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 征服這種惡性腫瘤的道路,凝結了多少創

藥明康德/報道

有人說:“大多數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能夠得到治愈,這是癌癥治療史上最偉大的成功故事。”

對于當父母的人來說,最見不得的就是孩子得病,更不要說孩子得惡性腫瘤了。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簡稱“急淋”,英文簡稱ALL)是一種常見的兒童惡性腫瘤,曾經奪走兒童生命的一大殺手。但是,在不到60年時間里,這種病的治愈率已經從0%提高到90%以上。

本文來源:e藥環球

曙光初現

兒童急性白血病的現代療法首先要歸功于西德尼?法伯(Sidney Farber)博士。這是一位在癌癥治療史上響當當的人物,被稱為“現代化療之父”,哈佛大學附屬的丹娜-法伯癌癥研究所(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就是以他和丹娜基金會命名的。

▲“現代化療之父”西德尼·法伯博士(圖片來源:丹娜-法伯癌癥研究所網站)

法伯博士于20世紀40年代在波士頓兒童醫院當病理醫生。當時人們剛剛找到治愈惡性貧血的方法。惡性貧血是一種由維生素B-12缺乏引起的疾病,其特征是骨髓中大量存在未成熟的紅細胞。當時已經發現葉酸可以治療嬰兒期和孕期出現的類似貧血。

法伯博士開始認為急淋有著跟惡性貧血相似的特征,比如不成熟血細胞和貧血,所以想試試葉酸是否能治療急淋。他在一些患兒中進行了試驗,結果不但沒效果,并且還使病情惡化了。

于是,法伯博士推斷,葉酸可能既刺激了正常細胞的生長,也刺激了白血病細胞的生長,所以他試圖用葉酸的拮抗劑氨基蝶呤來阻斷這種刺激。這種藥物帶來了暫時的緩解,患兒的正常血細胞和健康狀況都有了短暫的恢復。法伯博士在1948年6月3日的《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報道了他的發現,這為20世紀50年代及以后的重大進步奠定了基礎。

1950年,格特魯德?埃利恩(Gertrude Elion)博士和喬治?希欽斯(George Hitchings)博士開發出6-巰基嘌呤(6-MP),這種藥能干擾DNA的合成,殺死快速生長的細胞(如白血病)。這兩位科學家后來一起獲得了1988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除了6-MP以外,當時還有糖皮質激素、甲氨蝶呤(另一種抗葉酸藥物)也被用于急淋患兒,可以使生存期和生存質量獲得短暫的改善。

但這些改善都只是暫時的,因為急淋對這些藥物總是會產生耐藥性。不過,這些早期的成功引起了科學家們極大的興趣;更重要的是,科學家們開始有組織地行動起來。由于兒童白血病相對比較少見,因此幾個機構的研究人員開始合作,成立了兩個多機構組成的“白血病小組”,來加速新療法的研究。

在1949年至1954年間,科學家們對兒童急淋的化療藥物甲氨喋呤、皮質類固醇和6-MP加以組合,進行了臨床試驗。使用這些新的化療藥物組合的患兒雖然活得長了一些,但遺憾的是,他們最終仍然全部死亡,通常活不過一年。

整體治療

圣猶達兒童研究醫院( 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的現任CEO詹姆斯?唐寧(James Downing)博士曾經說過:“是唐納德?平克爾(Donald Pinkel)博士將‘治愈’這個詞帶到了癌癥領域。”

▲整體治療的倡導者唐納德?平克爾博士(圖片來源:圣猶達兒童研究醫院網站)

1962年,平克爾博士開始擔任這家醫院的第一任CEO時,兒童癌癥被認為都是無法治愈的。由于前面說的這些藥物相繼在急淋中獲得暫時的成功,平克爾博士和同事們把注意力集中在這種疾病上。

他們提出,治愈這種疾病存在四大障礙:耐藥性、藥物毒性、腦膜復發,以及最重要的——悲觀主義。

他們在1962年開始了“整體治療”(total therapy),這是一項旨在永久治愈急淋的治療計劃,使用新的藥物組合來改善治療反應。因為急淋往往在中樞神經系統中復發,所以他們加用了頭部放射治療,以及把藥物注射到腦脊液中。

這種治療方案取得了重大進展,顯著減少了這種類型的復發。最終,在1967年至1968年的第五次整體治療研究中,治愈率達到了50%,這是第一次獲得這么高的治愈率。這一治療方案至今仍在使用,當然已經經過了許多次的優化:比如,對于預防大多數急淋患兒腦膜復發,放療已被更好的全身用藥和腦脊液給藥所取代。

