉定、頭孢哌酮)等抗菌藥物,酚妥拉明等α受體阻滯劑以及甘露醇等藥物。
上述藥物,切不可自行隨意服用,必須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如果出現消化道出血,患者該怎么辦?
1.嘔血后應冷靜不要慌張,立即平趟臥床,不能突然站立,防止站立時頭昏眼前發黑跌倒。
2.嘔血時頭要偏向一側及時吐出防止窒息,不能大幅度硬嘔防止更大出血,含漱冷開水或礦泉水將口中血液清除減輕惡心反射。
3.出血原因不明時暫不要進食,以便能行急診胃鏡診斷和治療。
4.立即呼叫120救護,盡快到醫院就診,盡快靜脈補液、生命體征監護、吸氧、抽血檢查等。
5.停用一切可疑藥物,立即內鏡下止血、給予PPI、粘膜保護劑、補液、輸血等措施。
來 源 / 胃腸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