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怒贊!深圳控制新冠肺炎的關鍵在于接觸跟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歡迎分享,轉載須授權!

據一項約翰霍普金斯布隆伯格公共衛生學院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及深圳疾控中心的研究人員合作完成的研究,深圳在COVID-19爆發的最初幾個月,流行病學監測的廣泛使用、隔離受感染的病人和檢疫暴露人群使科學家了解了這個大流行傳染病的重要特征。

他們的發現近日發表在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上,研究人員分析了深圳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1月14日~2月12日收集的含391名COVID-19患者和1286密切接觸者的數據。

深圳是一個人口稠密的城市,約有1300萬人口。該研究題為"Epidemiology and Transmission of COVID-19 in Shenzhen China:Analysis of 391 cases and 1,286 of their close contacts: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這項研究被認為是第一個在這樣一組證據確鑿的、數據完整的人群中進行的,該研究顯示COVID-19病例平均在確診前5天開始出現癥狀,而接觸追蹤和大量的測試可以將這一事件縮短到3天。在接觸者中,家庭接觸者感染的風險特別高。兒童雖然不太可能出現嚴重癥狀,但感染的比例與成人大致相同。

圖片來源:NIAID

該研究的共同高級作者、布隆伯格學院流行病學副教授Justin Lessler說:"我們掌握了早期感染個體及其接觸者的數據,這使我們能夠解決關于COVID-19傳播動力學的問題,這些問題以前很難回答。"

這項研究由布隆伯格學院的Lessler團隊與哈爾濱工業大學Ting Ma博士團隊及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Tiejian Feng博士合作完成。

一旦群體傳播開始,由于潛在的傳播途徑變得過于復雜而難以可靠地追蹤,流行病學家很難評估突發性病原體是如何從一個人傳播到另一個人的。相比之下,在疫情爆發的早期,在社區傳播開始之前,流行病學家可以更容易地評估傳播動態,方法是找到有癥狀的人,然后追蹤他們最近的接觸者,看看誰被感染了,誰沒有被感染。

深圳疾控中心在1月初開始收集和測試疑似病例。公共衛生機構還追蹤了最近所有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在當地醫院隔離有癥狀的疑似或確診病例,對經檢測確認接觸過的無癥狀人群進行隔離。

研究人員發現,在這一時期的391例確診的COVID-19病例中,男性(187例)和女性(204例)的比例大致相同,但男性出現嚴重癥狀的可能性是女性的2.5倍。兒童受感染的可能性與成人相當,但出現嚴重癥狀的可能性較低。

在391名感染者中,只有9%的人在第一次接受醫生檢查時出現了嚴重的癥狀。在接觸者追蹤發現的繼發性病例中,20%在首次評估時沒有癥狀,這表明相當大比例的冠狀病毒攜帶者是"沉默的攜帶者",至少在感染的早期是這樣。391名感染者的平均年齡約為45歲。

391人的樣本數據包括對關鍵事件的時間間隔有高度準確的記錄,這使得研究人員能夠估計出關于COVID-19的關鍵時間信息。例如,從接觸到癥狀出現的"潛伏期"的中值估計為4.8天。中位恢復時間--從出現癥狀到沒有癥狀、同時也檢測出病毒RNA陰性--60 -69歲之間為23天,50-59歲之間為22天,20-29歲之間為19天。

當研究人員假設所有的密切接觸者都經過了測試,并且所有的陽性結果都被記錄下來,那么"傳染率",即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被感染的比例,就是6.6%。家庭接觸者的發病率更高,為11.2%。

"連續時間間隔",也就是一個人感染另一個人的時間間隔,平均為6.3天。

研究人員還計算出"觀察到的感染數",即每個感染者被檢測到的感染的平均數量,僅為0.4。這一較低的數字表明,這種疾病在深圳很快就會消失,而不會繼續傳播,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深圳疾控中心努力發現和隔離這些病例及其接觸者。如果感染數小于1,感染就不能有效傳播。

圖片來源:WHO

然而,Lessler指出,0.4的數字僅僅是基于已知的感染病例。他說:"我們沒有完整的藍圖--沒有每個病例的所有未知接觸者的數據,比如與他們一起乘坐公共汽車的人,或者在街上與他們擦肩而過的人。"

此外,研究人員發現,一些受感染的個體導致了許多進一步的感染,這意味著這種超級傳播者相對容易重新引發疫情。

"我們的分析表明,在接觸者中,約80%的感染是由8.9%的最初病例引起的,"該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Qifang Bi說,她是布隆伯格學院流行病學系的博士生。

研究人員說,對關鍵的COVID-19間隔時間和發病率的這些估計將幫助世界各地的流行病學家、制藥科學家和公共衛生官員制定他們的目標和政策,以應對大流行的挑戰。

圖片來源:soogif

參考資料:

Contact tracing and isolation key to controlling SARS-CoV2 in Shenzhen

Qifang Bi et al. Epidemiology and transmission of COVID-19 in 391 cases and 1286 of their close contacts in Shenzhen, China: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2020). DOI:https://doi.org/10.1016/S1473-3099(20)30287-5

Study from Shenzhen city provides key insights on how coronavirus spreads

  • Science:重大進展!構建出人造葉綠體,比自然界的光合作用更高效!

  • 吸煙增加肺部新冠病毒進入受體ACE2表達,從而增加感染風險

  • 研制新冠肺炎強效藥!北大謝曉亮團隊與合作者公布最新重要進展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skh9.com.cn/yangshengchangshi/view-182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