兒童急淋可以治愈!平克爾博士等先后在1971年和1972年兩次發表論文闡述這一理念。但許多同仁認為這是不負責任的,會給患者以虛假的希望。當然,事實證明他們錯了。

20世紀70年代,對于白血病研究者來說,是一個碩果累累的年代。感染和出血控制的改善、護理水平的提高、公共資源的增加,特別是參與研究的兒童和家庭的勇氣和信念,使得平穩、持續地進步成為可能。

由于他的重大貢獻,平克爾博士后來獲得了包括拉斯克獎在內的許多重要獎項。

靶向治療

盡管急淋的治療取得了如此重大的進步,但仍然有一部分患兒治療效果不好。這部分患兒存在一種染色體異常——費城染色體。費城染色體的出現,是因為發生了染色體的易位——人類的9號染色體與22號染色體發生了一部分的交換,讓22號染色體短上那么一截。

▲費城染色體的發現者之一彼得·諾維爾教授(圖片來源:賓夕法尼亞大學紀念網站)

這種染色體異常最初是在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中發現的。后來的事情,大家看e藥環球以前推送的文章就知道了:誕生了一種名叫伊馬替尼(商品名:格列衛)的藥物,這種藥把慢性髓性白血病的5年生存率從30%提高到了89%!

并且,具有費城染色體的急淋患兒,也能用伊馬替尼治療,治愈率達到70%!

免疫治療

2010年5月,當時年僅5歲的艾米麗?懷特海(Emily Whitehead)被診斷出患有急淋。盡管當時兒童急淋的治愈率已經很高,但艾米麗卻不幸復發了。經治療再次緩解后,原計劃在2012年2月進行骨髓移植,但艾米麗在移植日期前幾周又復發了。醫生覺得已經無能為力,建議家長讓她回家接受臨終關懷。

但艾米麗的父母不愿意放棄。他們聽說了一種革命性的新療法,叫做T細胞療法(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簡稱CAR-T)。2012年4月,艾米麗參加了1期臨床試驗,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接受這種治療的兒童。這個過程包括收集她的T細胞,對其進行基因重排以識別和攻擊癌細胞,并將修飾后的細胞輸回艾米麗的血液。

圖片來源:Pixabay

在當時,這種治療是高度實驗性的,但這是艾米麗的唯一機會。治療期間,嚴重的過度免疫反應一度導致艾米麗發生了器官衰竭,經過治療才好轉。不過,令人難以置信的是,CAR-T療法終于奏效了!并且,自2012年5月以來,艾米麗一直處于緩解狀態。

2017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正式批準第一種CAR-T療法用于治療復發或難治性兒童和年輕成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后記

有一本介紹癌癥治療史的暢銷書——《眾病之王:癌癥傳》,后來又有人在這本書的基礎上拍攝了一部記錄片。書和電影記錄了法伯博士、平克爾博士等為癌癥治療做出巨大貢獻的醫生、科學家,也記錄了艾米麗一家和其他積極支持癌癥研究和治療的患者、家屬、社會各界人士。

的確,癌癥治療能有今天這樣大的進步,就是靠醫生、科學家、患者、家屬,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努力合作才取得的。讓我們期待更多更好的治療早日問世,造福更多患者!

參考資料

[1]ASH.RetrievedJul 10,2019,fromhttps://www.hematology.org/About/History/50-Years/1530.aspx

[2]http://Former St. Jude CEO and Director Donald Pinkel, MD, revolutionized pediatric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treatment. RetrievedJul 10,2019,fromhttps://www.stjude.org/about-st-jude/stories/making-a-difference/donald-pinkel-md-led-st-jude-as-its-first-director.html

[3] 藥明康德微信公眾號. 格列衛誕生記

[4] Emily’s Story. RetrievedJul 10,2019,fromhttps://emilywhiteheadfoundation.org/emily-whitehead-story/

本文來自藥明康德微信團隊,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謝絕轉載到其他平臺;如有開設白名單需求,請在文章底部留言;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請聯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推薦閱讀

肥胖都是環境的錯,減肥難道要學孟母三遷?

一患流感就用抗生素,壞處不止是無效這么簡單!

大新聞:讓你頭疼的感冒病毒,竟被科學家用來治療癌癥!

聽說喝酸奶能減少結腸癌前病變,是真的嗎?這事得這么看……

吸煙不但傷心、傷肺,還傷眼睛,增加失明風險!

About us

我們為您帶來最靠譜和最前沿的好醫新藥全球資訊

e藥環球 | 藥明康德團隊打造

點“在看”,分享健康新知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skh9.com.cn/yangshengchangshi/view-179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