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廁所時,新冠病毒真的可以飛起一米高 ?

專家門診 |合理用藥| 熱點聚焦 | 手術日 | 醫(yī)學史

熱點聚焦

為您專業(yè)評析

按一切皆有可能?

近日,北京市疾控中心通報了6月21日北京新增本地確診病例中海淀天客隆超市二層小吃城經(jīng)營烤肉拌飯兩名患者(夫妻)在公共衛(wèi)生間感染的溯源過程。

按照3-4天通常發(fā)病規(guī)律,上述病例最值得懷疑的應該是14-18日這幾天的行程。畢竟,14日男性病例核酸檢測結果還是陰性,但流行病調查最終推斷鎖定的是12日,距離發(fā)病8天前女性病例在衛(wèi)生間的感染。

這其中的邏輯或許不難理解。單從文本看,應該是因為其它所有地方做的核酸(人員與環(huán)境樣本)目前都呈陰性,而永定路70號院公共廁所之前環(huán)境樣本確定為陽性,且流調中出現(xiàn)的頻次高,所以嫌疑最大。

據(jù)此,我們或可清楚感知,流調的結果在某種程度上也來自推論。

之前的天津飯店“無頭”確診病例,最終“破案”比較靠譜,是因為的確窮盡了所有選項,最終靠著小范圍篩查找到了一名無癥狀患者。這也未必就是完全天衣無縫的,但算得上是相當有說服力的。

坊間人士進而分析,在北京這起“三手傳染”中,如果要100%確定感染源頭是公共衛(wèi)生間,那至少還需要另一名交集病例出現(xiàn)佐證,畢竟10-15日5天時間內使用此公共衛(wèi)生間的人數(shù)應該不少,但目前沒有證據(jù)支持。

畢竟,推論只能無限接近于真實。

一方面是流調,另一方面則是大開腦洞的實證研究。

沖廁所時,一大團充滿病毒的氣溶膠可以釋放到空氣中,并且它可以繞得足夠遠,可以被其他人吸入。6月16日,發(fā)表在《流體物理學》雜志上的一項新的研究似乎佐證了這樣一條與廁所有關的傳播途徑。

研究人員通過計算機模型來模擬抽水馬桶中水和空氣的流動方式,進而分析沖水對病毒氣溶膠顆粒傳播的影響。

研究表明,在典型的情況下,糞-口(顆粒落在嘴里)和糞-吸(吸入含有病毒的微小顆粒)都有可能。沖水后,馬桶周圍的顆粒會殘留在大團的氣溶膠中,而這些氣溶膠在沖水啟動后的一分鐘左右可以繼續(xù)從馬桶中傳到空氣中。

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馬桶沖洗都會產(chǎn)生強烈的湍流,產(chǎn)生高達5米/秒的上升速度,當然能夠將氣溶膠顆粒排出馬桶外,約有40%-60%的顆粒物可以上升到馬桶座上方造成大面積擴散,這些顆粒物距離地面的高度可達106.5厘米。即使在后沖洗期(最后一次沖洗后35s-70s),擴散顆粒的上升速度也能達到0.27 cm/s-0.37 cm/s,并繼續(xù)攀升。

可以預見的是,當頻繁使用廁所時(例如在繁忙時間使用家庭廁所或在人口稠密的地區(qū)使用公共廁所的情況下),向上流動的氣溶膠顆粒的速度將更高。

研究人員指出,雖然一種簡單的解決方案是在沖水之前先關閉馬桶蓋,但問題在于,許多公共廁所并沒有馬桶蓋。

難道公共廁所不能用了?

針對公眾的普遍疑問,在今天下午舉行的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fā)布會上,國家衛(wèi)健委專家組專家、中國疾控中心應急中心副主任施國慶進行了詳細解答。

施國慶表示,新冠病毒主要通過兩種方式傳播:一是直接傳播,通過感染者咳嗽、說話吐出飛沫,導致近距離接觸的人員感染;二是間接傳播,也就是通過接觸被感染者呼吸道飛沫污染的物品、污染的環(huán)境而感染,此外,在特殊情況下,也存在其他間接傳播的可能性。

公共衛(wèi)生間是被很多人使用過的場所,如果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使用過,其他人存在被把手和沖水按鈕等部位感染的可能性,也不排除糞便污染環(huán)境以及空氣的可能。

施國慶提示,相關單位要做好衛(wèi)生間的清理以及經(jīng)常性的消毒,保持衛(wèi)生間的通風良好,保持廁所的沖水良好、沒有堵塞。要配備洗手設施以及消毒液,個人要有良好的如廁衛(wèi)生習慣。

在個人使用公共衛(wèi)生間時,要堅持戴口罩,與他人保持一米以上的距離;要小心謹慎,減少接觸可能受到污染的廁所環(huán)境表面;盡量減少如廁的時間;如廁后,要及時洗手和消毒。

誠然,每個人對“控制住了”的理解都有不同。

一方面,我們欣慰確診數(shù)字的不斷下降,但一方面,大家又對病毒傳播鏈條的完備擔憂,因為任何時候只要有一例出現(xiàn),醫(yī)院和社區(qū)永遠是高風險,這個夫妻病例是不是社區(qū)內傳播呢?按現(xiàn)在的通報就已經(jīng)算了,只是還只是個例,不用擔心而已。

專業(yè)人士指出,在未來的防控中,我們已經(jīng)不能把所有的可能性都必須鏈接新發(fā)地了,還應該考慮更多的可能性,想象力要再豐富一些,證據(jù)鏈要再嚴謹一些。

譬如,疾控部門對于病毒在下水道存活時間的研究有沒有?樓宇廁所氣溶膠傳染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因中央空調導致的群體感染如何避免?這些都是需要交給科學的問題。而作為普通民眾,戴口罩、勤洗手依然是確保不被感染的最好的方式。

每個人都希望這沒完沒了的日子早點到頭,但我們更應該直面現(xiàn)實,做好它長時間就在身邊的心理準備,借此改變每個人的衛(wèi)生習慣。

這,或許才是當下唯一能做的。

友情提醒1、能不去公廁就不去公廁;2、去公廁要全程戴好口罩,不要把口罩脫下來,很多朋友喜歡在廁所抽煙,這樣是有風險的,因為你要脫了口罩,才能抽煙;3、上完廁所之后,如果是馬桶,沖廁所的時候,一定要把馬桶蓋子蓋上再沖洗,可以減少氣溶膠產(chǎn)生。4、上完廁所后,一定要洗手,流動的清水,至少洗30秒,一定要洗干凈,在此之前,不要用手去觸摸自己的口鼻。5、公共廁所一定要做好消毒工作,每天用消毒劑進行消毒,如果有窗戶,一定要開窗通風,或者使用新風系統(tǒng),保持通風。

【版權相關事宜,請聯(lián)系刀先生】

·END·

冷靜|專業(yè)

關鍵時刻派用場

微信號:SH-scalpel

原創(chuàng)內容 謝絕轉載

刀先生(編輯)郵箱:shanghailyd@126.com

QQ:3268131491

你點的每個贊,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skh9.com.cn/yangshengchangshi/view-184204.html